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来也挺尴尬的,在北京混了五年,除了一身廉价西装和满脑子想法,口袋里真没多少钱。创业初期,每分钱都得掰开花。
那年表弟小军结婚,我刚从城里回老家创业。
说起来也挺尴尬的,在北京混了五年,除了一身廉价西装和满脑子想法,口袋里真没多少钱。创业初期,每分钱都得掰开花。
随礼的时候,我掏出两张红色的毛爷爷,装进了随便从文具店买的红包里。200块,对当时的我来说不算少了。
没想到小军的老妈,也就是我婶子当场就变了脸。
“200?这也太少了吧。”她拿着红包在手里颠了颠,声音大得旁边几桌都听见了。
我脸一下子就红了。
“婶子,我现在…”
“人家城里人不都有钱吗?200块钱能干啥?”她把红包往登记册旁边一丢,“算了算了,写上吧。”
负责登记的表姐尴尬地看了我一眼,小声说:“没事的,心意到了就行。”
那天整个酒席我都觉得如坐针毡。
旁边桌子上的大爷们在议论股市,说什么创业板涨得厉害。有个黄牙齿的老头儿还特意看了我一眼,压低声音说:“这年头,在外面混不好还不如在家种地呢。”
我低头扒拉着盘子里的红烧肉,味道寡淡得很。可能是厨师手重了,咸得发苦。
新娘子穿着租来的婚纱,额头上的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小军意气风发,胸前别着一朵塑料玫瑰,逢人就敬酒。他们看起来那么开心,那么确定自己的未来。
而我呢?
坐在后排的角落里,像个外来的客人。
后来我就很少跟那边的亲戚联系了。
创业的头两年特别苦。公司开在一个老厂房改造的创业园里,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我和合伙人就挤在一间20平米的办公室里,桌子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椅子坐下去会”吱呀吱呀”响。
那时候每天都在为钱发愁。
房租、工资、原材料…每一笔支出都让我夜不能寐。有段时间连续几个月都是泡面配咸菜。楼下卖早点的大妈看我可怜,有时候会多给我一个鸡蛋,不收钱。
“小伙子,要注意身体啊。”
她总这么说,眼神慈祥得像我奶奶。
第三年,事情开始有了转机。我们做的环保产品恰好赶上了政策风口,订单开始多起来。先是几万块的小单子,后来慢慢有了十几万的项目。
第五年,公司已经小有规模了。我们搬进了新的办公楼,有了自己的品牌,甚至还上了几次本地新闻。
我开始有钱买像样的衣服,换了辆不至于天天担心抛锚的车,也能偶尔下个馆子了。
但是跟老家那边,我还是联系得很少。
不是记仇,只是…怎么说呢,就是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成功的时候炫耀会显得小气,困难的时候诉苦又让人看不起。
第八年的时候,我在市中心买了套房子。
第九年,公司在周边几个城市开了分公司。
就在第十年的春节前,我正在办公室加班,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
“喂,是…是姐夫吗?”
