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距离6月3日投票日仅剩不到两周时间,当前选情呈现戏剧性变化,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以51%支持率遥遥领先,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以31%支持率奋力追赶,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则以8%支持率扮演“搅局者”角色
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距离6月3日投票日仅剩不到两周时间,当前选情呈现戏剧性变化,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以51%支持率遥遥领先,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以31%支持率奋力追赶,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则以8%支持率扮演“搅局者”角色。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长期被视为保守派铁杆支持者的朴槿惠七大粉丝团突然“反水”,公开宣布支持进步派候选人李在明,这一政治地震彻底打乱了传统阵营划分......
韩国总统选举历来以激烈对抗著称,但本届选举的特殊性在于其发生在前总统尹锡悦被弹劾罢免的背景下。
在2024年12月14日尹锡悦因“戒严事件”被国会弹劾,最终宪法法院最终裁定罢免其职务,使他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三位遭弹劾下台的总统,这一政治地震直接导致原定于2027年的总统选举提前举行,各政党被迫仓促调整战略。
李在明作为共同民主党候选人,迅速辞去党首职务全力投入选战,展现出志在必得的决心,根据民调机构5月11日发布的调查显示,李在明支持率达52.1%,远超金文洙的31.1%和李俊锡的6.3%。
这一优势地位源于多重因素,首先尹锡悦政府的失败为在野党提供了天然的攻击靶点,其次李在明提出的“平衡外交”政策主张在经历尹锡悦极端亲美路线后更易获得选民认同,最后便是其聚焦民生经济的竞选策略有效扩大了支持基础。
对比共同民主党,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则陷入严重分裂,党内初选期间,金文洙于5月3日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但党高层随即试图以无党籍人士韩德洙取代他,引发激烈内讧。
最终在5月10日国民力量党全体党员大会否决了“以韩代金”的提案,金文洙才得以保住候选人资格,这场闹剧严重削弱了保守阵营的凝聚力,也为李在明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更具戏剧性的是,在5月19日前总统朴槿惠的7个支持者团体公开宣布支持李在明并加入共同民主党,这些长期被视为保守派铁杆粉丝的团体突然“反水”,在韩国政坛引发强烈震动。
这充分反映了反映了保守选民,在对国民力量党处理“戒严事件”方式的不满,也表明传统政治分野正在被重新定义。
外交政策是本届韩国大选的核心议题之一,李在明的“平衡外交”主张与尹锡悦时期的极端亲美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李在明多次强调要在美韩同盟基础上改善中韩关系,反对韩国过度介入台海事务,这一立场被对手贴上“亲华”标签并大做文章。
而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在竞选活动中不断攻击李在明的外交主张,称其为“危害韩美同盟”和“牺牲国家安全”。
在5月12日竞选活动首日,金文洙就将主题定为“民生与安全”,明确将李在明的政策与国家安全风险挂钩,这种攻击策略旨在唤起保守选民对“亲华”路线的警惕,同时争取中间选民支持。
但李在明的“亲华”形象存在复杂面向,一方面他确实主张修复因尹锡悦政策而受损的中韩关系,支持重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另一方面他在2022年竞选期间曾发表强硬言论,甚至扬言要“击沉中国渔船”以争取民族主义选民支持。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现,反映了韩国政治家在中美博弈中的现实困境,既不能完全倒向中国而得罪美国,也不能一味亲美而牺牲与中国的重要经济联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李在明近期在竞选演讲中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转而强调“实用主义外交”。
他在5月12日光化门广场的演讲中表示:“外交政策应以国家利益为核心,而非意识形态偏好”,这种务实表述既是对“亲华”指控的回应,也是争取中间选民的战略调整。
除外交政策外,经济议题同样是选民关注焦点,韩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增长放缓、通胀高企、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李在明竞选团队巧妙地将这些经济困境归咎于尹锡悦政府的政策失败,同时提出以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为核心的经济方案。
金文洙则试图将竞选焦点转向其擅长的经济治理领域,作为前雇佣劳动部长,他5月12日竞选首站选择走访首尔松坡区的可乐市场和大邱西门市场,突出“市场总统”形象,但国民力量党内部的分裂严重限制了其经济议题的传播效果。
另一个重要内政议题是总统权力改革,韩国总统权力过大常被认为是政治动荡的诱因,李在明已表态支持修宪限制总统权力。
这一主张获得不少选民认同,但也引发关于政府效率可能下降的担忧,若李在明成功当选,韩国很可能迎来新一轮宪政改革,这将深刻影响未来政治生态。
5月19日朴槿惠七大粉丝团宣布支持李在明的事件,堪称本届选举最富戏剧性的转折,这些团体成员挥舞太极旗高呼“李在明总统”的画面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对选情产生即时冲击。
朴槿惠作为保守派标志性人物,其支持者转向进步派候选人,反映了选民对传统政党标签的超越,而相关团体声明中提到“国民力量党在紧急戒严事态后未加反省”,则表明尹锡悦的“戒严事件”已成为保守阵营的沉重包袱。
李在明团队成功争取朴槿惠支持者,既削弱了对手的基本盘,也展示了跨阵营吸引力,这些支持者虽人数不多,但在势均力敌的选战中可能成为关键少数,更重要的是,这一事件传递出保守阵营分裂加剧的信号,进一步巩固了李在明的领先优势。
不过朴槿惠本人尚未对此事公开表态,作为仍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前总统,她的最终立场可能影响部分保守选民的投票意向,国民力量党正试图通过强化国家安全议题来挽回局面,但效果尚待观察。
从地区层面看这场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若李在明当选,韩国很可能调整尹锡悦时期的极端亲美路线,寻求在中美间更平衡的立场,中韩关系有望回暖,反之若保守派候选人胜出,美日韩三边合作将继续强化,但韩国与中朝关系可能持续紧张。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选举都反映了韩国政治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型,传统意识形态分野的模糊化、选民对实用主义政策的偏好、对强权总统制度的反思,这些趋势都可能重塑韩国未来政治生态。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和讨论。
韩国总统大选“三强争霸”格局初定,李在明领先优势扩大2025-05-12 21:23·封面新闻
朴槿惠七大粉丝团反水,宣布支持李在明,还正式加入共同民主党2025-05-20 16:08·极目新闻
韩国大选戏剧性一幕!朴槿惠7大粉丝团反水支持李在明,众人高呼“李在明总统”2025-05-20 15:15·红星新闻
来源:史迁今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