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间,也有许多与石雕地藏菩萨相关的重要节日,其中一个便是地藏菩萨的生日。在佛教文化里,地藏菩萨以 “大孝” 和 “大愿” 的德业被广为弘传,深受大众敬仰。而关于他生日的说法,通常认为是农历七月三十日。倘若该年农历七月没有三十,则以七月廿九日为准 。
在民间,也有许多与石雕地藏菩萨相关的重要节日,其中一个便是地藏菩萨的生日。在佛教文化里,地藏菩萨以 “大孝” 和 “大愿” 的德业被广为弘传,深受大众敬仰。而关于他生日的说法,通常认为是农历七月三十日。倘若该年农历七月没有三十,则以七月廿九日为准 。
地藏菩萨生日这一说法的来源,和唐朝时的一位僧人紧密相关。当时,来自新罗国的王族子弟金乔觉,对佛法满怀热忱,毅然出家修行,法名地藏比丘。唐贞观四年,他带着白犬 “善听” 远渡重洋,抵达中国。一路辗转后,他来到风景秀丽的九华山,就此决定在此结庐苦修。
在山中修行的日子艰苦异常,但金乔觉始终坚守。山下百姓发现了他,被其精神打动,于是合力为他建造寺院。彼时,九华山的土地归闵公所有,闵公听闻此事,主动表示愿提供土地建寺。金乔觉称只需一领袈裟大小之地,没想到,他抛出袈裟后,其阴影竟覆盖了整座九华山。闵公见状,深知眼前之人非凡,遂将整座山供养出来。闵公的儿子后来也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和尚。现今寺院中地藏菩萨圣像旁,常伴有一位年轻和尚与一位老者,便是道明和尚与闵公。
地藏比丘白天为弟子说法,黄昏后便入定。民间传言他夜晚会前往幽冥界度化众生,故而称他为 “化迹的地藏菩萨”,也有人尊其为 “金地藏”。金地藏在九华山修行长达七十五年,于唐贞元十年,以 99 岁高龄圆寂。圆寂后,弟子们将其肉身安置于石函,三年后开启,竟发现肉身完好无损、容颜栩栩如生。迎其肉身入塔时,还听到骨节摇动发出如金锁撼鸣之声,此正应了佛经中 “菩萨钩锁,百骸鸣矣” 的记载。加之他与地藏菩萨名号相同,行持也一脉相承,众人由此认定他是地藏菩萨应世。此后,九华山声名远扬,逐渐成为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
七月三十日原本是金乔觉圆寂之日,然而人们认为这也是他成道圆满之时,久而久之,后世便将这一天定为地藏菩萨圣诞。每至这一天,各地佛教信众纷纷前往寺庙,举行法会、佛事,焚香礼佛、诵经祈福,通过放生、布施等善行,表达对地藏菩萨的无限敬意与感恩,也借此祈求平安、健康与幸福 。地藏菩萨生日的设定,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也传递着人们对菩萨慈悲精神的尊崇与向往。
来源:禅和寺庙石雕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