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进如风雨,止如丘山

B站影视 2024-12-18 08:06 2

摘要: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明初文学家刘基曾说:“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进”与“止”体现了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明初文学家刘基曾说:“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进”与“止”体现了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题目源自孔子与明初文学家刘基关于“进”与“止”的论述。

孔子的论述中“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比喻在积累知识或修养品德的过程中,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而停止不前,那么这个停止的责任在于自己。强调了个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表明即使只是刚刚开始堆积土壤(象征微小的进步),只要持续努力,就能不断前进。体现了坚持不懈、持续努力的精神。

刘基的论述中“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指出只知道盲目前进而不懂得适时停止的人,即使暂时取得了成功,最终也会因为缺乏反思和调整而失去所得。强调了平衡与智慧的重要性。

两则材料共同探讨了“进”与“止”之间的平衡与智慧。材料中一则重在劝导我们要“进”,要持之以恒地进取;一则重在告诫我们要“止”,要适可而止。命题人是在引导考生思考,在求学修身、立身处世方面,应该如何处理“进取”和“知止”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进与止是辩证统一的,人应有所追求,积极进取,奋进有为,不然人生空虚平淡,无所作为。同时,人也应该知止,行到水穷处,走到盈满时,要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这也是一种智慧。不知止地一味求进,会盛极必衰;不求上进地一味止息,会荒废生命。

参考立意

1.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2.修身进德无止境,追名逐利适时止。3.当进,勇往无前;当止,及时抽身。

参考范文

进如风雨,止如丘山

长风深入内陆,虽历经险阻却一路向前;大河东流入海,纵澎湃汹涌也止步于斯。人生在世,应该具备长风“进”的勇气和大河“止”的觉悟,真正做到当进则进,该止则止,让人生行稳致远。

为家国大义,当大步前进;求个人私利,应适可而止。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家国情怀,一直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为了家国大义,有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有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还有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人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可以不惧山高水长,一路大步向前。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为了家国大义,山拦水阻无所惧,越是艰难越向前。这是“进”的智慧,与此同时,也要有“止”的理念:在个人私利方面,要能够守住底线,不因私害公,因小损大,要取之有道,适可而止。如此,才不会一味“掉进钱眼里”,见小利而忘大义。这样才算在义利方面正确处理好了进与止的关系。

为心中情怀,当一往无前;因鸡毛蒜皮,要一笑而止。

当年,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明明知道自己的理念很难被统治者接受,却依然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一路散播“仁义礼智信”的星火。他为了心中情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与此同时,他在个人琐事方面,一向豁达大度,就算阳虎等人多次冒犯自己,也能淡然处之,一笑而止。在大情怀与小事情方面,孔子进与止的做法无比明智,值得吾辈奉为圭臬,切实笃行!

为长远发展,当进如风雨;见眼前诱惑,当止如丘山。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面临短期与长远的选择。长远的追求如天边星辰,短期内可望而不可即;眼前的诱惑,却像窗边的玫瑰,伸出手臂就可以摘取。于是,很多人为“玫瑰”而进,却望“星辰”而止。这样做,看似嗅到了芬芳,其实错失了辽阔星空。禅宗有言:“不因一叶障目,而不识神秀岱宗;不为一朝风月,而不解万古长空。”生而为人,应该践行这样的理念:为长远发展,当进如风雨;见眼前诱惑,当止如丘山。如此,才算在长远追求和眼前诱惑方面进止得当,才能向着星辰大海的征途不断前进!

身为时代青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可以进如风雨,为大义,为情怀,为长远;也可以止如丘山,因小利,待琐事,临诱惑。进,是向前挺进,以得海阔天空;止,是收手止步,以得风平浪静。知进走得更远,知止走得更稳。唯有如此,才不会患得患失,进退维谷。

让我们该进则进,当止则止,进如风雨,止如丘山吧!

来源:老熊作文高中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