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老杨家娶了城里媳妇 三个月花光20万积蓄 如今两家人却互相感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08:20 1

摘要:你要说起老杨,咱们村谁不认识啊。五十多岁的人了,媳妇走得早,一个人把儿子杨明拉扯大。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却也算有个盼头。杨明在县城一家电器厂上班,一个月四五千块钱,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已经算是体面活计了。

村口老杨家的事,这阵子成了我们这儿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要说起老杨,咱们村谁不认识啊。五十多岁的人了,媳妇走得早,一个人把儿子杨明拉扯大。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却也算有个盼头。杨明在县城一家电器厂上班,一个月四五千块钱,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已经算是体面活计了。

去年冬天的事。那天我骑电动车路过老杨家,看见门口停着辆白色小车,挺新的。当时也没在意,以为是哪家亲戚来了。谁知道第二天在村口小卖部,就听说老杨儿子要结婚了,对象是县城里一个开服装店的姑娘,叫林小燕。

“城里媳妇?”王婶子嘴里嚼着瓜子,眼睛瞪得溜圆,“杨明那小子有这福气?”

我也纳了闷。倒不是杨明条件差,人长得周正,就是家底薄了点。这年头,农村娶媳妇难,娶个城里的更不容易。

没过几天,我在地里干活,远远看见老杨挑着两桶水往家走,脸上的笑容隔老远都能看见。我放下锄头,喊了声:“老杨,听说你儿子要娶媳妇了?”

老杨放下水桶,掏出烟来,递了我一根。我摆摆手,这两年身体不好,戒了。他自己点上,深吸一口,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是啊,小明那孩子有福气,找了个城里姑娘。小燕,人挺好的,开了个小服装店,手头也殷实。”

“那敢情好啊。”我由衷替他高兴。

老杨却叹了口气:“就是彩礼钱…”

我心里咯噔一下。都知道现在农村娶媳妇,彩礼都是天价。我们这儿,少说也得二十万起步,更别说城里姑娘了。

“多少?”我小心翼翼地问。

“人家没要多少,就十万。”老杨吐出一口烟圈,“主要是装修房子,买家电,还有婚礼花销,怎么也得再准备个十来万。”

我暗自算了算,二十万啊。老杨这些年的积蓄,怕是都要搭进去了。

“需要帮忙吗?”我试探着问。

老杨摇摇头:“不用,不用。咱老杨这辈子没求过人,这点钱还是能拿出来的。”说完,他又挑起水桶,背影看起来有些佝偻。

春节前,杨明和林小燕订婚了。我去老杨家喝了杯喜酒。林小燕确实是个漂亮姑娘,二十七八的样子,皮肤白净,说话做事麻利,一看就是城里人。她对老杨很尊敬,一口一个”爸”叫得甜,把老杨乐得合不拢嘴。

村里人多少有些酸,背地里嘀咕着:“肯定是看上杨家那二十万积蓄了。”

“杨明在厂里干得好,将来有出息。”

“听说城里那服装店也就是个十几平米的小店,能挣几个钱?”

人言可畏啊,可我看林小燕不像那种人。订婚那天,她给老杨买了件羽绒服,据说花了大几百,老杨爱惜得舍不得穿,只在大年三十才郑重其事地套上了。

婚礼定在三月。老杨忙前忙后,把自家的老房子重新粉刷了一遍,又加盖了一间卧室。冬天的时候,我常看见他一个人扛着水泥袋子往家里走。那段时间,他瘦了一大圈,脸也黑了。

婚礼那天,全村的人都去了。说实话,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回见这么热闹的场面。林小燕的父母带了一群城里亲戚过来,开了七八辆小车,车队从村口一直排到老杨家门口。

酒席上,我坐在老杨对面。他难得穿了件深蓝色西装,袖子还有点短,露出了手腕。他一个劲地给我夹菜:“老哥,多吃点,今天高兴。”

我能感觉到他的紧张。他眼睛不停地瞟向新娘新郎那桌,生怕出什么差错。

林小燕的父亲林老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看起来很和气。他敬酒的时候,故意用方言说了几句,逗得村里人哈哈大笑。老杨端着酒杯,脸都红了,一口气干了三大杯。

婚礼后,杨明和林小燕就住在了老杨家。按理说,城里姑娘不会愿意住农村,但林小燕倒是适应得挺快。她把老杨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在院子里种了些花。

问题是在新婚第一个月就出现了。

有天下午,我在地里干完活,路过小卖部,听见里面吵吵嚷嚷的。

“你说林小燕花两千多买了个电饭煲,有这个必要吗?咱家那个草帽电饭煲不是挺好的?”

