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红婵家门口最近热闹得像个网红打卡点。去年五月广东湛江那个小村里马达轰鸣,隔壁西瓜地干活的小王隔着两亩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这事儿得从奥运冠军的炒房热搜说起。
全红婵家门口最近热闹得像个网红打卡点。去年五月广东湛江那个小村里马达轰鸣,隔壁西瓜地干活的小王隔着两亩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这事儿得从奥运冠军的炒房热搜说起。
没等建筑公司的水泥搅拌机进场,网红的直播设备倒先来了。有个河北小伙开一天一夜车就为录两分钟背景音,你说他图啥?随手拍的短视频播放量够他半个月饭钱。要我说这就是信息社会特产,当事人还没反应过来,家门口早蹲满三百多个手机支架。
村委会这会儿也头疼。原本按规定批的地基手续拍在桌上能有三尺厚,没想到网民连村长的笔迹都得研究。有网友算得贼精:"按农村户口标准,这奥运冠军家七口人应该配140平才对啊!"村干部连夜翻出政策手册回复,数据比会计账本还清楚——他们哪知道,这事儿能被顶成热评第一。
建筑队包工头张师傅最近吃饭总低头刷评论。他砌了二十年墙头回见自家工程账号上新留言唰唰涨,可惜发的都是挖土机打桩机器材图。"这帮人光看地基就起哄要直播收工钱,我看倒不如架个摄像头试试。"公司小年轻给支的招挺灵,第一场直播就有五千多人蹲守看灌水泥。
要说这全家人是真不容易。大伯记得去年这时候,小婵妹还挤在果园工具房写作业呢。如今她嫂子手机后台天天有品牌方消息弹:"姐,乡村振兴项目合作考虑下不?"大哥对着账本总嘀咕:"这装修材料费,可比直播带货半个月流水还烫手。"
奇怪的是,眼红的人全盯着宅基地转。黄大叔在村口榕树下摆过龙门阵:"要不咱把这别墅建成网红旅馆,城里人准爱来拍照。"要我说,人家爹妈就想院子里种点青菜蒜苗,闲来拌盘凉菜喝碗白粥,这不比啥打卡墙实在?
施工档案有个细节挺有趣:打地基那天来了三波记者,有人细数用了多少根钢筋,可村民老周就感叹现在小孩终于不用沾满泥巴上学了。我们在意的,可能压根不是同件事。
这周末又有新状况——隔壁村有人放话要送宅基地。旁边专做红砖的老李头突然有了商业头脑:"得备二十车砖,准保各村都开始效仿奥运宅院!"咱们这些看客算看明白了:明天热搜保准是"农村建房新规"。
最后倒想问句:住三室两厅的网友们操心奥运冠军家有几个厕所,是不是有点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运动员天天泡在泳池,回家吃顿饱饭睡个整觉,这不比纠结平米数要紧?您说在理不在理?
来源:雨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