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看官,今儿个咱们不讲那金榜题名的风光事儿,也不提那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咱们来聊聊一桩发生在江南水乡,透着几分诡异又满是人间烟火气的故事。
各位看官,今儿个咱们不讲那金榜题名的风光事儿,也不提那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咱们来聊聊一桩发生在江南水乡,透着几分诡异又满是人间烟火气的故事。
在那烟雨朦胧的柳溪镇,有一户人家,门楣上挂着半旧的灯笼,里头住着位姓李的寡妇,人称李娘子。
李娘子啊,年约三十,生得一副好模样,却因早年丧夫,独自撑起了这个家。
她性子温婉,手艺又巧,织得一手好布,日子倒也过得去。
可最近,家里那头老母猪突然病恹恹的,不吃不喝,眼看就要不行了。
这猪,可是李娘子家里的一大宝,平日里靠着它下的崽儿换些银钱补贴家用。
眼瞅着心血要付诸东流,李娘子心里头那个急啊,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村里人见李娘子愁眉不展,纷纷出主意,有的说请兽医,有的说请道士驱邪。
李娘子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先把这病猪处理了,免得夜长梦多,于是决定请镇上最有名的屠夫张大胆来家里杀猪。
张大胆,人如其名,胆大心细,一把杀猪刀使得那叫一个利索。
可这天,他提着刀,哼着小曲儿来到李娘子家门前,见了李娘子,却突然变了脸色,支支吾吾起来。
李娘子心生疑惑,忙问缘由。
张大胆眼珠子一转,竟提出了个非分之请:“李娘子,我这人有个规矩,杀猪前得吃顿好的,提振精神。
您看,能不能让我在您家吃上一顿好酒好肉?”
这话一出,李娘子愣住了,村里谁不知道张大胆杀猪从不挑食,怎的今日却这般讲究?
但她转念一想,或许真是人家规矩,便应承下来,说家里虽不富裕,但定会尽力准备。
正当李娘子忙着张罗饭菜时,门外突然来了一位云游道士,手持拂尘,面带微笑,自称路过此地,闻得李娘子家中有难,特来相助。
李娘子心中一喜,连忙将道士请进屋内,细说了杀猪之事及张大胆的古怪要求。
道士听后,眉头微皱,沉吟片刻道:“李娘子,此事怕是不简单。
杀猪本是寻常事,但张大胆此举,怕是有所图谋。
你且按他所说准备,我来会会这位张屠夫。”
夜幕降临,一桌丰盛的菜肴摆在了院子里,张大胆如约而至,见到道士,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常态,大摇大摆地坐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大胆终于按捺不住,借着酒劲,道出了真相:“李娘子,实不相瞒,你家那猪并非生病,而是被邪祟附身。
我提出那要求,实则是想借你的阳气,一同驱散那邪物。”
此言一出,李娘子与道士皆是一惊。
道士微微一笑,拿起酒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张兄好计谋,但此等邪祟,非人力可驱,还需正道之法。”说罢,他站起身,从袖中掏出一张符纸,口中念念有词,猛然间,符纸无火自燃,化作一道金光,直扑猪圈而去。
随着金光闪过,猪圈内突然响起一阵凄厉的嚎叫,紧接着,一头黑影从猪圈内窜出,直奔张大胆而来。
张大胆见状,吓得酒醒了一半,手中的杀猪刀差点掉地。
道士眼疾手快,一挥拂尘,将那黑影困于半空之中。
众人定睛一看,那黑影竟是一团扭曲的黑雾,形态狰狞。
“此乃百年怨念所化,因生前不得善终,故在此地作祟。”道士解释道,“张兄虽有心除妖,但方法欠妥,幸得李娘子心善,方得此机缘。”
原来,这邪祟原是多年前一位含冤而死的旅人,因未能找到归宿,魂魄便附在了这头母猪身上,以求延续一丝生机。
道士一番超度后,那黑雾渐渐消散,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去。
