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年2025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364.54亿元,同比增长7%;归母净利润123.82亿元,同比增长279%。同期,腾讯实现营收1800.22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478.21亿元,同比增长14%。
近日,阿里和腾讯都发布了最新一期财报,雷报据此获悉:
自然年2025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364.54亿元,同比增长7%;归母净利润123.82亿元,同比增长279%。同期,腾讯实现营收1800.22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478.21亿元,同比增长14%。
阿里旗下子公司阿里影业也在昨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年度业绩公告,数据显示,过去一个财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阿里影业共实现营收67.02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28%。
阿里影业旗下各业务中,与电影投资宣发相关的业务实现收入27.12亿元,同比减少了9.6%。但同期,IP衍生业务则随着“谷子经济”等情绪消费的浪潮乘势而起,实现收入14.33亿元,同比大增了73.1%,分部业绩也有3.8亿元,同比增长了75%。(注:分部业绩=分部收入-销售及服务成本-已分配至相关分部的销售及市场费)
在上游内容市场表现乏力的当下,下游IP衍生授权行业近年却呈现火爆之势,并引发上中游及不同行业的公司竞相入局。前几天,雷报在《票房跌回十年前!后哪吒时代,中国电影如何向死而生?》《谷子经济“能否”拯救万达电影?》等文章中也提到,电影市场的遇冷致使光线传媒、万达电影、路画影视等更多上游影视公司开始将触角延伸至下游的衍生品及产业链的更多环节。
而像阿里、腾讯这样的拥有长视频平台众多IP版权的互联网公司更是早有布局。下文,雷报将结合财报和相关网络资料,分析两家公司在IP内容及IP消费方面布局与成绩,呈现当前IP行业的一些新动向。
Q1优酷广告收入增长强劲!阿里大文娱扭亏为盈净赚3600万?
具体来看财报,2025年一季度,阿里大文娱(包括优酷、大麦与阿里影业)共计实现收入55.54亿元,同比增长了12%,主要是由阿里影业的电影及娱乐业务的强劲表现和优酷的广告收入增长所带动。经调整EBITA(息税及摊销前利润)由上年同期8.84亿元的亏损转正,本期为3600万元,主要由优酷实现盈利所带动。
受整体市场大盘的带动,一季度阿里大文娱电影及娱乐业务表现良好也在情理之中,而优酷广告收入的增长或许与头部剧集、综艺及动漫表现良好有关。
剧集方面,酷云数据显示,2025年Q1全端播放量热播期日均TOP20中,优酷仅占据了1席,即排名第13的《难哄》,而去年同期优酷则有五部作品进入TOP20。虽然数量少了,但《难哄》较之去年的整体表现要更好。该剧一季度的累计点播播放量达到了11.58亿次,比去年的五部剧集都高。在四大平台的所有剧集中也排到了第四位,超过了去年最高的第六位。综艺方面,云合数据Q1综艺网络观察报告显示,虽然大多数综艺为多平台上线,但全网电视综艺有效播放霸屏榜TOP20中,优酷平台参与播出的也有15部之多。
动画方面,虽然没有作品进入到云合数据的全网有效播放TOP20动漫榜单,但优酷动漫的整体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截至2025年4月21日,优酷2025年主要有13部在播国产动画,且参与出品其中的9部作品。这其中,Q1上新作品仅5部,且从作品体量和站内重视程度来看,仅有《少年歌行 血染天启篇》和《猫行东方》两部重量级作品。
1月8日正式回归的“少歌宇宙”全新篇章《少年歌行血染天启篇》首播便拿下优酷站内的动漫搜索榜、武侠番热度榜、上新榜等共5个榜单,实现全站榜单霸屏,实时最高热度达到6306。除了站内,动画在全网还拿下27个热搜,总曝光量超过4.3亿次。
短片集作品《猫行东方》以猫为创作主题和视角,展现了10个风格迥异、立意不同的独立故事,并通过2D、3D、定格动画等多种制作技术,呈现了不同类型的画面风格,尽显东方美学的斑斓之姿,并在海内外斩获9项大奖。
此外,《沧元图第二季》及优酷的两大年番《师兄啊师兄》和《仙武传》的年内最高热度分别达到8031、7323及6100,长期稳居优酷站内动漫热度的前三甲。其中的《师兄啊师兄》,不仅在技术层面加以创新,通过虚拟拍摄技术的应用则革新了仙侠动画的表现形式,还在改编中另辟蹊径,选择以“轻喜剧+权谋”的混搭风格解构神话设定,通过“去神性、增人性”的改编契合了Z世代对“反套路”“接地气”内容的需求。
布局已久,阿里影业IP衍生业务收入大增73%,万达、光线还来得及吗?
