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上,有个热门话题:“35岁还没混出个人样,这辈子是不是废了?”
网络上,有个热门话题:“35岁还没混出个人样,这辈子是不是废了?”
评论区里,有人自嘲“中年危机提前到账”,有人抱怨“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还有人感慨“职场晋升无望,创业又没勇气”。
为什么30多岁还一事无成?
答案很扎心: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习惯太差。
白天摸鱼刷短视频,晚上熬夜打游戏;书买了一柜子,拆封的没几本;年初立的flag,年底全成了笑话。日子一天天混过去,人却越活越迷茫。
但你知道吗?晚清名臣曾国藩,30岁时还是个脾气暴躁、情商低下、干啥啥不成的“废柴”。可后来他硬是靠日课十二条,逆袭成“千古第一完人”。
今天就分享其中三条,也是多年来我一直在坚持做的。
如果你此刻还不知道做什么,对未来还很迷茫,不妨从模仿曾国藩这三条做起。
01.
早起
曾国藩有句狠话:“败人两字,非傲即惰。”
懒惰是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
早上多睡10分钟,看似小事,实则暴露了你的生活态度——拖延、侥幸、对自己没要求。
过了35岁还一事无成的人,往往连早起都做不到。他们晚上焦虑得睡不着,早上又困得醒不来,一天到晚浑浑噩噩,能量永远在耗电,根本没力气抓住机会。
早起,恰恰是“充电”的开始。清晨5点起床,你就比别人多出2小时清醒时间。这段时间没人打扰,你可以读书、运动、写计划,甚至发个呆。
当别人还在被窝里挣扎时,你已经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干完了。
这种“偷时间”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你的人生效率。
曾国藩为什么能从一个笨书生变成一代名臣?
因为他30年雷打不动“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早起,就是在告诉你:我能管住自己,我能赢在起点。
多年前,我开始培养早起的习惯,也经历了一段痛苦期,但坚持过来后发现,早起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难。
我知道早起要做什么事,它对我的成长很大,我赋予早起一定的意义,起床的动力就很强。
02.
读书
总有人说:“读书有啥用?还不如搞钱实在。”
我并不这么认为,你观察身边的人,那些越是急着搞钱的人,越容易掉进坑里。
35岁还一事无成的人,大多人都有个通病:不爱读书,还喜欢爱胡思乱想。
他们宁愿刷3小时短视频,也不愿读30页书;宁愿听别人吹牛,也不愿相信经典里的智慧。
结果呢?认知停留在原地,看问题永远片面,机会来了也接不住。
曾国藩年轻时也浮躁,直到他悟透一件事:“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骨相。”
说实话,读书不会让你立刻升职加薪,但是一定能帮你打开思维的天花板。
读历史,你会明白成败都是常态;读哲学,你能学会与焦虑共处;读传记,你会发现牛人也曾和你一样挣扎。
书读多了,人就稳了。
曾国藩每天读10页史书,哪怕行军打仗也不间断。
35岁的你如果想要破局,我真心建议你学学曾国藩。把刷手机的时间换成读书,把抱怨的力气用来思考。
虽然书不会直接告诉你生活的答案,但它能让你在迷茫时看清方向,在低谷时找到力量。
03.
写日记
很多人不屑:“写日记?那不是小学生作业吗?”
但你知道吗?曾国藩坚持写了几十年日记,连逛青楼没带钱这种糗事都如实记录。写日记,是他从“废柴”逆袭的核心武器。
我为什么要说写日记这么重要?
因为人如果不自省,就容易在同一个坑里摔跤。
35岁之后还一事无成的人,往往活得像台复读机:重复错误,重复抱怨,重复自我欺骗。
白天被老板骂了,晚上回家喝酒解闷;明明知道熬夜伤身,凌晨又忍不住追剧。日子一天天过,问题却越积越多。
写日记,就是逼你“照镜子”。
每天睡前花10分钟,诚实地写下:今天做了什么?哪里做得差?明天怎么改进?
不用什么文采,只要真实写下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就行。
我刚开始就是通过写日记,硬是把急躁的脾气便变成了“态度温和”,把懒散磨成了“持之以恒”。
你不需要别人“圣人式自律”,但至少要学会:不用找任何借口说自己没能力或没空做,而是直接用行动代替空想。
▽
我很喜欢一句话: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35岁之后还是一事无成,真不是什么绝境。
曾国藩用一辈子证明:普通人成事的秘诀,不在天赋,而在习惯。
早起,是告别浑浑噩噩的第一步;读书,是打破认知局限的破冰锤;写日记,是杀死过去那个废柴自己的。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的就是,不要总想着干大事,先把手头的小事做到极致。
哪怕今天比昨天早醒10分钟,今天比昨天多读5页书,今天比昨天多写一行复盘日记。
不要小看这些微小的坚持,你就想象一下你在往存钱罐里投硬币。
一开始你看不到钱,但某天砸开罐子,里面早已装满惊喜。
35岁又怎样?只要肯对自己下狠手,你照样能活成自己的“曾国藩”。
来源:谢婷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