张大胆听后,羞愧难当,向李娘子深深一鞠躬:“李娘子,是我错怪你了,差点害了你。
从今往后,我张大胆定当行善积德,不再以私欲得嘞,咱接着往下唠。
张大胆这一鞠躬,可是真心实意的,李娘子见状,也连忙上前扶起他,说:“张大哥,咱都是乡里乡亲的,有啥过不去的坎儿。
这邪祟一去,咱村儿也算是多了一份安宁。”
道士见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从怀中掏出一枚小小的铜铃,轻轻一摇,铜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能洗净人心中的尘埃。“此铃乃是我师门至宝,可辟邪驱鬼,保你家宅平安。
李娘子,你且收下,挂在门楣之上,可保日后无忧。”
李娘子感激涕零,接过铜铃,连声道谢。
道士又转头对张大胆说:“张兄,你虽有勇但欠智,日后行事,还需三思而后行。
今日之事,也算是对你的一番考验。”
张大胆点头如捣蒜,心中暗自发誓,定要改过自新,多行善事。
次日清晨,李娘子家的院子里热闹非凡,村民们闻讯而来,都想看看那邪祟到底长啥样,虽然啥也没看见,但听说已经被道士收服了,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士的高明。
李娘子趁机宣布,要摆几桌好酒好菜,感谢大家这些年的关照,特别是感谢张大胆和道士的相助。
村民们一听有酒有肉,哪还顾得上那么多,纷纷应承下来。
一时间,李娘子家的院子里人声鼎沸,笑声连连,仿佛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大胆端起酒杯,站起身来,对着大伙儿说:“今儿个,我得跟大伙儿道个歉,也道个谢。
我张大胆以前仗着手里有把杀猪刀,在村里没少干浑事儿,今儿个算是栽了个大跟头,但也让我看清了,人心向善,才能走得更远。
以后,我张大胆要是再做啥缺德事,大伙儿尽管拿我这把刀剁了我!”
张大胆的话音刚落,院子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李娘子也笑着举起酒杯,说:“张大哥能这么说,我比啥都高兴。
咱们邻里之间,就应该和和睦睦,互相帮助,这才叫真正的家。”
酒席散后,道士并未急着离开,而是拉着李娘子和张大胆坐到了院子里的大槐树下,语重心长地说:“世间万物,皆有因果。
这邪祟之所以能在你家作祟,也是因缘际会。
但你们二人,一个心善,一个勇猛,最终能化险为夷,也是你们的造化。
不过,我要提醒你们的是,人心比鬼神更可怕。
有时候,人为了自己的私欲,会做出比鬼神更可怕的事情。”
道士的话让李娘子和张大胆都陷入了沉思。
是啊,这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
他们相视一笑,似乎都明白了什么。
自那以后,张大胆真的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杀猪的手艺更加精湛,还时常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李娘子呢,她的布匹生意也越做越大,不仅在本村受欢迎,连邻村的人都慕名而来。
每当夜幕降临,李娘子家的灯笼总会准时亮起,那温暖的光芒仿佛能照亮人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而张大胆,也时常会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提着他的杀猪刀,在村里巡逻,守护着这一方安宁。
村民们都说,李娘子和张大胆是村里的一对活宝,他们的存在,让这个小村庄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而那位道士呢?
据说他又继续踏上了云游四海的旅程,去寻找更多的机缘和造化。
但每当有人提起他时,村民们都会满怀敬意地说:“那可是个活神仙啊!”