相较于IP内容方面的表现,阿里大文娱IP消费的表现则更加突出。
阿里影业财报显示,其主要业务包括【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大麦】、【IP衍生业务】及【剧集制作】四个板块。其中,头尾两个电影及剧集板块的收入同比都有所减少。2025财年,前者收入27.12亿元同比减少了10%,分部业绩更仅有0.73亿元,同比减少了91%;后者收入5.00亿元,同比减少了16%,分部业绩倒是增长76%至0.25亿元,不过主要是不过由于投资减少、成本下降所致。
相反,下游现场娱乐及IP衍生相关业务的表现要好得多。
其中,作为票务平台,大麦通过为中国几乎所有大型演唱会提供票务服务,连续两年创下了交易总额高速增长的纪录。财年内,秒级引发10万+用户抢票的项目过千场,同比过往期间增加63%。同时,大麦也逐步深入参与现场娱乐内容的投资与制作,且涵盖类型多种多样迈出了演唱会、音乐节,还有话剧、展览、脱口秀等等。在以演唱会、音乐节为代表的现场娱乐内容市场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作为行业的主要竞争者,大麦该财年的业绩也实现了巨大的进步,全年实现收入20.57亿元,同比增长236%;分布业绩12.30亿元,同比增长339%。(不过此次财报中如此高的同比涨幅,主要由于上一财年数据未包含大麦完整的经营数据)
财报中最为亮眼也最值得关注的还是IP衍生业务的表现。2025财年,,IP衍生业务实现收入14.33亿元,同比大增了73.1%,分部业绩也有3.8亿元,同比增长了75%。
该业务具体包含三部分,一是阿里鱼IP转授权业务,向上游版权方获取优质IP资源,通过向下游商家授权并收取授权费用实现价值转化;二是联合运营业务,与天猫平台合作,共同运营潮玩类目及IP电商旗舰店;三是锦鲤拿趣(KOITAKE)潮玩开发业务,创新性整合潮玩IP与影视综艺内容,打造并销售特色潮玩产品。
作为阿里巴巴IP运营管理及商业化开发平台,阿里鱼早在2016年便成立了,并逐步沉淀了“IP2B2C”这样一个独有的全链路服务模式,能够为商家提供从IP素材开发与图库设计、监修报审、渠道产品供给到整合营销服务等在内的整体IP授权合作解决方案。目前,其已与数百个国内外优质 IP达成合作,IP矩阵覆盖了二次元、文博文创、影视综艺、教育体育等多个IP类型,签约了诸如三丽鸥家族、宝可梦、环球影业、蜡笔小新、吉伊卡哇等多个全球优质头部IP。雷报此前在《角逐千亿授权市场,阿里鱼沉下心做好一件事 》中对阿里鱼的业务逻辑进行了详细分析。
报告期内,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带动阿里鱼收入实现超90%的同比增幅。在近期发布的《2025全球顶级授权代理商报告》中,阿里鱼在以41亿美元的零售总额飙升至第六位,旗下IP零售额由2022年的4.3亿增长了近十倍,一举成为首个打入榜单前十的中国授权代理商。
潮玩品牌锦鲤拿趣KOITAKE在报告期内将潮玩IP与多个影剧综结合,打造了风格各异的潮玩产品。截至目前,锦鲤拿趣已自主研发、签约了超10个潮玩及动漫IP,包括《沧元图》《恋与制作人》等知名IP;同时,锦鲤拿趣合作的影视内容已达40余部,其中多数为热播影视作品,包括《永夜星河》《白月梵星》《甄嬛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等。
除了财报中透露的部分,阿里大文娱在IP消费领域还有更多布局。
例如,以卡牌、潮玩、谷子为代表的IP商品往往都拥有极为蓬勃繁荣的二级市场,部分稀有产品在二级市场即便溢价超乎想象也受到一种狂热爱好者的追捧。而阿里巴巴旗下,正拥有国内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去年8月,闲鱼还进行了首页改版,设置了专门的“二次元”频道,发力“谷子经济”。其前段时间发布的《2025闲鱼谷子趋势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闲鱼平台上谷子消费进入爆发期,年交易额同比激增105%,今年Q1谷子交易额刷新历史峰值,国谷交易额更超越了日谷。
此外,阿里大文娱旗下还有众筹平台造点新货,用于爆款IP商品的孵化众筹。造点新货还与优酷打造出“优酷幸运赏”业务,获得粉丝喜爱,去年一年累计抽选数超过了20万次。潮流生活方式品牌另物KOILAND,阿里主要通过该品牌进行IP自营商品的开发,并主要上市了抽赏类、谷子类产品,尤其是抽赏类的“另物裳”颇受消费者欢迎,已形成独立品牌。以及,去年全新推出的品牌“优酷小卡”。过去一年“卡牌经济”也乘风而起,官方数据显示,仅仅几个月时间里,优酷小卡便累计推出了至少16个影视IP衍生品项目,整体销售GMV超5000万元。
