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东来哥,别让“道德人设”毁了我们自己|看看消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20:37 1

摘要:一个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农民工维权、亲自下场做外卖等事件中被称为“强哥”,颇有“草根之王”形象;

2024年以来,公众见证了两个企业家形象工程的高光时刻:

一个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农民工维权、亲自下场做外卖等事件中被称为“强哥”,颇有“草根之王”形象;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

另一个是胖东来,因推行高福利制度、主张“员工幸福比利润更重要”,一度被誉为“社会主义企业家的典范”。包括和田玉事件,高管的集体表态

胖东来

他们身上的标签非常吸睛:#情怀企业家、#良心老板、#资本中的清流……#胖东来##面对恶意言论胖东来应妥协吗#

但正因为人设抬得太高,任何一个不符预期的“小节”都可能引发“信任坍塌”,一夜之间从“全民膜拜”变成“群嘲对象”。

人设,本是品牌战略的一部分。但如果抬得过高,不再留有灰度,就容易变成道德陷阱。公众爱你多深,就可能恨你多猛。

所谓人设,是公众基于媒体信息、自我投射与集体情绪所构建出的“理想化角色”模型。

它不是一个企业家简单的性格标签,而是整个社会期待的情绪出口。

举个例子,刘强东“关心底层”,胖东来“宁可不赚钱也对员工好”,都承载着大众对“另一种资本主义”的想象。

可一旦这种想象被打破,即便是非常小的事实差异,都会带来情绪反转。

比如刘强东在“京东外卖”直播中试图引导讨论物流系统,却被质疑“做秀”;胖东来只因拒绝线下理财服务和限制特价米面销量,就被群嘲“你不是说一切为了人民吗?”

这就是“完美人设”的风险所在:它抬高了公众的预期,却没有给人设留下一点容错空间。

褚时健——从“励志橙王”到“现实落差

人设:劳改重生、自种橙子、传奇实业家

现实:家族内部股权与商标争议频发,用工管理也存在问题

舆论反应:从“感动中国”到“说到底还是在搞生意”,信任感骤降

史玉柱——脑白金背后的“资本魔术”

人设:技术出身、实干实干、金融智者

现实:巨人理财产品与非法集资边界模糊,引爆金融维权

舆论反应:原本敬仰其“东方商业奇才”,后来被讽为“智商税设计师”

罗永浩——“真诚创业者”的人设反复拉锯

人设:理想主义者、永不服输的创业人

现实:频繁欠债、直播带货被指“割韭菜”

舆论反应:从“老罗牛逼”到“老赖变主播”,喜爱与讽刺并存

✅ 日本与韩国案例:

雪印乳业——“安心牛奶”的彻底崩塌

人设:国民品牌、品质严控

现实:掩盖产品细菌污染,负责人拒绝公开致歉

舆论反应:日本消费者极度愤怒,认为遭到“人格背叛”

南阳乳业(韩国)——“国民信任品牌”崩盘

人设:老字号、品质为先

现实:董事长被曝压榨员工、恐吓记者

舆论反应:韩国女性主妇团体组织抵制,品牌销量断崖式下跌

大塚家具父女之争——“温情传承”的人设撕裂

人设:日式工匠精神与家庭经营融合

现实:父女争产公开化,暴露出经营理念混乱

舆论反应:一夜之间从“品质代言”变成“八卦笑话”,品牌信誉不再

这些例子并非罪大恶极,而是典型的“人设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公众之所以愤怒,不是因为事情有多严重,而是他们原本太相信你“是那样的人”。

员工信任危机:外部宣传的“员工第一”,若内部管理不能兑现,反噬最早来自内部人。媒体反转更快更狠:越是被神化的,越容易“翻车”,热点冲突素材更吸睛。资本敏感跳水:不信任意味着市场预期下降,风险模型重新评估,市值应声而落。品牌口碑迅速下降:从“死忠粉”变成“带节奏黑粉”只需一个翻车视频。

在这种传播逻辑中,构建“完美角色”本身就是在刀尖上跳舞。

公众不是不宽容,而是当他们“自我感动”地爱上你以后,若发现那是幻觉,情绪会反转得更快、更狠。

所以,企业家和公关团队应当慎用“道德人设”。与其建构一座完美雕像,不如踏实构建可信品牌。

别在赢得舆论高地后,倒在一个小节上。

关注我,我们一起看看消费!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