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它既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创新,也带来问题和挑战。在传媒业,AI不仅提升着行业的效率,也面临道德伦理和虚假信息的困境。因此,透明度、监管和问责制是人工智能在传媒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
在传媒业,AI不仅提升着行业的效率,也面临道德伦理和虚假信息的困境。因此,透明度、监管和问责制是人工智能在传媒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
■刘慧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它既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创新,也带来问题和挑战。在传媒业,AI不仅提升着行业的效率,也面临道德伦理和虚假信息的困境。因此,透明度、监管和问责制是人工智能在传媒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
AI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有媒体运用AI生成视频产品,实拍画面与AI生成画面丝滑衔接,自动语音识别技术为视频添加字幕;有媒体用AI进行内容创作,或进行数据提取,辅助新闻写作;还有媒体利用AI高效地生成图表,但与专业设计师相比,仍然缺乏足够的判断力与洞察力;在传播渠道上,AI能优化社交媒体的信息推送算法,但算法存在的偏见可能影响信息推荐的公正性,使人们陷入“信息茧房”。
AI技术可以提高媒体从业者的工作效率,但AI在传媒业的应用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在内容质量方面,虽然AI能够快速生成内容,但部分内容可能缺乏深度、情感和原创性,难以满足受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媒体从业者、科技公司、监管机构要共同努力,在使用AI的同时,背后要有人或人类组织来甄别信息并承担责任。
像ChatGPT、DeepSeek、夸克、豆包等工具,可以承担媒体从业者的部分工作,比如以很快的速度搜索可用信息,在2分钟内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还能加快重复性任务的进度,提取关键文字,完成总结报告,让人们腾出更多时间用于实际创作,更专注于关键的部分,如调查性报道和深度分析。
AI技术还能对调查性报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它可以快速扫描大量数据,识别相关信息,这些优势提高了新闻制作和分发的速度,使新闻更容易获得,但在用AI处理稿件后,仍需要人工编辑来校对稿件,确保不遗漏重要的内容,并对文字风格进行改进。
在使用AI技术时,媒体从业者要警惕的是,确保AI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和可靠。在信息真实性和伦理道德方面,AI生成内容可能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如生成假新闻、虚假信息等,误导公众,损害媒体的公信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ChatGPT背后的AI搜索互联网上所有可用的信息,以寻找所问问题的答案,但它不区分可靠和不可靠的信息,因此其答案可能来自社交媒体的虚假信息或错误信息。它也不透露来源,这使得验证信息变得更加困难。
近日,我国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六批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其中多起案例系用AI技术编造的虚假信息。如果媒体从业者对AI工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加以甄别,AI就可能产生或放大虚假信息,从而导致不准确信息的传播。国外有研究表明,如果一条信息不提供用于创建内容的来源,或有AI在新闻中使用的水印和标签,会导致公众信任度降低。
来自NewsGuard的消息称,他们发现了不少于50个几乎完全由人工智能软件编写的新闻和信息网站,这些网站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努力来实现最大化的点击量,其发布的信息可能不遵守新闻伦理道德,会产生大量有问题的文章,甚至包含有害的虚假信息。
由此看来,透明度、监管和问责制是人工智能在传媒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当一些网站不负责任地发布信息时,在没有公众辩论和政府监督监管的情况下,AI工具容易被滥用。如果缺乏问责制,那些分发和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数字平台会越来越强大。我们要在使用AI技术和保护新闻诚信之间取得平衡,保留真实性、准确性、公开性、客观性等新闻价值观。
此外,使用AI可能带来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深度造假正在增加对人工智能的道德关注,有些人使用AI来制作可能对他人造成声誉损害的图像,并传播错误和虚假信息。还有一个受关注的焦点是版权问题,版权问题非常复杂,并且因国家而异。无论是在构建AI模型中使用新闻内容,还是从业者在新闻报道中使用AI所产生的内容,都面临着侵犯版权的问题。
随着数字新闻时代来临,各国应以保护新闻工作的方式来更新法律。AI能够加快媒体从业者研究和内容创作的生产力,只要我们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进行事实核查,谨慎行事,确保制作的内容准确无误,那么最终能够为公众提供可靠的信息。AI也就具有改善向公众传递基于事实且准确、客观、有深度信息的巨大潜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总 监 制丨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