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京城外挖出15具遗骸,周总理:大哥,终于找到你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23:36 1

摘要: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就接到了周总理布置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战争年代牺牲的同志们找一块永久的栖身之地,即北京市革命公墓,也是如今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就接到了周总理布置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战争年代牺牲的同志们找一块永久的栖身之地,即北京市革命公墓,也是如今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到了选址筹建阶段,周总理再度做出指示。

“1927年11月,我们有一批同志在北京让张作霖杀害了。其中就有咱们北方局的负责人王荷波同志。他们的遗骨不知埋在什么地方,你们一定要设法找到。公墓建好后,把他们的遗骸迁入公墓,举行仪式时我要参加。”

由此,也就牵出了当年的另一桩大事——北京城外挖出的15具遗骸,一段尘封多年的革命往事得以大白于天下,尤其是令周总理念念不忘的王荷波。

此人于1882年出生在福建福州,年轻时曾是一位铁路工人,由此受尽盘剥和压榨,思想觉醒后逐步成长为我党早期的工人运动领袖,于1921年得到我党指示,筹建浦口津浦铁路工人俱乐部,次年正式成为中共党员,饱满的革命热情以及卓越的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同仁们的高度认可。

1923年2月,他与项英一同领导了“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于1925年出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还曾是我党三届中央委员、四届中央候补委员、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曾经,王荷波还与周恩来联手发动过上海起义,配合北伐军成功攻占上海,两人因此惺惺相惜,虽说周恩来的革命资历更深,但他却总是亲切地称呼王荷波为“大哥”。

1927年8月7日,我党在武汉紧急召开中央会议,在“八•七”会议上,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被决定撤销,随即选出了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周恩来、王荷波等9人组成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王荷波还接替李大钊出任中共北方局书记,负责重建北方局和北京市党组织。

10月,北京市负责学生工作的市委成员许锡仁被捕后叛变,向反动派供出了北方局和北京市委新的领导成员名单,由此,奉系特务以及军警展开了疯狂的大搜捕,王荷波、马骏等多名领导成员被捕。

为了策反王荷波,张作霖先是威逼利诱,而后施以酷刑,历经整整24天。

11月11日,未能得逞的张作霖恼羞成怒,王荷波等人的生命也因此走到了尽头,当天,军阀政府陆军军阀裁判处的刑车拉着王荷波等人向北疾驰,在北京城外一处杂草地行刑,王荷波英勇就义,年仅45岁。

这起事件发生后,周恩来极为悲痛,碍于当时的北京尚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我党实在无法为这些烈士妥善收敛与安葬,成了建国后周总理的一桩心病,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情景。

吴晗接到周总理指示后,考虑到当年这些烈士都是被秘密处决的,只能通过已收缴的伪警察厅档案中寻找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查证,工作人员最终认定,王荷波等18名烈士的就义地点就在安定门外的箭楼东侧。

经过一番艰苦找寻,15具遗骸被挖出并确认身份无误,另外3具经过调查核实,在烈士殉难后已被亲属秘密掩埋,周总理得知情况后不禁喃喃自语。

“大哥,我终于找到你了!”

全部遗骸找到后,北京市民政局准备了18个上好的黑坛子为其装殓,考虑到当时的革命公墓尚未修建完成,只能进行临时安葬。

即便如此,葬礼依然庄严肃穆,周总理、彭真、李立三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出席,尤其是周总理还亲自为王荷波扶灵覆土,由此,王荷波等人成为首批安葬在革命公墓的18位革命英烈。

随着革命公墓的建设和扩展,国家后续修建了一座100平方米的集体墓,烈士们得以永久栖身于此,周总理的心愿得以圆满。

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八宝山革命公墓所在地最初是一座小山,向阳的半坡上曾有一座名叫褒忠护国祠的古庙,殿堂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高大结实、错落有致。

1970年,周总理正式将北京市革命公墓更名为“八宝山革命公墓”,同时指出这座公墓要用来安葬全国烈士和中央领导人,注定了此地对于党和国家的非凡意义。

而包括王荷波在内的首批安葬在此的18位革命英烈,他们的牺牲与奉献从来不曾被遗忘,必将被国人永远铭记与缅怀。

参考文献:

《八宝山革命公墓入葬的第一位烈士_活力》

《探访八宝山革命公墓_王建柱》

来源:旧时楼台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