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当代社会研究、前沿观察、人工智能研究、治国理政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等。
刊物名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介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当代社会研究、前沿观察、人工智能研究、治国理政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等。
刊物级别
RCCSE(A)(2020第六版), AMI核心(2022版), 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 中文核心(2023年版), 科技核心(2024社会科学),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NCPSSD(国哲社文献库),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匿名审稿。
投稿方式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版日期: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
投稿指南
1. 来稿请采用:论文题目—作者—单位名、省、市、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名、单位名、省、市、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撰写。具体要求详见本刊网站“稿件格式”中的有关规定。不符合投稿要求及格式的稿件将不予处理。
2.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和各级标题不超过20个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代号等。
3. 作者简介 作者真实姓名,作者单位全称、包括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编;如有多名作者,在每一作者姓名右上角依次标出与作者单位相对应的序号。
4. 基金项目 文章如系某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应于篇首页地脚处注明基金项目标准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5. 中文摘要 一般不低于200字,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论等,禁用“本文”“笔者”等主语。详见“社科版学报论文摘要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6. 英文摘要 此项置于文章的最后,包括英文题目、作者名(汉语拼音,按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作者单位全称、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7. 关键词 每篇文章可选3~5个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词组或术语。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8. 正 文 正文须求实创新,论点新颖明确,论据充分可靠,语言通顺,文字精炼,切忌空谈、抄袭。篇幅一般在12 000 ~ 18 000字为宜。
9.文中正体、斜体、黑体字符的用法
斜 体 变量名称用斜体单字母表示,下标若是由变量转化来的则用斜体。
正 体 下标由文字转化来的说明性字符用正体,单位、词头用正体,如nm,mm等,几个特殊常量用正体,如e,i,π等。
黑 体 矩阵、矢量名称用黑斜体表示。
10.图 表
图表中所有线条、文字必须用黑色绘制;用线形或标识符区分,不得有背景。
图表中线条须清晰,均匀。
图中坐标线粗0.5磅,曲线宽度为坐标线宽度的3倍。
图中刻度线间隔均匀。
11. 结 论 结论要明确写出论文研究得出的主要规律、结果(成果)、新见解和科学结论,以便读者从文中获得论文的创新观点和创新研究成果;应鲜明、准确、严密、科学、完整,分条列出。
12. 参考文献(每篇文章不少于20条)
需选用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得引用内部资料、待发文献。须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于文后,并在文中相应位置加注序号,作者署名不超过3人,余下的用“等”代表。其著录格式如下:
期 刊 主要作者.篇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 著 主要作者.书名[M].版次.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译 著 主要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 主要作者.篇名[C]// 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篇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报 告 主要作者.篇名[R].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古 籍 作者.书名[M].版本. 公元年历(出版朝代年号):起止页码.
报 纸 作者名.篇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电子文献 作者.篇名[EB/OL].(发表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本刊采用校内外专家匿名审稿制,凡采用的稿件3个月内通知作者,期间未收到通知者,可自行处理。请勿一稿多投。本刊对决定采用的稿件,有权进行修改、删节。
往期收稿方向及文章题目参考
当代社会研究
中国式乡村社会风险治理共同体的建构机制一-基于人口现代化的视角
行政干预与优势强化:项目下乡背景下乡镇政府产业打造行为研究
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专题
文化唯物主义视角下文化、技术与产业的共生演进--以《黑神话:悟空》为案例
数智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技术路径、作用机理与优化策略
破解基层文化治理中的合法性与在地化难题--基于一个文艺志愿服务项目的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
分布式季碳能源规模化发展与产业空间格局重构--新经济地理学产业空间集聚模型的
适用性辨析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多能互补体系政策协同机理与实现路径
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
从具身智能到具身智能体
论智能辅助场景下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
来源:陈沫岑与她的科学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