声音很熟悉,但又有些变了调。
“我是小军啊,表弟小军。”
小军!我一下子想起了那个意气风发的新郎官。
“小军啊,好久不见了。怎么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
“姐夫,我…我能去找你吗?有点事想跟你说。”
声音里带着哭腔。
第二天下午,我在办公室见到了小军。
他瘦了很多,脸色发黄,眼神躲躲闪闪的。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肩膀处还有个小洞。和十年前那个风光的新郎官判若两人。
“坐吧。”我给他倒了杯茶。
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手在微微发抖。
“姐夫,我…”他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这是干什么?”我赶紧去拉他。
“姐夫,求你救救我!”他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我真的没办法了。”
原来这十年里,小军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结婚第二年,他老婆生了个女儿。为了要儿子,又生了个女儿。家里经济本来就紧张,两个孩子的开销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开始做各种生意。开过小饭店,赔了;卖过服装,又赔了;最后跟人合伙做工程,结果遇到了骗子,不但血本无归,还欠了一屁股债。
“我现在欠了将近80万。”他哭着说,“那些人天天上门要债,孩子都不敢上学了。”
我看着跪在地上的表弟,心情复杂极了。
“你先起来,慢慢说。”
他摇摇头:“姐夫,我知道当年我妈对你不好。可是现在除了你,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找谁了。”
“钱是小事。”我叹了口气,“但是你得告诉我实情。到底欠了谁,怎么欠的。”
他抹抹眼泪,断断续续地说了起来。
原来那个工程项目是个陷阱。对方以高利润为诱饵,骗他投了50万。钱投进去后,对方就消失了。为了填这个窟窿,他又借了高利贷。利滚利,越滚越多。
“那些放贷的人说,再不还钱就要我一只手。”他的声音在颤抖,“姐夫,我真的怕了。”
我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
外面开始下雨了,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发出细碎的声音。办公桌上那盆发财树已经黄了几片叶子,我一直忘记给它浇水。
“这样吧,”我回到座位上,“钱我可以借给你。但是有几个条件。”
他眼睛一亮:“你说,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第一,所有的债务关系我要看到白纸黑字的证明。不能稀里糊涂地给钱。”
“第二,你得来我公司工作。从基层做起,老老实实学技术,学管理。”
“第三,这80万不是白给你的,是借给你的。以后要还,虽然我不要利息。”
他连连点头:“好,好,我都答应。”
那天晚上,我们在楼下的小餐厅吃了顿饭。
小军很少说话,只是一个劲地夹菜。我注意到他吃得很快,像是很久没吃过像样的饭了。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放慢了速度。
“姐夫,当年…”
“别说了。”我摆摆手,“都过去了。”
他低下头,又吃了几口菜。
“姐夫,我妈一直后悔当年那么说话。她现在身体不好,想见见你。”
我夹起一块红烧肉,咬了一口。
有点甜。
第二个星期,我带着现金去了趟老家。
婶子见到我的时候,眼圈就红了。
她看起来老了很多,头发基本全白了,背也有些驼。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手里拿着蒲扇,不停地摇。
“小强啊,你来了。”
她的声音很轻,和当年判若两人。
“婶子。”我在她旁边坐下。
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还在,只是比记忆中更粗壮了些。树下堆放着一些农具,锄头把已经磨得发亮。角落里有一stack玉米棒子,虫子在里面”吱吱”地叫。
“那年…那年是我不对。”她突然开口,“我不该那么说话。”
我看着她,没有接话。
“你们城里人吃得苦我们不知道。我就是个乡下老太太,不懂事。”
她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婶子,都过去了。”
“小军这些年过得不容易。”她擦擦眼泪,“他就是心眼太实,容易被人骗。”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她。
“这里面是10万块钱。您留着用,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
她推辞了半天,最后还是收下了。
“你这孩子,有出息了,心肠还这么好。”
傍晚的时候,小军他们一家人都回来了。
两个女儿一个7岁,一个5岁,很可爱,就是有些胆小。见到我这个陌生的”姨夫”,躲在妈妈身后不敢说话。
小军媳妇看起来很憔悴,但还是努力地笑着和我打招呼。她炒了几个菜,说要谢谢我帮助他们家。
“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气。”
吃饭的时候,两个小姑娘逐渐放开了。大的那个还会背唐诗,小的那个总是咯咯地笑。
看着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想起了十年前那个婚礼。
那时候谁能想到会有今天呢?
那时候谁又能想到,被嫌弃200块钱少的我,十年后会拿出80万来救急呢?
人生啊,就是这么有意思。
从老家回来后,我开始安排小军的工作。
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我让他先在生产车间学习。从最基础的工艺流程开始,一点一点地熟悉我们的产品。
第一个月,他显然很不适应。
习惯了自己当老板,突然要听别人的指挥,心理落差很大。有几次我看到他在车间里发呆,眼神迷茫得很。
“小军,怎么了?”
“姐夫,我…我是不是很没用?”
