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因是有网友自称是“南大碎尸案”遇害者刁爱青的姐夫,公开发声指责剧中的情节严重伤害了遇害者家属,不仅侵犯了隐私,还虚构“婚外情”等荒诞情节丑化死者形象。
电视剧《他是谁》凭借悬疑剧本、高能剧情和演员张译的精湛表演圈粉无数。
然而,这部取材真实案件的作品近日却陷入了舆论漩涡。
原因是有网友自称是“南大碎尸案”遇害者刁爱青的姐夫,公开发声指责剧中的情节严重伤害了遇害者家属,不仅侵犯了隐私,还虚构“婚外情”等荒诞情节丑化死者形象。
他们点名主演张译,希望借其影响力让这起事件被更多人关注,并促使片方公开道歉。
但这也让不少网友感到困惑:演员“躺枪”了,还是另有隐情?
“电视剧不仅改编了案件的真实细节,还加入了侮辱死者的情节,这太让人无法接受了。”刁爱青的姐夫在公开声明中表示。
他们认为,《他是谁》中“余爱芹案件”的部分情节与真实案件高度相似:案发时间是1996年、案发手段令人发指,连受害人的名字都只有微小差别。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编剧虚构出了所谓的“婚外情”桥段,仿佛无端给受害者扣上“私生活有问题”的帽子。
家属还透露,刁爱青的父母已70多岁,在电视剧播出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以为已经尘封的伤痛,又被活生生撕开”。
去年,家属就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起诉片方,但出品方以各种拖延战术应对,仅删除了部分敏感内容,却始终未作出公开道歉。
相比对片方的公开指责,家属为什么还选择直接点名主演张译?这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有人认为,张译作为一个演员,并没有参与剧本创作,仅按照剧组的安排完成表演,家属将矛盾指向他并不妥当。——演员难道不是拿到剧本就开拍?沟通创作内容也是制片方的事情,家属是不是该找对人?
“张译的演技没问题,但创作边界显然是导演、编剧甚至制片方的责任。”
但也有网友对家属表示理解:“张译知名度高,家属可能只是想利用他巨大的影响力,用这样的方法推动片方回应。”
不过,更多人质疑为何这一喊话选择了一年多后的今天。“《他是谁》去年播出时就因改编真实案件的话题火了一阵,家属为何等这么久才指责演员呢?”
针对大众的批评,剧方似乎也并非全无回应。
据知情人透露,去年家属起诉后,片方先是提出“管辖权异议”,试图拖延审理进程,然后又删除了有关笔友“婚外情”的桥段。
但对于其他与案件高度相似的情节,例如残忍作案手法的细节恢复,以及对受害者名字相似的使用,剧方始终未改动,也拒绝公开道歉。
事实上,影视改编真实案件,相比其他题材,这种作品容易在短期内吸引巨大关注,但同时也面临更大的伦理考验。
如果拿捏不好尺度,既容易破坏逝者家属的隐私和情感防线,也可能“消费悲剧”,引发公众反感。
很多网友提到,《他是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案件还原上。剧集之所以能迅速成为爆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真实案件本身的“猎奇感”提供了足够的噱头,而原型案件“南大碎尸案”至今未破,种种神秘性和未解悬疑助推了讨论度。
可在背后,家属的痛苦却未曾被考虑。
对于影视创作的边界,导演与编剧如何在艺术表达、案件还原与公众情感之间找到平衡,这是一个值得更深探讨的话题。
即便片方坚称“基于二次创作”,但当剧集与真实案件高度相似且借此获得流量和收益时,是否也要正视受害者家属的权益?
支持家属:“尊重受害者才是最基本的底线。拿那些细节去造悬疑,换了谁都得气疯了。”——改编不是随便胡编乱造,更不能伤害已经无辜受害的逝者家庭!换位思考一下吧!为张译抱不平:“张译招谁惹谁了吧?他就是按剧本演戏而已,把矛头指向他有些无厘头。家属应该直接找片方维权!”——希望真正对剧情负责的主创道歉,而不是把无关人员推上风口浪尖。批评片方:“真实案件的改编请多一些尊重!为了悬疑效果加入受害者的‘私生活瑕疵’,这种操作还能再低俗一点吗?”——南大案件至今未破,你把一个未破的案件拍成剧,还搞得像揭露社会人性,这种编剧是不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对此,您怎么看?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