可以看到,和近期姗姗来迟投资52TOYS的万达电影以及宣布要将自身角色向“IP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变的光线传媒相比,阿里大文娱在下游IP消费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且已经体现出颇为成熟的体系化特征。
自2020年疫情以来,电影市场实际上已经历经数次“寒冬”,电影公司如今才想起来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环节,用IP衍生授权拓展收入渠道、增强盈利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只能说在前些年被中国市场和中国观众养得太好了。当然,“好饭不怕晚”,影视IP的周边授权生意市场空间巨大,行业需要更多“迟来开拓者的入场,通过差异化定位激活市场竞争活力,共同推动产业走向进一步的成熟。
TOP20动漫Q1有效播放同比减少19%,内容疲软但腾讯内容成本依旧高达161亿!?
腾讯方面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三个板块:增值服务、营销服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其中,增值服务Q1实现营收921.33亿元,同比增长17%;营销服务实现营收318.53亿元,同比增长20%。
增值服务业务主要包括网络游戏及社交网络两部分。其中,网络游戏Q1实现收入595亿元,本土市场游戏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24%,主要得益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及近期发布的《地下城与勇士:起源》和《三角洲行动》;国际市场游戏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3%,主要得益于《荒野乱斗》《部落冲突:皇室战争》和《PUBG MOBILE》。社交网络收入同比增长7%至326亿元,得益于手游虚拟道具销售、音乐付费会员收入及小游戏平台服务费。
营销服务业务实现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20%,由于用户参与度提高、广告平台持续的AI升级以及微信交易生态系统的优化,广告主对视频号、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广告库存的需求十分强劲,且Q1来自大多数重点行业的营销服务收入都有所增长。
用户数据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腾讯视频和腾讯音乐集团的付费会员数分别达到了1.17亿和1.23亿,同比分别增长了0.8%和7.9%。
相较于此前会在财报中专门提及视频会员对社交网络收入增长的推动,本季度财报中对此几乎只字未提。这或许与2025年以来,腾讯视频整体内容表现较弱有很大关系。
剧集方面,酷云季报显示,2025年Q1全端播放量热播期日均TOP20中,腾讯视频播出的作品(非独播)虽然占据了11席之多,但排名第一的《六姊妹》日均播放量也只有6134万,而2024年Q1腾讯视频播出的《繁华》和《与凤行》则分别为8152万和6673万,两部剧的点播播放量峰值都突破了7000万,其中前者一度接近9000万,而今年Q1腾讯无一部作品的点播日播放量峰值超过7000万。两相对比不难发现,今年Q1网络剧集的整体热度偏低,难有称得上真正大爆款的作品。
动画方面,根据雷报最新的国产动画盘点文章,截至5月初,腾讯视频共计在播国产动画23部。但从热度来看,长期霸占榜单前列的仍是年番作品。新推出的三部IP续作《画江湖之不良人第七季》《武动乾坤第五季》和《星辰变第六季》虽然开播热度尚可,但整体口碑不佳导致后劲相对乏力。五一前后开播的《荒神录之玲珑山》和剧场版《神印王座-伊莱克斯传奇》的表现更差,两部作品的最高热度分别为14921和19361,甚至未能突破20000点。
不过Q1表现不佳的不只是腾讯视频,而是整个动画剧集内容生态。
云合数据的动漫报告显示,2025年Q1,全网TOP20动漫的整体有效播放量为74亿次,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9%。具体看名单,TOP20动漫中腾讯视频独播作品高达16部。如果包含多平台播放的作品在内,则腾讯视频前十占十,前二十占18,其市场主导优势依然显著。TOP20作品中,年番大作《仙逆》《斗破苍穹年番》《完美世界》凭借8.7亿、8.1亿及6.9亿的有效播放位列榜单前三。
