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休闲需求的增长,冰雪经济在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 2015 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到如今,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 - 2023 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 2700 亿元增长到了 890
中国冰雪经济:“冰雪+”战略驱动下的万亿级展望与国际经验借鉴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休闲需求的增长,冰雪经济在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 2015 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到如今,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 - 2023 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 2700 亿元增长到了 8900 亿元,年均增速超过 20%,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借鉴国外成熟的冰雪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大力推动“冰雪+”战略,有望在全球冰雪经济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福祉的双赢。
中国冰雪经济发展现状的具体数据
产业规模
- 据《2024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00亿元,2024年达到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0000亿元,2027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2万亿元和1.5万亿元 。
- 2023~2024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达到3.85亿,同比增长23.4%,预计到2024~2025雪季结束,这一数字有望突破5亿 。
企业数量与销售收入
- 冰雪装备相关的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也从2015年不到50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220亿元左右 。
-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现存与冰雪运动相关的企业近1.3万家,2024年1-11月新增了相关企业2009家 。
冰雪运动场地
从2015年的700多个大幅跃升至2023年底的2847个,实现超四倍增长 。
国外冰雪经济发展模式解析
瑞士:高端化、精细化的冰雪产业典范
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以其优质的滑雪场地闻名于世。采尔马特、圣莫里茨等滑雪胜地吸引着全球富豪和滑雪爱好者。例如,圣莫里茨曾多次举办冬奥会等国际顶级冰雪赛事,其拥有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像高效的缆车系统,仅在一个滑雪季就能输送数百万人次的游客;雪道总长度超过 350 公里,且维护精良,能保证整个雪季的优质雪质。周边配套着如 Badrutt's Palace 等豪华酒店,房间价格每晚可达数千瑞士法郎,还有众多米其林星级餐厅提供精致美食,以及全球知名奢侈品牌的购物场所。同时,瑞士注重滑雪教练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全国拥有超过 1.5 万名专业滑雪教练,其中许多持有国际认证资质,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滑雪教学服务,使得滑雪成为一种高端生活方式的象征,其冰雪产业附加值极高,在全球树立了冰雪高端旅游的标杆形象。
加拿大:全民参与与社区驱动的冰雪发展
加拿大冰雪资源丰富,众多滑雪小镇如惠斯勒、班夫等成为冰雪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以惠斯勒为例,其滑雪场拥有超过 200 条雪道,适合各个水平层次的滑雪者,雪道总面积达 8171 英亩,每年接待滑雪游客超过 200 万人次。当地社区积极参与冰雪运动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从青少年的滑雪培训到老年人的冰雪休闲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冰雪文化氛围。政府与企业合作,打造综合性的冰雪度假村,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包括酒店、公寓、民宿等共数千间客房,还有家庭友好型的娱乐活动,如儿童雪地乐园、冰雕制作课程等。通过举办各类社区赛事和节庆活动,如惠斯勒滑雪节,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实现了冰雪经济的可持续繁荣,且让冰雪运动深深融入民众生活。
日本:特色化、融合型的冰雪经济探索
日本北海道等地的冰雪经济独具特色。在传统的滑雪项目基础上,结合当地温泉资源,推出“滑雪+泡汤”的特色旅游套餐。例如,北海道的二世古地区,拥有 10 多个大型滑雪场,周边配套着 50 多家温泉浴场,游客可以在畅享滑雪乐趣后,尽情享受温泉放松身心。同时,日本将冰雪与美食文化相结合,北海道的螃蟹、拉面等特色美食成为吸引游客的另一亮点。此外,动漫文化也融入冰雪旅游,如在一些雪场举办冰雪主题的动漫展览和活动,像《冰上的尤里》等动漫作品的相关活动吸引大量年轻游客和动漫爱好者。据统计,北海道每年接待的冰雪旅游人次超过 1000 万,通过多产业融合拓宽了冰雪经济的盈利边界,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中国冰雪经济现状与“冰雪+”战略内涵
