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张寡妇守寡23年 儿子大学毕业后 昔日初恋带着行李从城里回来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09:22 1

摘要:我踢了一脚门槛。没少背后叫我张寡妇,当面叫起来还挺顺口。咂咂嘴,我心里骂了句脏话。

闺女家那边送来几斤板栗,我刚炒好一锅,就听见院外有人说话。

“这家没人吗?”

村主任的嗓门,听着刺耳。我手里抓着半把栗子,懒得应声。

“张寡妇,有人来看你了!”

我踢了一脚门槛。没少背后叫我张寡妇,当面叫起来还挺顺口。咂咂嘴,我心里骂了句脏话。

炒栗子的铁锅还冒着热气,我把围裙解了,走到院子里,阳光晃了我眼睛。村主任站在门口,旁边站着个男人,我眯着眼看,好眼熟。

“是海明吗?”我舌头打结,喊住了就有点后悔。

“是我,英子。”

那人冲我笑,眼睛眯成一条缝,额前的头发白了不少,脸上有几道皱纹,不知道是笑出来的还是愁出来的。

村主任在一旁挤眉弄眼:“老同学啊,叙叙旧?”说完推了海明一把:“这你们聊,我还有事。”走时还不忘回头看一眼。八卦的眼神就差在脑门上写了。

我站在那,不知道说什么好。海明也不说话,提着个旧行李袋,在阳光下发黄。他像是刚从上世纪走出来的人,连行李都带着年代感。

“进来坐吧。”我想了想还是说。

堂屋墙上挂着老钟,滴答响了许久,我俩一句话都没说。我给他倒了杯水,看见水杯上的小番茄贴纸已经掉了一半,有些不好意思。

“儿子呢?”海明先开口了。

“上班去了,县城那边。”我拿着围裙擦手,没话找话:“要不要吃点炒栗子?刚炒好的。”

“好啊。”

我去厨房端了炒栗子,看见灶台上的搪瓷盘子沿边有个缺口,不知道哪年磕的。屋檐下挂着的玉米也落了灰,我都好久没收拾了。

回来时,海明正在看墙上的照片,是小松大学毕业那天拍的。我和他站在校门口,他比我高出半个头,笑得灿烂。

“儿子挺帅的。”海明说,抓起一颗栗子,手指关节粗大,有点扭曲,不知道是岁月还是工作留下的印记。

“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点头:“他爸死的早,全靠我一个人拉扯大的。”

“我知道。”海明低头吃栗子,壳掉在地上。以前他剥栗子从来不会掉渣,现在却不那么在意了。

“你怎么……”我想问他怎么突然回来了,又不知道该怎么问。

“我离婚了。”他说,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孩子跟他妈,我就想着回老家看看。”

院子里的老树沙沙响,几片叶子落在水缸上。那是棵老杏树,已经不太结果了,树干上有道闪电劈的裂痕,不碍事,每年照样抽新芽。

“你住哪儿?”我问。

“还没定,打算去看看我家那老屋还在不在。”

他家的屋子早就塌了一半,前年下大雨,后面半截也倒了。但我没说。

“先住这儿吧,反正有空房。”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海明愣了一下,点点头:“那就打扰几天。”

中午我炒了个土豆丝,又拿出早上煮的玉米粥。海明吃得很香,像是饿了很久。我想起二十五年前,他也常在我家吃饭,那时候他总是挑食,硬是不吃韭菜。

“你还是不吃韭菜吗?”我笑着问。

“早吃了。”他挠挠头:“人老了,什么都能吃了。”

吃完饭,海明主动收拾碗筷,我有点不习惯,却也没拦他。

“你上次洗锅,还是二十五年前,那次你来借书。”我说。

他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水龙头的水哗哗流着。“记性还挺好。”

“哪能啊,只是那天你把我家唯一的铝锅洗出个坑来,我爹骂了我一顿。”

他笑了,笑声有点沙哑。不知不觉,我们都老了。他五十出头,我也四十有八。时间真是把杀猪刀,一刀一刀把人给割老了。

下午我去菜园子摘菜,回来时看见海明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拿着把旧剪刀修理杏树。他记得杏树需要修枝,记得枯枝要剪,记得树干上的裂痕要处理。我看着他弯腰忙碌的背影,有一刻恍惚以为这二十三年是场梦,其实我们都没变,一直在这个小院里过日子。

傍晚,小松回来了。他穿着件银灰色衬衫,斜挎着包,样子像城里人。我心里有点得意,我儿子是大学生,能在县城体面地上班。

“妈,这是谁啊?”小松推门进来,看见海明,有点疑惑。

“你海叔,妈妈以前的同学。”我介绍道。

海明伸出手:“小松好啊,听你妈常提起你。”