就这样,李娘子、张大胆和那位神秘的道士,用他们的故事,给柳溪镇留下了一段传奇。
而这段传奇,就像那流淌不息的小河,永远滋养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岁月如梭,转眼间,又是几个春秋。
李娘子家的老屋早已翻新,但那份温暖和善良却从未改变。
张大胆也老了,但他的故事却在村里代代相传,成为了激励后人向善的佳话。
而那枚挂在李娘子家门楣上的铜铃,依旧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关于勇气、善良和救赎的故事。
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总会抬头望向那盏温暖的灯笼,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整个柳溪镇被皑皑白雪覆盖,银装素裹,美得跟画儿似的。
可这样的美景,对出门在外的旅人来说,却是难行的考验。
这天夜里,风雪交加,村口的老槐树下,突然出现了一个踉跄的身影。
那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脸上冻得青一块紫一块,显然是走了很远的路。
他抬头望了望李娘子家的方向,那盏熟悉的灯笼在风雪中摇曳,仿佛是黑夜中的灯塔,指引着迷航的人。
“,这天儿冷得能冻掉下巴!”那人自言自语着,加快了脚步,朝李娘子家走去。
李娘子正坐在炕上纳鞋底,听见门外有动静,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开门。
一开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一个浑身是雪的人站在门口,冻得直哆嗦。
“大兄弟,你这是打哪儿来啊?
快进来暖和暖和!”李娘子二话不说,就把那人拉进了屋,还赶紧烧了壶热茶,让他驱驱寒。
那人喝了口热茶,缓过劲儿来,这才开口说话:“多谢大姐救命之恩,我叫赵铁柱,是个赶路的货郎,没想到遇上这鬼天气,差点儿没命了。”
李娘子一听是赶路的,心里就多了几分同情,连忙张罗着给他准备饭菜。
张大胆听说来了客人,也放下手中的活计,过来凑热闹。
三人围坐在炕上,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聊着天南海北的趣事,气氛温馨而融洽。
酒过三巡,赵铁柱突然话锋一转,问起了张大胆:“张大哥,你可还记得十年前,在青石镇救过一个被山贼打劫的货郎?”
张大胆一愣,仔细回想了一下,猛地一拍大腿:“,是你小子啊!
那时候你还是个毛头小子呢,没想到现在都长这么大了!”
原来,赵铁柱当年在青石镇遭遇山贼,是张大胆路过时出手相救,才保住了性命。
这些年,他一直想找机会报答张大胆的恩情,没想到今天会在这里重逢。
聊着聊着,赵铁柱突然神色凝重起来,他告诉张大胆和李娘子,自己这次出门,其实是为了寻找一个仇人。
原来,当年那伙山贼并没有完全被剿灭,其中一个头目逃到了外地,还改名换姓,继续做他的恶事。
赵铁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听到了那人的下落,正准备前往报仇。
张大胆一听,立马站起身,拍了拍胸脯:“兄弟,这事儿不能让你一个人扛!
咱们一起去,把那狗东西绳之以法!”
李娘子虽然担心,但也知道劝不住这两个倔脾气的人,只能默默地为他们准备行装,还特地找来了道士留下的那枚铜铃,挂在他们腰间,祈求平安。
几天后,张大胆和赵铁柱踏上了征途。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个山贼头目的藏身之处。
那是一个荒凉的山谷,四周布满了陷阱和暗哨。
但两人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一一化解了危机,最终在山贼头目的老巢里与他展开了决战。
战斗异常激烈,张大胆和赵铁柱都受了伤,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深厚的情谊,最终联手将山贼头目制服。
当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时,他们知道,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
战斗结束后,张大胆和赵铁柱带着满身的疲惫和伤痕回到了柳溪镇。
村民们听说他们的事迹后,纷纷前来探望和祝贺。
李娘子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知道这两个男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担当。
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张大胆和赵铁柱的伤势逐渐康复。
他们并没有因为这次经历而沾沾自喜或者停滞不前,反而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身边的人。
张大胆继续他的杀猪生涯,但更加注重与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赵铁柱则留在了柳溪镇,开了一家小货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而李娘子呢?
她依旧是那个温婉善良的寡妇,但她的生活因为有了张大胆和赵铁柱这样的朋友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每当夜幕降临,她总会点亮那盏温暖的灯笼,等待着归家的旅人。
而那枚挂在门楣上的铜铃,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关于勇气、友谊和重生的故事。
岁月悠悠,时光荏
来源:仁生处处会相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