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跑步是一种耐力运动,适合各个程度的跑者。每位跑者都能按照自己的速度跑步。然而,若希望精进自己的跑步表现,你的身体必须适应更长时间且持续性的运动。到底该怎么做?训练方式-间歇训练,或许能帮上忙!
跑步是一种耐力运动,适合各个程度的跑者。每位跑者都能按照自己的速度跑步。然而,若希望 精进自己的跑步表现,你的身体必须适应更长时间且持续性的运动。到底该怎么做?训练方式- 间歇训练,或许能帮上忙!
间歇训练能让你的身体适应不同速度,
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
到底间歇训练是什么?
它又能如何发挥效用呢?
历史小档案:来自欧洲的训练方法
1930年代,两名德国生理学家设计了一种名为“间歇训练”的训练方法。他们设想出的跑步方式,必须将跑步时间和跑步质量(尤其是质量)纳入考量。
1950年代,获得三金的选手Emil Zatopek(于1952年奥运的5k、10k和马拉松项目全数摘下金牌)开始进行间歇训练,并广泛宣传这种方法。不久之后,瑞典队的教练 Gösse Holmera 发明一种名为法特雷克(Fartlek)训练游戏,跑者随机快速冲刺,距离并不固定。
1
什么是间歇训练?
间歇训练是一种重复运动与固定休息交错进行的训练方法。其中包含:加速阶段、恢复阶段和恢复正常强度阶段。不管你的程度或目标为何,间歇训练都可以帮助你增进耐力。
间隔训练可以依照每位跑者个人的速度和能力而有所变化。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修改间歇训练的强度和等级。间歇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逐步增加你的 VO2max,也就是你能够承受的最大有氧速度,而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间歇训练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能够打破单调乏味的训练方式,并重新激发自己跑步的动力。这种训练方法拥有多种好处。无论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跑者,都可以精进:
你的体能(肌肉力量和心肺健康方面)
你的耐力和跑步能力
你的跑步技巧(动作和步伐等)
你的体能(肌肉力量和心肺健康方面)
你的耐力和跑步能力
你的跑步技巧(动作和步伐等)
生理和心理层面上,短、中或长期的训练课程都会变得比较轻松。
2
为何选择间歇训练?间歇训练该怎么做?
若考虑进行间歇训练,你大概想要促进身体健康、激发运动动力、增进跑步表现,或者甚至在比赛中争取名次。间歇训练不只适用想要精益求精的竞赛冠军!跑步的间歇训练能够改变你的跑速,也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
基本上,如果你总是以相同速度跑步,身体会习惯这样的速度。刚开始的确会有所进步,但之后会有点停滞不前,因为你的身体已经习惯规律跑步所需的运动量。没有节奏变化的训练课程,无法开发你的身体潜能。
因此,若要提升耐力和跑步表现,你必须强迫自己的身体适应不同的跑步速度。间歇训练包含:改变速度,而跑步时改变速度能有效进步并感觉通体舒畅。
间歇跑步主要分为两类:
有氧配速 (Aerobic paces) 能够提升你的呼吸能力,进而为肌肉提供最大量的氧气(有氧配速使用于间歇训练中。)
无氧配速 (Anaerobic paces) 的速度快上许多,而且只能短距离进行,因为这种运动方式,不能为肌肉提供足够氧气,因此无法不能跑得太久。考虑跑者的最快速度或最大有氧速度时,公路或越野跑者会进行「有氧间歇训练」。
有氧配速 (Aerobic paces) 能够提升你的呼吸能力,进而为肌肉提供最大量的氧气(有氧配速使用于间歇训练中。)
无氧配速 (Anaerobic paces) 的速度快上许多,而且只能短距离进行,因为这种运动方式,不能为肌肉提供足够氧气,因此无法不能跑得太久。考虑跑者的最快速度或最大有氧速度时,公路或越野跑者会进行「有氧间歇训练」。
VO2 max 是你跑步的最快速度,同时仍能为肌肉提供足够氧气。只要下定决心,间歇训练绝对难不倒你!你只要短时间加速,并在每次改变速度后给自己一段恢复期。训练过程会愈来愈有趣且更加舒适。
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间歇训练课程?
并非每次都能决定要进行较短或较长的间歇训练。我们建议你根据跑步的距离和当天的状况(路况和气温等)修改训练内容。假设你准备参加马拉松比赛,这里推荐你3种耐力训练课程:
主动耐力训练
在最大心率(HRmax)的80%至88%下,以12分钟、8分钟或6分钟为单位计算。进行这种训练最好的方法,就是加速4次,每次持续6分钟。记得每次加速完,都要确实休息 1 分钟。
短距离耐力训练
是一种耐力训练,包含10次300 m冲刺,每次冲刺完都要慢跑100 m当作恢复。你的最大有氧速度是根据 2000 m 的距离,也就是计算 vVO2max 的参考距离所计算的。
长距离耐力训练
包含3至4次约1200 m的快跑,每次快跑后慢跑400 m当作恢复。你应该处于最大心率的90-95%。
最后记住,间歇训练三要诀: 加速、恢复、提升!
“简”述历史,“牍”懂中国
锻造高水平安全“钢筋铁骨” 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来云梦博物馆,东门进!
关于开放祥云湾、博物馆周边临时停车区域的公告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