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研学 | “走进山城重庆·传承红岩精神”贵州学子重庆研学第②期回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10:16 1

摘要:5月17日,贵州的学子们走进山城重庆,两日研学行程中,红色基因的炽热温度、巴渝文化的千年回响、学术殿堂的智慧光芒交织成一幅立体的成长图谱,为这群即将展翅的少年铺展开关于历史、文化与未来的三重叙事。

重庆研学,渝你研学,与你一起成长!

5月17日,贵州的学子们走进山城重庆,两日研学行程中,红色基因的炽热温度、巴渝文化的千年回响、学术殿堂的智慧光芒交织成一幅立体的成长图谱,为这群即将展翅的少年铺展开关于历史、文化与未来的三重叙事。

Part 1
红色之城的心灵烙印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在316级台阶上感受“每一步都是对信仰的丈量”。歌乐山烈士陵园缅怀仪式上,全体师生敬献花圈、小百花,向革命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渣滓洞铁窗上斑驳的锈迹、白公馆地牢里渗入砖缝的血痕,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化作具象化的精神图腾。"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狱中如何传递情报、江竹筠烈士受刑时说的"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时,那些在黑暗中依然向着光明的身影,正将信仰的火种播撒进同学们心田。

三峡博物馆中,《壮丽三峡》展厅的巨型环幕投影重现千年三峡文明;在PBL研学模式下,同学们化身“文明探秘者”,手持任务卡穿梭于展厅,寻找博物馆中的十大镇馆之宝和藏品,青铜鸟形尊、乌杨汉阙、偏将军金印...跨地域的文化共鸣在博物馆里悄然生长。

暮色中的解放碑褪去白日的喧嚣,在霓虹勾勒下显露出历史的筋骨。研学导师立于碑前,将这座“精神堡垒”的嬗变娓娓道来:“1941年,它以‘精神堡垒’之名矗立,提醒民众‘抗战必胜’;1947年改建为‘抗战胜利纪功碑’,镌刻着民族不屈的脊梁;1950年,它正式更名为‘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成为新中国成立的见证。”

火锅的热辣与川剧的奇幻,在这个重庆的夜晚完美交融。红汤翻滚着花椒与辣椒,白汤飘着菌菇的鲜香,毛肚在七上八下间卷起诱人的弧度,黄喉脆响、鸭血嫩滑,每一口都裹着山城特有的酣畅淋漓。正当味蕾还沉浸在火锅的热辣狂欢中,变脸大师踏着鼓点登场,脸谱如走马灯般变幻,引得同学们惊呼连连。

Part 2
大学之光的青春对话


西南大学北碚校区的晨光里,香樟树影为高校研学铺开序章。在报告厅里,西大老师以百年校史为经纬,将西南大学的脉络娓娓道来——从1906年川东师范学堂的晨钟暮鼓,到袁隆平院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誓言;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双一流”学科的前沿突破,到“特立西南,学行天下”校训中深藏的治学风骨。

西大学子讲述着其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如何在社团活动与学业间找到平衡,在辩论场上舌战群儒,谈起自己制定学业规划,从初入校园的迷茫,到通过自律一步步实现目标的蜕变历程。

她用亲身经历告诉贵州学子,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自我成长与突破的舞台,台下的同学们听得入神,不时低头认真记录,眼神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分享会结束,在西大学子带领下,同学们开启了校园探秘之旅。漫步在校园小径,两旁的香樟树高耸入云,枝叶交错间洒下斑驳光影。驻足在袁隆平雕像前,感受这位伟大科学家对土地的深情与坚守;来到荷花池畔,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引得同学们纷纷拍照留念。

两日的重庆研学圆满结束,贵州学子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厚重与鲜活;经历的每一个瞬间,都如同种子,深深埋进少年们的心田。

红岩精神的炽热,让他们懂得了信仰的重量;巴渝文化的千年回响,唤醒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欲;西南大学的智慧光芒,为他们点亮了追逐梦想的灯塔。在这趟研学中,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化作脚下的路、眼中的景、心中的感悟。

最后,渝你研学以至诚之心,向正安县第一中学全体师生及工作人员致以最深切的谢意。是你们的积极参与与辛勤付出,铸就了这次研学活动的圆满成功,赋予了它深远的意义与非凡的价值。

渝你研学·与你一起成长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了


来源:重庆渝你研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