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个洋名贵三倍:月入两万,吃不起面包“爱马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23:19 1

摘要:现在面包店里的面包真的好贵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面包是便宜的街边小吃,现在却变得越来越贵了。商场里的那些漂亮面包店,一个面包要五六十块钱,比吃一顿饭还贵呢!


现在面包店里的面包真的好贵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面包是便宜的街边小吃,现在却变得越来越贵了。商场里的那些漂亮面包店,一个面包要五六十块钱,比吃一顿饭还贵呢!


我上次路过一家面包店,看到黑山吐司要一百二十八块钱一块,一个小蛋挞要十五块钱,一个小泡芙要二十六块钱。进去转一圈,买四个小面包就要花一百多块钱,真的是让人说不出话来。


这两年,这种贵面包店在大城市开了很多。它们的名字都很奇怪,什么黄油与面包、祐禾、石头先生的烤炉,听着就很高级的样子。这些店开得比卖奶茶的还要快,到处都是。


前年,网上有人问“你能接受多少钱的面包“,有三十多万人回答。百分之七十的人说只能接受十块钱以内的面包,能接受二十块钱以上的人不到百分之十。那时候大家就已经觉得面包太贵了,说“稍微加点料就要十五块钱“。


现在才过了两年,面包的价格又涨了好多。有人在网上说某家店“人均六十块钱,性价比超高“,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有的网友说不只是面包,现在所有甜点的价格都在莫名其妙地涨。


这些贵面包店有很多共同点。首先是店名很特别,用外国字母和不常见的词,让人感觉很高级。比如一家叫“JOJO丹麦下午茶“的店,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情调。还有一家叫“UH祐禾“的,把中文和外国字母放在一起,看着像是国外的牌子。


面包的名字更是奇怪。比如有家店卖的面包叫“欧坦得酵醒系列切片欧包“,其实就是普通的面包片,但名字一长,价格就贵了。还有“巧克力坚果夹心巴布卡面包“,其实就是卷着巧克力和坚果的面包,多了“巴布卡“三个字,好像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些店的装修也很讲究,要么是北欧风格,要么是老式复古风格,看着很有档次。店里的灯光、桌椅、架子都设计得很好看,拍照效果特别好。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店用黑金色调,有的店用木头货架和暖黄色的灯光。


但有时候为了好看,这些店会忽略实用性。有顾客说,一家面包店为了好看,用编织篮子放面包,面包上面没有盖子,买的时候担心别人说话的口水会掉在面包上。还有人说:“拍照好看是好看,可是没有想买的心思。“


虽然价格贵,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愿意买这些面包。因为这些面包既不像日常吃的那么便宜,也不像奢侈品那么贵,刚好满足了想要享受一点小奢侈的心理。这些面包店也很会做生意,它们常常搞“限量供应“,让顾客觉得不赶紧买就买不到了。


比如有家店的牛角包每人限买一个不打折,有人为了买这个面包排队好几个小时,甚至有人专门帮别人去买,加价收费。还有家武汉的手工面包店,开放订购后三分钟就有三千多人排队,有人为了买到面包,特意设闹钟抢购。


这些面包店还很会利用社交网络。有家店把画家的画印在包装袋上,让人感觉很有艺术气息。有家店的绿色包装袋很出名,背着这个袋子好像就显得很时尚。很多人买面包不只是为了吃,更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品位。


这些店开业前就在网上造势。比如一家店进杭州时,推出了优惠券,排队的人从商场里排到了地铁口。有人拍视频发到网上,引来更多人去排队。在北京合生汇商场,几家网红面包店聚在一起,形成了“面包街“,有的年轻人甚至从外地来,只为了买到这里的面包,拍张照发朋友圈。


不过,这些贵面包店也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成本太高。这些店大多开在大城市的高档商场里,店面大,房租贵,一年的房租就要上百万。他们强调手工现做,需要请很多面包师和店员,人工成本也很高。


这些面包很容易被模仿。一种面包火了,其他店就会很快学着做,消费者很难分辨出店与店之间的区别。如果一家店不能不断推出新品种,很快就会失去吸引力。


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每天都吃面包。在中国,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吃包子、馒头这样的早餐,面包更像是零食或点心。所以这些贵面包店很难让顾客天天来买。


这些店如果想开更多分店,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强调每家店都要现场做面包,这就很难像快餐店那样快速扩张。过去已经有不少网红面包店开了很多家后,因为管不过来而关门。

来源:巫师火电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