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说,我现在的婚姻,跟丧偶没什么差别。因为我和老公每天除了孩子的事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晚上也是各自抱着手机玩,这日子真是没意思透了。
前段时间,一个网友发来私信:
她说,我现在的婚姻,跟丧偶没什么差别。因为我和老公每天除了孩子的事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晚上也是各自抱着手机玩,这日子真是没意思透了。
朋友劝我说,很多夫妻都是这样的,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我身边就有很多非常恩爱的夫妻,他们之间会开玩笑、会相互调侃,把婚姻过得有滋有味的。
可是,我和老公之间从来没有这样过,我也和他提过,希望我们日常能多交流,他也认可,但过后还是没什么改变。
我也不想刻意没话找话说,心太累了,所以,干脆谁也不说了。
可是我还不到40岁呀!难道后半生就这样过了吗?难道我们只有离婚一条出路吗?我该怎么办?
的确是这样的,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夫妻,在外人看来特别幸福,可是回到家,就像两个陌生的人,无爱,无夫妻生活,甚至无话可说。或者说,一个人和对方说话,根本得不到回应,那还不如沉默算了。
于是,就这样,一个人沉默,另一个人也沉默了,慢慢的婚姻也就沉默了。
01
其实,在婚姻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幻灭”的阶段。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晕轮效应”,热恋时对方无论做什么都会觉得很可爱。可结婚之后就像《围城》里方鸿渐说的:“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当年那个雨天撑伞等你三小时的男生,现在连你新剪的短发都发现不了;曾经通宵和你聊星座的姑娘,如今开口闭口都是让人烦心的房贷、车贷。这才是人性最真实的模样。
朋友小林在结婚第五年突然恐慌地和我说:“我老公居然在纪念日送我超市促销的化妆品”其实她老公只是觉得实用罢了。
这种对“理想伴侣”的渴望,就像《婚姻故事》里查理以为妮可会永远做他背后的女人,而妮可却渴望自己的事业舞台。
我们总想在婚姻里寻找最完美的爱人,却忘了对方也只是一个会疲惫的凡人而已。
02
我们在婚姻中之所以会产生“幻灭”源于对“理想伴侣”的索求太多,所以,无论爱情还是婚姻,一旦双方度过蜜月期,就一定会开始走下坡路。
那我们要如何平稳地度过这段“幻灭期”呢?
第一步,我们要学会去掉附加在对方身上的那些渴求。
《廊桥遗梦》里有句台词:“旧梦是好梦,没有实现,但我很高兴我有过这些梦。”当你把伴侣从“完美恋人”的神坛上请下来,才能看见那个睡觉会打呼、会忘倒垃圾但仍记得给你买胃药的爱人。
第二步,放下自己执拗的立场,多去听听对方的声音。
美剧《我们这一天》里杰克和丽贝卡的婚姻危机,就是始于两个人都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忘记去倾听对方的心声。
平时我们不妨试着像心理咨询师教的那样,下次争吵前,先复述对方的话:“你是觉得我忽略了你接送孩子的辛苦对吗?”
就这一句简单的复述,就能让伴侣瞬间从敌人变回战友,因为你听进去对方的话了,让他(她)觉得你是理解他(她)的。
第三步,去剖析自我,去自我负责。
闺蜜阿紫总是抱怨丈夫对自己太过冷淡和忽视,直到后来她在日记本里写下:“原来我这么害怕被忽视,是因为童年总被忙于生意的父母留在寄宿学校,所以我才总是苛刻老公忽视我。”
是啊,面对那些曾经痛苦背后的创伤,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修复,又何苦去要求对方呢?
当我们停止要求伴侣治愈自己曾经的创伤,才能真正肩并肩去面对问题。
03
说到底,任何好的亲密关系,能走的长久和深入的婚姻,都是经历过一次幻灭时刻的。
王菲在《红豆》里唱道:“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是的,那些熬过幻灭期的夫妻,往往比热恋时更懂得珍惜。就像电影《爱在午夜降临前》里,杰西和赛琳在希腊小旅馆的争吵后,依然选择相视而笑。
杨绛先生说得很透彻:“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正因看透婚姻的脆弱,才更要携手加固。
《父母爱情》里安杰和江德福吵了一辈子,临终前说的却是“下辈子还找你吵”。
我想,好的婚姻不是不碎的水晶球,而是打满补丁的搪瓷缸,每个裂痕都沁着岁月的茶香。
看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是夫妻;世界上最疏远的距离,也是夫妻。
婚姻最可怕的就是,两个人出问题了,不沟通,不陪伴,但是就是不愿意离开说再见,嘴巴上只说想过日子,但是却没有过日子的积极行动,就这样的耗着。
这种婚姻,让人分不清楚到底是爱,还是不爱,总是让人左右摇摆,想进一步不敢迈进,想一刀两断却又拿不出足够的勇气。
如果一场婚姻,走到这个地步,不想离婚,又过不好,又离不了的,说明你们还是有爱的基础的。
那么,你们就应该试着去改变如今的现状,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源,主动去解决问题。
婚姻,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撑起的天空,而是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为婚姻保持活力,一起面对婚姻的风风雨雨,相互理解,互相体谅,才能长久。
来源:沐雪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