小松礼貌地握了手,眼里却满是疑问。他大概从没想过他妈除了做饭洗衣、种地养鸡之外,还有过同学和朋友。

晚饭我做了几个菜,鸡蛋炒韭菜、酸辣土豆丝,还有一碗莲藕排骨汤。小松吃完就回屋去了,说是要加班。其实我知道他不习惯和陌生人一起吃饭,他从小就是这样。

“儿子挺优秀的,”我收拾碗筷时说:“他爸当年要是在,该多骄傲。”

海明点点头,没接话茬。

夜里我睡不着,起来喝水,看见院子里有点亮光。海明坐在石凳上抽烟,烟头的火星在黑暗中忽明忽暗。

“怎么不睡?”我倚在门框上问。

“习惯了,在城里工地上干久了,晚上总睡不实。”

我走过去,在他旁边坐下。初秋的夜里有点凉,我抱紧了胳膊。

“当年你怎么就这么走了?连句话都没留。”我问出了憋了二十多年的话。

他叹了口气:“有什么好说的,你都跟老张定亲了。”

“我没想嫁他,是我爹定的,他家有钱。”

海明掐灭了烟:“都过去了。”

那一年,他走了没多久,我就嫁给了村里开拖拉机的张根生。婚后不到一年,张根生就在县城拉货翻了车,人没了。那时候我刚怀上小松,成了二十五岁的寡妇。

村里人都劝我改嫁,说带着个拖油瓶没人要。我偏不信,一个人把小松拉扯大。期间也有人来提亲,都被我拒了。我说我不缺男人,我缺的是钱。

可我真的不缺男人吗?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隔壁老刘家院子里夫妻俩说说笑笑,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但第二天太阳出来,我就又硬起心肠,继续干活。

“你儿子今年多大了?”我忽然问。

“二十二,跟他妈在南方。”海明说:“他不愿意认我这个爹。”

我没问为什么。每个家庭都有说不清的苦。

“我老婆嫌我没出息,守在工地当小工二十年,一辈子攒不下钱。”他自己说了:“前几年她跟别人好上了,是个开公司的。”

月光下,他的脸隐在阴影里,看不清表情。但我听得出他声音里的苦涩。

“那她图什么嫁给你?”我有点气愤。

“年轻时我长得比那些人都精神,”他苦笑:“可惜只有这张脸是本钱。”

我忽然想起年轻时的海明,穿一件蓝色工装,骑着自行车在村口等我,脸上永远带着笑。那时候他是村里最帅的小伙子,谁见了都要多看几眼。

“你不也是,”他又说:“看上了老张那辆拖拉机吧?”

“胡说。”我笑骂:“要不是我爹逼,我才不嫁他。”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张根生对我不薄,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从没打骂过我,还给我买过一对金耳环。那对耳环后来给我当了,换钱给小松交学费。

“对不起,”我低声说:“我不该这么说他。”

海明沉默了一会儿:“我当年如果不走,你会跟我吗?”

我没回答,只是看着月亮。月亮很亮,照在杏树上,树影斑驳。

其实我心里明白,就算他当年不走,我爹也不会同意我嫁给他。海明家里穷,他爹是个酒鬼,把家底都喝光了,他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可能娶我?

“去睡吧,”我起身:“明天还要早起。”

第二天我去赶集,买了些肉和菜。路过旧货摊时,看见一个和当年很像的铝锅,就买了下来。

回家时,看见海明在帮我修水管。小松站在一旁,似乎在和他说什么。这场景有点奇怪,但又觉得很自然,就像这个院子里本该有个男人在忙活。

“修好了,”海明擦擦手上的水:“阀门坏了,我换了个新的。”

我点点头,把菜放进厨房。小松跟进来,小声问:“妈,海叔以前是不是喜欢你?”

我手一抖,差点把鸡蛋打碎:“你问这干嘛?”

“他说他年轻时在村里住过,跟你是同学。”小松耸耸肩:“我就随便问问。”

晚上,海明说要请我们娘俩吃饭,我们去了村口的小饭馆。那是新开的,老板是个外地人,手艺不错。小松点了几个菜,海明又加了瓶啤酒。

“小松,你妈以前可是村里的美人,”海明喝了口酒,对小松说:“追她的人能排到村口。”

小松笑笑,看了我一眼:“我知道,村里老人都说我妈年轻时候漂亮。”

“你妈还会唱歌呢,乡里乡亲的婚礼都请她去唱。”

我有点不好意思:“那都是老黄历了。”

海明继续说:“有一年,你妈唱《爱的奉献》,全场人都哭了。”

小松惊讶地看着我:“妈,你还会唱歌?”

