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春晚上扭着秧歌的机器人爆火,吸引着全球市场的目光,消防机器人凭借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精准的远程控制、精准的远程控制等特点,有望成为企业新增长级。
AI时代加速到来,机器人业务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春晚上扭着秧歌的机器人爆火,吸引着全球市场的目光,消防机器人凭借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精准的远程控制、精准的远程控制等特点,有望成为企业新增长级。
1.政策推动
在政策方面,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消防机器人发展:
(1)国家层面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增加高端产品供给,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特种机器人包括消防、应急救援、安全巡检等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
《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重点领域应急机器人研制:
城市消防领域。重点针对城市火灾智能化救援需求,加强地面消防机器人研制与功能升级;针对城市高层建筑火灾、地下有限空间事故等复杂危险场景,研制适用于灭火、搜索、救援、排烟等任务的机器人;针对大型储罐火灾,研制储罐表面侦察与灭火机器人,实现高效快速控制火灾蔓延和扑灭火灾;研发基于大载重无人机、无人机集群等装备的快速侦察与灭火技术及系统;研制机器人、无人机与灭火装置融合应用装备,以及扑救特定火灾的机载型灭火装置;研制高精度、高性能水下搜救机器人和水下抢险作业机器人;针对灾后事故现场坍塌、变形造成取证困难的受限区域场景,研制智能化、集成化、可重构辅助勘验机器人。
《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推广应用装备上:
城市特殊场景火灾:面向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地下空间、老旧小区、仓库等特殊场景火灾,发展特种消防救援装备、无人灭火装备、感温感烟传感装备、人员精准定位装备、个体防护装备,提高城市综合救援处置能力。
危化品安全事故:大流量远程供水装备、耐高温防爆消防机器人、重型泡沫消防车、防化洗消消防车、遥控洗消装备、泡沫输转消防车、高倍泡沫发生器、便携式多气体检测仪、兼顾气密性与舒适性的重型防化服、可自动检测报警的智能防化服等;
在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链方面:
围绕安全应急机器人、安全应急无人机、大型抢险救援装备、消防装备、露天矿用无人驾驶装备、应急通信装备、高端个体防护装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家庭应急产品等装备产业链分析上下游,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整体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将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等专业及特种机器人及集成系统列为鼓励类项目。
(2)地方层面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提高消防、安防与救援机器人等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优化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降低综合成本。
《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焦具身智能领域,推动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本体、传感器、灵巧手等关键领域研究,支持“机器人+大模型”融合发展,推动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应用。
2.消防机器人
消防机器人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机械、电子、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设计的特种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进入高温、有毒、易爆等危险环境,执行火灾扑救、火情侦查、排烟降温、人员搜救等复杂任务。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智能化操作提升灭火救援效率,同时降低消防员伤亡风险。
中国的消防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但进步迅速。
1995年,中国研制出了第一台消防灭火机器人;2002年,国家863项目研制出了“履带式、轮式消防灭火机器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消防机器人技术已经日趋完善,我国已拥有大批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消防机器人研究工作,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研发生产消防机器人也有了重要成就。
目前,我国消防机器人市场基本为国产厂商占据,包括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企业,包括综合性特种装备企业和专业型消防机器人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的投入,推动了消防机器人性能和功能的提升。
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安徽沪宁智能科技、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宁波奔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丞士机器人有限公司、浩淼科技、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徐州卡弗斯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等。
消防机器人行业产业链结构较为清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为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零部件;产业链中游为消防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下游为消防领域。
现代消防机器人具备多种功能,如行走、爬坡、跨障、喷射灭火、火场侦察等,应用场景从传统的火灾扑救和搜救任务,扩展到危险品处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根据功能、形态和应用场景的不同,消防机器人可分为消防灭火机器人、消防侦察机器人
、消防排烟机器人、消防防爆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等。
按行走方式,可以分为轮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履带轮式机器人、吸盘式机器人等;按控制方式,可分为线控机器人、遥控机器人和自适应机器人;按按外形特征,可以分为仿人形机器人和非仿人形机器人。
3.市场需求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消防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消防机器人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显著增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预计至2030年,中国消防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从当前约5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逾百亿元大关,甚至可能达到120亿至165亿元人民币。全球消防机器人市场也呈现增长趋势,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
根据QY Research的统计及预测,2023年全球人形消防机器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5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6%,中国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消防机器人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和自主导航能力,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能够在更复杂的环境下执行任务。
在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化工园区等高风险区域,火灾环境复杂且危险,消防机器人能够有效降低消防人员的风险,这些技术进步使得消防机器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场景,从而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此外,新基建、智慧城市、平安中国等战略将消防机器人纳入重点采购目录,政府对消防机器人的重视和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消防机器人的市场接受度在不断提高。
4.发展趋势
有政策支持,有技术创新,有市场需求,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实践应用。
消防机器人要真正做到普及,就必须能够深度融入实际场景,精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为消防公共安全筑牢防线,从高大上的技术转变为消防安全服务的利器。
目前,消防机器人应用于实践,在多次重大火灾救援中取得了不错成果,如:
北方某化工厂爆燃现场,3台造型酷似《变形金刚》里"救护车"的钢铁巨兽冲进火场——顶着800℃高温,用机械臂精准切断泄漏管道,38秒扑灭流淌火,临走还扫描出3处隐患点。国网泰州供电公司首台智能高喷消防机器人在500千伏泰兴变电站完成试点应用,正式上岗,高喷消防机器人基于多传感器感知融合技术,可以实现环境监测、火焰识别和精准定位。江西某工业园区一厂房着火,现场浓烟滚滚。消防机器人进入厂房内部,通过红外热成像相机侦察火源,消防员在指挥中心操控机器人压制火情,成功保护了紧邻厂房的建筑江苏淮安一化工企业起火,当地消防部门派出8台消防机器人协同作战,数十米高的水柱化为“子弹雨”横扫烈火,最终将大火成功扑灭。在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消防机器人就承担了重要的灭火和搜救任务,有效减轻了消防员的负担,降低了救援风险。消防大规模应用于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技术、政策、用户三端协同推进。
随着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的融合,正在重塑消防机器人的能力边界,使其从单一功能设备进化为多任务、自适应的智能救援系统。
未来,随着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生态完善,消防机器人将在更广泛的场景中替代人类执行高危任务,实现从“试验品”到“标配装备”的跨越。
来源:消防产业智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