美版集采利空兑现,医药逆反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12:52 1

摘要: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川普老爷子一句-美国药价必须比孟加拉国还低-,直接把全球医疗股吓得一哆嗦,K线图跟过山车似的。

这场景,像极了三年前白宫那个-史上最狠集采令-,辉瑞的13种抗癌药直接被砍价60%,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当天暴跌7.2%,简直血流成河。

但这次不一样,标普500医疗指数之前跌了12%,现在靴子落地反而来了个三连阳,妥妥的利空出尽是利好。

这波反身性操作,跟去年中国创新药企医保谈判后估值修复的操作简直神同步,难道资本市场也开始-耐药-了?

仔细研究一下这份-美版集采-,槽点满满。

文件要求未来两年Medicare药品支出砍掉21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医药市场8%的份额没了。

但细则里又说,允许药企通过-创新支付方式-补回损失。

这波-既要又要-的操作,跟咱们-带量采购+动态调整-的精准施策完全是两码事。

比如胰岛素,中国集采后价格降了48%,但同时把三代胰岛素纳入医保,诺和诺德在中国的销量反而涨了23%。

反观美国,强生被逼着把抗凝血药利伐沙班降价27%,转头就裁了300人的研发团队,这操作真是迷。

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现在正忙着调整估值模型。

标普500医疗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从年初的28倍降到22倍,跟沪深300医药指数的24倍差不多。

但内部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老牌药企默沙东股价今年还跌了9%,但有GLP-1减肥药的礼来却暴涨62%。

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跟咱们的CXO板块现状一模一样——药明康德被地缘政治冲击,金斯瑞却靠着CAR-T疗法海外授权,股价逆势涨了37%。

资本永远追逐确定性,政策风险明牌化后,真正的创新壁垒反而成了避风港。

再看看太平洋西岸,港交所生物科技板块暗流涌动。

截至5月13日,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今年涨了15%,比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高了11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在美国卖了5亿美元,是信达生物PD-1闯关FDA时积累的38项临床数据。

更有趣的是,美国医疗ETF资金流出规模创三个月新高,南下资金却加仓港股医药股,占比到了7.2%。

这像极了2018年-4+7-集采时,本土药企通过创新转型实现估值重构——政策扰动成了行业洗牌的催化剂,真正的价值在废墟中重生。

不过,投资也得多个心眼。

医药板块玩着-利空免疫-,小米SU7的交付数据却在搅动另一个赛道。

工信部数据显示,小米汽车4月实际上险量6203辆,超过了蔚来ES6,还带动德赛西威等供应链企业股价单周涨了12%。

但小米的供应商名单有个微妙变化:跟三年前手机业务的-去美化-相比,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2%,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占比超过40%。

这种供应链的本土化,就像咱们创新药企从Me-too到First-in-class的进化——外部封锁成了常态,内部突破反而催生了更强大的产业生态。

看看中证指数公司5月13日的估值数据,你会发现更多机会。

银行板块市净率跌到0.58倍的历史低点,但招商银行的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却涨了18%;半导体行业的滚动市盈率从年初的45倍降到35倍,但中芯国际的28nm工艺良率已经追上台积电。

这种估值和基本面的-剪刀差-,像极了2016年白酒行业筑底时的市场分歧。

很多人盯着医疗指数的短期波动,聪明的资金却在用真金白银投票——近一个月,股票型ETF净申购金额前三名是芯片(87亿)、红利低波(65亿)和港股创新药(53亿),这妥妥的攻守兼备-铁三角-。

站在全球资本配置的十字路口,我们要重新理解-危机-。

美国医疗政策反复无常,反而凸显了中国医药市场的战略纵深;新能源车的产能焦虑,倒逼出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就像2018年贸易摩擦催生了国产替代,现在的每次政策冲击都在重塑产业价值。

纳斯达克的交易员还在为川普的推文手忙脚乱,北向资金却连续8天净买入A股医药龙头——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总有人能在不确定性中,看到确定性的光芒。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老杨育儿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