当然,在国产动漫IP整体商业化表现一般的当下,想要成为国产动漫第一平台的关键就在于舍得投钱,甚至是舍得亏钱。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腾讯的收入成本同比增长了5%至795亿元,这其中主要就是由于内容成本的增加。该季度,不包括无形资产摊销,腾讯的内容成本高达161.36亿元,同比增长3.4%;与长视频内容、音乐内容等媒体内容相关的无形资产摊销成本达80.28亿元,同比增长了16.4%。
IP消费方面,腾讯旗下的IP周边电商平台草场地早在2017年就正式上线,近两年随着“谷子经济”“卡牌经济”的火爆,其在腾讯视频IP生态中的重要性也愈发提升。2024年,草场地围绕“斗罗大陆”IP打造了众多谷子产品,累计上架202款官方周边,订阅人数超过11万。去年年末《永夜星河》播出后,衍生品在腾讯视频草场地官方商城仅十多天就突破了千万元销售额。随着“谷子经济”线下零售的火爆,草场地也于去年年末在南京新街口PSE·space开出第一家线下旗舰店,并接连在成都、海口等城市落地线下快闪。相关数据显示,2024腾讯视频年旗下动漫IP“谷子”的GMV预估达到2亿元。不过,和腾讯旗下IP在国内内容市场的热度相比,其IP衍生授权的整体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
除了官方的谷子周边,腾讯视频也积极推动旗下IP与类型丰富的消费品公司进行授权合作,同时积极举办IP快闪等活动,增强IP线下曝光的同时也促进周边销售。以《魔道祖师》动画IP为例,2024年其与沪上阿姨、中国邮政、上海交通卡公司、卡游、卡星时代、觅星社、苍妹儿、广博文具、古茗茶饮、DQ等多家公司进行合作,并在杭州工联CC、上海静安大悦城、深圳次元小镇等二次元聚集地举办快闪活动。
此外,作为腾讯控股子公司同时也是腾讯视频头部IP绝对“供应商”的阅文也同样在发力IP经济。其前段时间发布的业绩年报显示,阅文全年IP衍生品实现GMV超5亿元,其中卡牌GMV超2亿元,均创造了历史新高。IP方面,旗下主力IP《全职高手》《庆余年》《诡秘之主》《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等均创下历史收入新高。该年度,受爆款影视动漫作品增加、IP授权项目扩展及IP衍生品业务等的增长,阅文的版权运营收入更是直接同比大增34.2%至39.91亿元,比上一年净增了超10亿元。
结语:
在内容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传统内容企业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卡牌、潮玩、谷子为代表的IP消费赛道近年来异军突起,通过精准满足年轻群体的“情绪价值”,并凭借低客单价、高复购率的商业模式,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实现逆势增长,吸引了传统内容行业、商业地产等多领域企业争相布局,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然而,IP消费市场本身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盲目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市场开始进入优胜劣汰的调整期;另一方面,下游IP消费的可持续发展高度依赖上游优质IP内容的持续产出。过去,IP 内容产出与下游消费市场发展存在明显脱节,消费者虽对IP热情高涨,但受限于消费渠道和产品供给不足,需求难以释放。但现在,这一波爆完之后,消费者环顾四周,发现渠道有了、产品有了,但IP还是那些IP,新的大热IP内容反而跟不上了。虽然目前国内外过往积累的IP资源仍能支撑市场发展,但长此以往,若无法推出具有影响力的全新内容,下游消费市场的热度将不可避免地加速冷却。
所以,IP消费并非是企业应对困境的“救命稻草”,而是需要长期投入和精心培育才能收获的“稻谷”。只有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上游持续深耕优质内容创作,下游的消费市场才有机会开花结果。也唯有此,才能最终实现IP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
来源: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