近年来,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增长迅速,如前所述,2015 - 2023 年实现了大幅增长。北方地区凭借天然冰雪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大型滑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如崇礼的万龙滑雪场,雪道面积达 100 余万平方米,拥有 30 多条各类雪道,配备了先进的造雪系统和缆车设施,成为国内滑雪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南方地区也积极利用室内滑雪场、人造冰场等设施推广冰雪运动,成都的融创雪世界,室内滑雪场面积达 8.08 万平方米,年接待游客量超过 50 万人次,广州的正佳广场极地海洋世界内的冰雪乐园,通过企鹅、海豹等极地动物展示与冰雪游乐项目结合,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游客,人气渐旺。
“冰雪+”战略旨在突破传统冰雪运动和旅游的单一模式,深度融合体育、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例如,“冰雪+体育”通过举办各类冰雪赛事,像中国举办的全国冬季运动会,参赛运动员人数逐年增加,2023 年达到数千人,提升了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带动全民健身;“冰雪+旅游”开发多样化的冰雪旅游线路和产品,包括东北的冰雪民俗体验线路,游客可以参观满族、朝鲜族等民族的传统冰雪民俗活动,还有新疆阿勒泰的冰雪摄影线路,每年吸引数万名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壮观的冰雪风光;“冰雪+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冰雪运动兴趣和技能,全国已有数千所学校开展冰雪运动课程,参与学生人数超过百万,为冰雪产业储备人才;“冰雪+科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滑雪体验场馆,智能装备如智能滑雪板、可穿戴式滑雪辅助设备等开始进入市场,提升冰雪运动体验和产业运营效率,全方位拓展冰雪经济的产业链条,挖掘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和价值创造空间。
中国实施“冰雪+”战略的路径探索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品质提升
加大对滑雪场、滑冰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在北方冰雪资源富集地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旅游目的地。例如,吉林松花湖滑雪场计划未来 3 年再投资 5 亿元用于雪场设施升级和扩建,提升雪场设施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完善配套服务,如建设高品质的酒店、餐厅、温泉浴场等,学习瑞士经验,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频次。
培育多元冰雪旅游产品与业态
借鉴日本的融合发展思路,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如东北的冰雪民俗村,游客可以参与传统的冰灯制作、雪地秧歌等民俗活动;新疆的冰雪民俗节庆,像哈萨克族的叼羊、姑娘追等传统冰雪民俗赛事吸引众多游客。同时,开发冰雪亲子游、研学游等产品,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推出的亲子冰雪游乐项目和冰雪科普研学课程,吸引家庭和学生群体参与,拓宽消费市场,提升冰雪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推动冰雪赛事与品牌建设
学习加拿大利用赛事带动冰雪经济的做法,积极举办各类国际国内冰雪赛事,如滑雪世界杯分站赛、全国冬季运动会等,通过赛事提升城市和景区的知名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运动品牌。例如,北京延庆的高山滑雪世界杯比赛,吸引了全球顶尖选手参赛,现场观众超过 10 万人次,通过新媒体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达数百万,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赛事宣传和冰雪文化传播,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激发大众的冰雪运动热情和消费欲望。
促进产业协同与人才培养
加强冰雪产业各环节的协同发展,鼓励冰雪装备制造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如黑龙江的某冰雪装备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研发新型滑雪板材料,提高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和科技含量;推动旅游企业与体育企业联合营销,整合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借鉴瑞士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冰雪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全国已有 50 多所高校开设冰雪相关专业,每年培养专业人才数千名,培养既懂冰雪运动技能又具备旅游服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冰雪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结语
中国冰雪经济在“冰雪+”战略的引领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潜力。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冰雪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路径,完善产业体系,中国有望在未来实现冰雪经济的万亿级突破,让冰雪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冰雪经济的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冰雪传奇。
来源:乡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