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主任姚煜——领航肿瘤治疗新时代

B站影视 2024-12-18 09:38 2

摘要: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肿瘤学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座高峰,始终吸引着无数科学家和临床医学专家的关注。随着精准治疗、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肿瘤治疗领域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的杰出专家——姚

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肿瘤学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座高峰,始终吸引着无数科学家和临床医学专家的关注。随着精准治疗、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肿瘤治疗领域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的杰出专家——姚煜主任,她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揭示了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肿瘤学科的璀璨星河:探索与前瞻

在全球范围内,肿瘤学科依然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姚煜主任指出,目前肿瘤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精准化治疗,这一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全球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精准治疗无疑是肿瘤学科的一大里程碑。”姚煜主任回忆道,“自20世纪50年代氮芥首次应用于淋巴瘤治疗以来,肿瘤治疗取得了巨大突破。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和应用,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铂类等,肿瘤治疗逐渐走向多样化。而紫杉醇的出现更是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这一药物至今仍是许多实体瘤治疗中的经典之选。”

姚煜主任进一步介绍了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她提到,精准治疗药物的研发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从1999年的美罗华到后来的吉非替尼,这些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在EGFR敏感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吉非替尼的应用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除了靶向药,ADC(抗体偶联药物)也是精准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姚煜主任指出,DS-8201等药物在HER2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等人群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治疗效果。这些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肿瘤治疗的精准化进程。

在免疫治疗方面,姚煜主任表示,自2011年纳武利尤单抗在实体瘤中展现巨大潜力以来,免疫治疗逐渐崭露头角。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许多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在肺癌、胃癌等实体瘤中,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更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此外,CAR-T技术也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创新亮点。姚煜主任介绍道,CAR-T技术是一种细胞治疗方法,通过将人的T细胞经过基因工程手段修饰改造后回溯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疾病。这一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甚至有可能实现肿瘤的治愈。近年来,CAR-T技术在实体瘤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曙光。

破局肿瘤治疗:策略与挑战并存

针对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常见肿瘤,姚煜主任详细阐述了当前的治疗策略及面临的挑战。

“目前,对于常见肿瘤的整体治疗策略,化疗依然是实体瘤治疗的基础。”姚主任说道。化疗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达到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目的。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化疗药物如氮芥、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已在肿瘤治疗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化疗并非万能的。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变异和耐药性的产生,单一化疗的效果逐渐减弱。因此,在化疗的基础上,医学界开始探索更多元化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姚主任介绍道。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例如,纳武利尤单抗、帕普利珠单抗等PD-1药物已在肺癌、胃癌等实体瘤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肺癌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中,化疗加PD-1治疗已成为首选方案。

除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也是当前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姚主任解释道,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精准打击,从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例如,在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中,存在EGFR、HER2等特定的靶点。针对这些靶点,医学界已研发出吉非替尼、DS-8201等靶向药物,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此外,姚主任还提到了抗体偶联药物(ADC)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ADC药物将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相结合,通过靶向作用将化疗药物精准地输送到肿瘤细胞内部,从而增强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在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中,ADC药物已逐渐成为二线耐药后的重要选择。

在谈到治疗挑战时,姚主任表示,一线标准治疗后的耐药是当前肿瘤治疗面临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对于肺癌等肿瘤,一线的化疗加免疫后耐药,如何选择后续治疗方案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医学界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的发展。”姚主任说道。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学科治疗模式,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模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和费用。

然而,肿瘤治疗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姚煜主任指出,一线标准治疗后的耐药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对于耐药后的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她表示,未来需要更多的创新疗法和药物来应对这一挑战。

创新引领未来:前沿技术与革命性疗法

在肿瘤治疗领域,前沿技术与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姚煜主任表示,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其中,基于蛋白组学的多癌早筛血液检测技术是一项令人瞩目的创新。这项技术通过检测特定于性别的蛋白质组合,能够识别出十八种不同的早期癌症,为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癌症检测的灵敏度,还降低了漏检的风险,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精准治疗方面,姚煜主任介绍道,随着对肿瘤遗传和分子特征的深入研究,医生们已经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针对EGFR、AUK、ROS1等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以及NTRK融合、RET融合等成纤维生长因子的融合蛋白的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这些药物的出现,使得医生们能够更加精准地打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姚煜主任还提到了人工智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她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学习,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流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肿瘤的影像诊断,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治疗时间。