“那算什么,听说她一个月化妆品就要花上千块!”

“老杨那二十万,怕是要打水漂咯!”

我听得直摇头。人言可畏,可要真是这样,那老杨可就苦了。

过了几天,我在集市上遇到老杨,他正在水果摊前挑苹果。

“买啥呢?这么精挑细选的。”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杨回过头,脸上挂着笑:“给小燕买点苹果,她说怀孕初期要多吃水果。”

“啥?怀孕了?”我大吃一惊。

老杨点点头,眼睛里闪着光:“嗯,刚查出来,两个月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村子。流言蜚语也渐渐平息了下来。不过,关于钱的问题,确实如大家所料。

三个月过去,老杨那二十万积蓄几乎花光了。十万彩礼,五万装修房子,三万添置家电,还有婚礼花销,林小燕的日常开销…

我一次去老杨家送自家种的蔬菜,无意中听到他们在说话。

“爸,咱家还有多少存款?”杨明问。

老杨声音低低的:“不多了,也就两三千块。”

“这可怎么办?小燕怀孕了,营养得跟上…”

我心里一紧,赶忙咳嗽了一声,假装刚到。林小燕从里屋出来,挺着个小肚子,脸色有些发黄。她接过我手里的菜,感谢了好几遍。

我走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他们的事。这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呢?

没成想,转机很快就来了。

五月的一天,我正在地里除草,远远看见老杨骑着三轮车回来,车上堆满了箱子。

“老张!快来帮忙!”老杨冲我喊。

我放下锄头跑过去:“这是啥啊?”

“林小燕的货,服装店的。”老杨喘着气说,“她打算在咱村开个网店。”

这事成了村里的新谈资。林小燕在院子里搭了个简易的棚子,当作拍照背景。她把衣服一件件挂好,然后让杨明给她拍照。她教老杨用手机直播,向网友们介绍农村的日常生活和她的服装。

刚开始,村里人都不看好这事。

“农村有啥好看的?谁会来买她的衣服?”

“城里来的,就是想法多。”

可让人意外的是,林小燕的网店生意越来越好。她发现城里人对农村生活很感兴趣,尤其是老杨种的蔬菜、自家养的鸡鸭。她干脆开始直播农村生活,顺便推销自己的衣服。

而且,林小燕有个聪明劲儿。她教村里的大妈们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比如布艺钱包、手机壳,然后在网上卖。

三伯母的儿媳妇吴芳就是受益者之一。吴芳手巧,做的布艺娃娃特别受欢迎。一个月下来,居然挣了两千多块钱。

“林小燕人是真不错,”三伯母逢人就夸,“她只抽一点点提成,大部分钱都给了吴芳。”

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林小燕的肚子越来越大,她却仍然每天忙碌。她把直播间从棚子搬到了田间地头,带着网友们一起看日出、割麦子、挖红薯。

老杨也成了直播间的”网红”。他那憨厚的笑容和方言笑话,让很多城里人喜欢。他教网友们如何辨别新鲜蔬菜,如何种植不用农药的瓜果。

“老杨的蔬菜,可以邮寄吗?”直播间里常有这样的留言。

于是,老杨和几个村民一起,开始尝试把自家种的蔬菜打包,通过快递寄给城里人。虽然成本高,但架不住城里人愿意花钱买”原生态”的东西。

八月的一天,我受老杨邀请,去他家吃饭。这是我第一次被正式邀请。他家的院子变了模样,干净整洁,还新修了一个小花园。

饭桌上,菜不多,但都是老杨自家地里的蔬菜,林小燕做的味道却出奇的好。

“来,老张,尝尝我家小燕做的糖醋排骨。”老杨夹了一块放在我碗里。

我嚼着排骨,看着对面满脸笑容的老杨,忍不住问了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老杨,听说你那二十万积蓄都花光了?”