我摇摇头:“忘了,都忘了。”

其实我没忘,我只是很久没唱了。自从张根生死后,我再也没有心思唱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哪有心思想别的。

“唱一个呗。”海明突然说。

“发什么疯。”我拒绝了。

但海明已经和饭馆老板商量好了,拿来了个小话筒。“来吧,英子,就当给我送行。”

“你要走?”我愣了一下。

“明天就走,去市里看看有没有活干。”

饭馆里的人都看过来,我有点手足无措。小松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

“妈,我还没听你唱过歌呢。”

我拿过话筒,深吸一口气,开始唱《爱的奉献》。声音有些颤抖,许久不唱,都生疏了。但唱着唱着,就找回了感觉。

唱完时,饭馆里响起掌声。小松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妈,你唱得真好听。”

海明笑着,但眼睛有点红。“二十多年了,一点没变。”

回家路上,小松走在前面,我和海明慢慢走着。

“明天真要走?”我问。

“嗯,在这儿也没什么事了。”

“那你家那破屋子不管了?”

“早就塌了吧。”他似乎早就知道。

我想起上午买的铝锅,还放在厨房没拿出来。本想送给他的,现在看来是没机会了。

第二天一早,海明就收拾好了行李。小松已经去上班了,只有我在家。

“英子,”他站在院门口说:“当年的事,对不起。”

我摇摇头:“都过去了。”

“那天,我是想来找你的,”他接着说:“但在你家门口,听见你爹说’女儿嫁给老张这样有钱人家是她的福气’。我就想,可能你也是这么想的。”

我愣住了:“你误会了,我爹逼我嫁给张根生,我一直不愿意。”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他苦笑。

是啊,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不年轻了,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和牵挂。即使当年没有误会,结局可能也不会不同。

“照顾好自己。”我说。

他点点头,转身要走,又回过头:“对了,昨晚你唱得很好听。”

我目送他离开,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村口的转弯处。杏树上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树干上的裂痕被他用泥巴细心地糊好了。

晚上,小松回来问:“海叔走了?”

“嗯,去市里了。”我说。

“妈,”小松迟疑了一下:“海叔是不是以前喜欢你?”

我笑笑,没回答,走进厨房准备晚饭。

那一晚,村里来电了。我把院子里的灯打开,明亮的灯光照在杏树上,也照在那个被修补好的裂痕上。我坐在石凳上,抬头看星星,忽然想唱歌。

我轻轻哼起《爱的奉献》,声音随风飘散。堂屋里,小松探出头:“妈,你刚才在唱歌吗?”

“没有啊。”我笑着说:“可能是风吹树叶的声音。”

小松点点头,又回屋去了。我继续坐在石凳上,想着这二十三年的寡居生活。是不是真的太寂寞了,才会对一个旧情人的出现这么在意?

也许吧。但我不后悔。为了小松,我可以再守二十三年寡。

第二天一早,我听见院门响,以为是小松忘了拿东西回来取。开门一看,是海明,拿着个行李袋站在那里。

“怎么又回来了?”我问。

他笑笑:“我想,反正我也没地方去,不如在村里找点活干。听说隔壁王家要盖新房,正缺泥工。”

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那就留下吧,正好昨天买了个新锅,你可别再洗出个坑来。”

他也笑了,眼睛眯成一条缝,就像二十五年前那个站在我家门口的少年。

杏树下,我们并排坐着,谁也没说话。但似乎又有无数话要说。天边的云慢慢飘过,树叶沙沙作响,时间好像静止在这一刻。

我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也不敢想太多。但此刻,有个人坐在我身边,这感觉真好。

村主任从门口经过,看见我们,一脸震惊:“哟,这是怎么回事?”

海明大声回答:“我回来修房子了。”

“修哪个房子啊?”村主任八卦地问。

海明看了我一眼,我心领神会:“修我家这个破院子呗,看把杏树都劈了,得好好修修。”

村主任一脸”我懂”的表情,走了。我和海明相视而笑。

生活就是这样,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回来。而有些东西,即使失去了二十多年,只要回来了,就像从未离开过一样。

小松晚上回来,看见海明在院子里忙活,愣了一下,然后默默地去帮忙。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他们父子般一起干活的背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村里的张寡妇,守了寡二十三年,儿子大学毕业后,她的初恋带着行李从城里回来了。这故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在我这儿,却成了真。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失去的东西可能会回来,错过的缘分可能会重续。只是需要时间,需要等待,需要一颗不放弃的心。

而我,等了二十三年,终于等到了。

来源:云朵棉花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