在谈到免疫治疗时,姚煜主任表示,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目前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已经有多位患者通过免疫治疗实现了长期生存,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晚期肿瘤患者。

“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其能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进行攻击,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姚主任说。

除了上述技术外,采访中姚主任还提到了CAR-T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她表示,CAR-T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治疗方法,已经在淋巴瘤和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虽然目前在实体瘤方面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改进,相信未来CAR-T细胞治疗将会在更多类型的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一线标准治疗后的耐药问题、肿瘤复发和转移等问题仍然是当前肿瘤治疗的难点。因此,他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姚煜主任也呼吁广大患者和家属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共同抗击肿瘤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

诺贝尔医学奖的智慧之光:miRNA与肿瘤学的交汇

在今年十月七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坤因发现MicroRNA(miRNA)及其在转入后进行调控的作用而荣获此奖。这一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肿瘤学的研究与治疗更是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姚煜主任表示,这一诺贝尔医学奖成果对肿瘤学的影响是深远的。miRNA作为一种短链非编码RNA,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从miRNA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在积极研究它在癌症中的作用,大量研究已经证明,miRNA实际上是大多数癌症的关键因素。

“miRNA的失调在癌症研究中被广泛关注,”姚煜主任说道,“它可以作为癌症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潜力成为治疗癌症的潜在临床应用焦点。”姚煜主任进一步解释,miRNA可以作为药物疗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例如,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miRNA就可以作为化疗疗效的预测标志物。同时,miRNA标记物还可以预测多项免疫治疗或化疗药物的疗效。

此外,姚煜主任还提到,miRNA不仅可以作为疗效预测标志物和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作为癌症治疗的靶点。其中,miRNA-34a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用于癌症治疗的miRNA药物之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治疗价值使其成为下一代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于如何将这一诺贝尔医学奖成果应用到实际的肿瘤治疗中,姚煜主任表示,这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然而,她相信,随着科学家们对miRNA的深入研究,未来一定能够开发出更多的基于miRNA的癌症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作为肿瘤医生,我们为肿瘤领域的进步感到骄傲。每一次像诺贝尔医学奖这样的重大研究成果出现,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攻克癌症这一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姚煜主任说。

国家医学中心的中流砥柱: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学科的辉煌篇章

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宏伟蓝图中,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学科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卓越的实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该学科不仅承载着推动医学进步的历史使命,更在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多个维度上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实力。

自1956年西北地区最早的肿瘤学科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成立以来,该学科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段岁月里,学科不断深耕细作,逐渐建立起一套涵盖外科、内科、放疗等多个亚专业,以及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等细分领域的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疗选择,更为学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姚煜主任自豪地介绍道,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学科在辅助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学科打造了一系列肿瘤相关的辅助平台,包括肿瘤的介入治疗平台、病理诊断平台、影像诊断平台、微创诊疗平台、重症治疗平台、CAR-T治疗平台以及中西医结合平台等,这些平台的建立为肿瘤的精准诊断和综合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确保了患者能够获得全方位、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作为国家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学科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姚煜主任指出,学科拥有一支由院士、教授等名誉主任领衔的实力雄厚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他们在疑难危重症的综合诊治、教学能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此外,学科还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肿瘤学科的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

在科研方面,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学科取得了多项省部级奖项,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SCI论文,并承担了众多重大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不仅为肿瘤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更为患者带来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在教学成果方面,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学科同样表现出色。姚煜主任表示,学科具备完善的教学硬件资源和教学平台,能够覆盖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等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通过与交大的多个学院建立多元的交叉培养模式,学科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异教融合,推动了肿瘤学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并且,学科还获得了留学基金委的中美肿瘤精准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支持,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肿瘤学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采访时,姚煜主任对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学科的发展充满信心。她表示,学科将继续秉承创新、进取的精神,不断加强科研探索和技术创新,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学科将积极参与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与国内外同行携手共进,共同攻克肿瘤治疗领域的难题,为肿瘤患者的健康福祉不懈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学科将努力在肿瘤筛查体系、创新技术平台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引领国家医学中心的发展潮流,为推动我国肿瘤学科的进步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姚煜主任的带领下,西安交大一附院肿瘤学科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不仅致力于提升肿瘤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将积极参与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与国内外同行携手共进,共同书写肿瘤治疗领域的新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肿瘤治疗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来源:观长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