老杨放下筷子,看了眼正在厨房忙活的林小燕,压低声音说:“是啊,花光了,可值得。”

“值得?”

“你看看现在,”老杨指了指四周,“小燕不仅没花我的钱,还带着我赚钱。现在我家一个月进账少说也有七八千。以前哪敢想啊。”

我惊讶地看着他。

“最重要的是,”老杨的眼睛湿润了,“小燕怀的是个男孩,我老杨家要有后了。”

这顿饭吃得很愉快。临走时,林小燕送了我一件T恤,说是她店里的新款。我拗不过,只好收下了。回家试穿,还挺合身的。

第二天,我路过小卖部,听见里面又在谈论老杨家的事。

“听说林小燕那网店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呢。”

“她爸妈上周末来了,又给老杨家送了台冰箱。”

“人家林老板说了,感谢老杨培养了这么好的儿子,也教会了自己女儿怎么做人。”

“是啊,老杨一辈子老实巴交的,有福气。”

这话我爱听。人这一辈子,什么都是假的,唯有善良是真的。老杨待人和善,吃了一辈子苦,现在总算苦尽甘来了。

十月,林小燕生了个大胖小子,足有七斤六两。那天,全村的人都去医院看望她。老杨和林小燕的父母站在病房外,脸上的笑容如出一辙。

“老林,谢谢你家小燕,给我老杨家带来了福气。”老杨声音哽咽。

林老板拍拍他的肩膀:“老杨,该我谢谢你。小燕以前在城里娇生惯养,是你教会了她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我站在一旁,听着两位老人的对话,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互相感谢”。

老杨家的故事在村里传为佳话。那个曾经被花光积蓄的老人,如今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林小燕的网店越做越大,她开始帮更多的村民销售农产品,甚至吸引了一些城里年轻人来村里考察,学习农村电商。

有一天早上,我在村口看见老杨正在给自家的三轮车加油。他穿着那件林小燕给他买的羽绒服,尽管已经不太新了,但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出去办事?”我问。

老杨抬头,笑着说:“去县城接小燕父母,他们要来看孙子。”

“你们处得挺好啊。”

老杨笑了笑:“亲家母说了,感谢我把杨明教育得这么好,知道疼老婆。我说,感谢他们把小燕教育得这么能干,会过日子。”

“你那二十万…”

“钱嘛,”老杨摆摆手,“花了就花了。人这辈子,钱没了可以再赚,可家和万事兴,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发动三轮车,向县城方向驶去。阳光洒在他的背影上,仿佛给他镀了一层金边。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老人正在下象棋。他们看着老杨远去的背影,话匣子又打开了:

“谁说城里媳妇就不能适应农村生活?”

“是啊,关键看人品,不看出身。”

“老杨命好啊,晚年有福气了。”

我默默听着,心里感叹:二十万,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笔巨款,可在老杨看来,却是换来了一个幸福家庭的”投资”。花光了又如何?如今两家人互相感谢,其乐融融,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啊。

那天回家,我给远在城里打工的儿子打了个电话:“儿子,记住,娶媳妇不看她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要看她的人品和能力。你爹我的积蓄虽然不多,但全都支持你,只要你觉得值得。”

电话那头,儿子笑着说:“爸,我知道了。您是不是又被老杨家的事感动了?”

是啊,我被感动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老杨家的故事像一股清流,告诉我们:金钱买不来真情,只有相互理解、彼此感恩,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夕阳西下,远处的田野金黄一片。我站在自家门口,望着村口老杨家升起的炊烟,心里充满了期待。明年春天,这个村子会有更多的故事,更多如老杨家一样的幸福家庭吧?

来源:张富强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