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别不信,我这门诊里,十个病人里头,九个都要在我面前捶着腰叹口气:“哎呀医生,我这老腰又犯毛病了……”你们以为我是夸张?不夸张,真不夸张!这腰痛啊,已经不是个别人的事儿,是个“全民级”的烦恼。
唉,说起腰痛啊,那可真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就像那锅盖压在身上,轻不得也拿不掉。
你别不信,我这门诊里,十个病人里头,九个都要在我面前捶着腰叹口气:“哎呀医生,我这老腰又犯毛病了……”你们以为我是夸张?不夸张,真不夸张!这腰痛啊,已经不是个别人的事儿,是个“全民级”的烦恼。
腰痛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一旦缠上你,那滋味儿就跟猫抓似的,干啥都不得劲儿。
站久了不行,坐久了更难受,躺下了还翻来覆去找不到个舒服的姿势。更有那年轻人,二十出头,腰就开始“罢工”,一问,天天窝在工位上不动弹,晚上回家瘫在沙发上刷手机,活动量跟个树懒差不多。
说真的,腰这个部位啊,说它是“老黄牛”真不为过,从你早上起床开始,它就得跟你干活——走路、搬东西、打喷嚏的时候都得靠它撑着。
可这么个劳模,一旦出问题,整个身体的节奏就乱套了。这腰痛,到底是怎么来的?真是“年纪大了,零件不保”?今天我就不客气地跟你抖搂抖搂它背后的那几条“罪魁祸首”。
现在的年轻人,整天和椅子“谈恋爱”,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你以为坐着轻松?其实对腰来说,那是“伏地魔”天天在敲门。
人体的腰椎天生就不是为了长时间静止而设计的,它喜欢动,就像老顽童,一闲下来就“闹情绪”。
久坐时,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绷或“怠工”状态,椎间盘的压力增加,时间一长,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就找上门来了。
国家卫健委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超六亿人正饱受腰椎问题困扰,主要集中在久坐人群。
你以为坐着办公很体面,腰可不这么想,它在背后“咬牙切齿”。所以啊,别再拿“我太忙”当借口了,工作重要,腰更重要。哪怕半小时起来走两步,也比一坐到底强。
别以为只有坐着才伤腰,“动得太猛”一样出事儿。健身圈里流传一句话:“动作不标准,比不动还危险。”有些人平时不运动,一下子猛练深蹲、硬拉,还觉得自己是“硬汉”附体。
但腰可不认这个账,它就像个脾气暴的老爷子,一旦被你惹毛了,立马给你颜色看看:闪腰、扭伤、椎体移位,统统上门拜访。
研究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年龄段已从40岁提前到30岁,甚至20多岁都有不少病例。这不是开玩笑,是你以为自己年轻,腰却偷偷“提前退休”了。
健身要科学,别盲目跟风学动作。就像炒菜一样,火候不对,全糊了。腰部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不是你今天练了,就能明天上天。
你还真别小看这床垫的重要性。每天晚上八小时,你的腰都得托付给它。床垫太软,腰陷进去,整晚悬空;床垫太硬,腰又被顶得直哼哼。就像鞋不合脚,穿一天要命,床垫不贴腰,睡一晚腰断。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建议,床垫应选择中等硬度、支撑性好的类型,能贴合身体曲线,减轻腰椎压力。别图便宜买个“棉花糖”似的床垫,睡着舒服,醒来“断片”——那不是休息,是“折磨”。
一个好的床垫,不是用来“陷”进去的,是要“托”起你整晚的腰椎。选床垫,就得像挑老婆,合适、贴心、能撑你一辈子。
你可能想不到,心情不好也能招来腰痛。这不是玄学,是科学。长期的焦虑、压力、情绪压抑,会让身体一直处于“应激”状态,肌肉紧张、血流变慢,特别是腰背部的肌群最容易“中枪”。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70%以上的长期慢性腰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你看,这腰上的痛,可能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心理的“叫苦连天”。
所以别小看情绪的影响,该放松时就得放松,不然身体会替你抗议。散步、听歌、聊天、写日记,哪怕发发呆,都是给腰“松绑”的办法。别把自己逼太紧,压力一大,腰先垮。
说到腰痛,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止痛药。吃归吃,但这药啊,也得懂点“脾气”。别把它们当万能的“神仙水”,它们可都是有性格、有底线、有“脾气”的。
比如 布洛芬,你别看它样子温和,其实它是个“老实人,不好惹”。它擅长“灭火”——炎症一来,它第一时间冲上去“灭个干净”。但你要是三天两头拿它当糖吃,它可就不乐意了,肠胃先给你闹罢工,肾也在旁边冷眼相看。
再说 双氯芬酸,这位是“急脾气”,止痛快,用得猛。但它对胃的攻击力也强,就像那种说话冲的人,办事有效率但容易伤感情。所以配合胃药是它的“搭档”,别让它单枪匹马去作战。
还有那 洛索洛芬钠贴剂,贴在腰上凉凉的,像是给你“顺毛儿”,表面温柔,其实也有“底线”。贴久了皮肤会抗议,红肿、过敏不请自来。它最适合的,是局部疼痛,不是“全身通用牌”。
药不是随便吃,得对症、对人、对时机。别老想着“一药治百病”,腰痛这事儿,吃药只是辅助,关键还得靠你自己“调”。
这年头,腰痛不是“动少了”,就是“动错了”。那到底怎么动才是正解?这可不是一句“多锻炼”就能糊弄过去的。
你得“动得巧”,比如每天早上花5分钟练“猫牛式”或者“桥式”,对腰椎就是一种温柔的唤醒。别小看这几个动作,贵在坚持,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坐办公室的朋友,每小时站起来原地走两圈、伸个懒腰、转转腰,对腰来说就是“续命卡”。
还有一点很关键——多练核心肌群(腹肌、背肌),这才是腰的“靠山”。腰就像个忙碌的中年人,腹肌和背肌就是它的左右护法,没人帮衬,它就得独自扛着,久了当然要“辞职”了。
很多人一腰痛就说:“唉,老了老了。”其实真不是年纪的错,真正的问题,是你怎么活、怎么坐、怎么睡、怎么想。腰痛不是命运,是“生活方式”给你下的套。
你可以选择不熬夜、少久坐、合理运动、调整情绪,这都是在给腰“减负”。别等腰真的“翻脸”了你才后悔,那时候,不光你难受,你的钱包也要“哇哇叫”。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听起来老掉牙,但真理往往就是被说烂的那句。别再拿“工作忙”、“没时间”、“我还年轻”当挡箭牌了。腰痛不是一夜之间来的,是你每天一点点“积攒”出来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腰椎疾病诊疗指南(2023年修订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22年)[R]. 北京: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
[3]北京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慢性疼痛患者心理状况研究报告[R].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陈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