他站在噪音轰鸣的机器旁边,身上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谁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可是我什么都做不好。”
我拍拍他的肩膀。
“你知道我创业的时候,第一个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他摇摇头。
“失败了67次。67次啊!每一次失败我都想放弃,但是想到那些信任我的人,想到自己的梦想,就咬牙坚持下来了。”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现在你欠的那些债,我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第三个月的时候,他开始上手了。
车间主任跟我说,小军很肯学,也很勤快。虽然动作还不够熟练,但是态度很好。
第六个月,他已经能够独立操作了。
有一天下班后,他特意来我办公室。
“姐夫,我想跟你说个事。”
“什么事?”
“我想学技术。”他的眼睛里闪闪发光,“我想学会做我们的产品,学会管理。”
我笑了。
这是我见过的他最有精神的一次。
“好啊。我让技术部的老李带带你。”
“谢谢姐夫!”
那天晚上我回家的路上,心情特别好。
看到街边的梧桐叶子已经黄了,风一吹就落得满地都是。但是春天还会再来,叶子还会再长。
人不也是这样吗?
两年后,小军已经是我们公司的技术骨干了。
他不但掌握了核心技术,还提出了几个改进方案,为公司节省了不少成本。
更重要的是,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完全变了。
腰板挺直了,说话有底气了,眼睛里也有光了。
那年春节,他主动提出要请我到他家吃饭。
“姐夫,这回我来做东。”
我去的时候,发现他们搬了新家。
三室两厅,装修得很温馨。两个女儿在客厅里写作业,小军媳妇在厨房里忙活。
“姐夫,你尝尝我媳妇的手艺。”
桌子上摆了一桌子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
吃饭的时候,大女儿突然说:“妈妈,这个叔叔是不是爸爸的老板?”
小军媳妇有些紧张地看了我一眼。
“他不是我老板,”小军说,“他是我姐夫,是我们家的恩人。”
我心里一阵暖流。
“什么恩人不恩人的,都是一家人。”
饭后,小军陪我在院子里散步。
月亮很圆,星星很亮。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很安静,很祥和。
“姐夫,我跟你说个事。”
“说吧。”
“我这两年攒了些钱,打算把借你的钱还一部分。”
我摆摆手:“不急,慢慢来。”
“不,我想还。”他很认真地说,“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我自己的尊严。”
我拍拍他的肩膀。
这个曾经跪在我面前哭着求救的男人,现在已经重新站起来了。
又过了一年,小军提出要自己创业。
“姐夫,我想开个分公司。专门做咱们产品的销售代理。”
我有些意外:“你想好了?”
“想好了。这几年跟着你学了不少东西,我觉得是时候出去闯闯了。”
“那资金怎么办?”
“我这两年攒了30万,再加上你借给我的那些钱,差不多够了。”
他停了停,又说:“当然,还是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
我在办公室里走了几圈,最后坐下来。
“好,我支持你。但是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分公司的财务我要参与监督。不是不信任你,而是要确保不会重蹈覆辙。”
“好,我同意。”
小军的分公司开业那天,我特意赶去参加了剪彩仪式。
看着他意气风发地站在红绸带前面,我想起了十年前那个婚礼上的新郎官。
时间兜兜转转,他又回到了最初的样子。
不,比最初更好。
因为他经历过失败,品尝过绝望,现在的成功更加珍贵。
去年年底,小军的分公司年营业额突破了500万。
他专门请我去他们公司看了看,一路上介绍着这些年的发展。
“姐夫,真的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可能…”
“别说了。”我打断他,“路是你自己走的。”
办公室里挂着他们一家人的合影。
两个女儿已经长得亭亭玉立,小军媳妇也恢复了当年的美丽。而小军,虽然头上有了些许白发,但眼神坚定,笑容自信。
这就是生活啊。
有高潮,有低谷,有起有落。
重要的不是你跌倒了多少次,而是你能否重新站起来。
那天从小军公司出来,我开车回家。
路上收音机在播放一首老歌,词我已经忘记了,但旋律还记得。
我想起十年前那个春节,想起那个红包,想起婶子变了脸的表情。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还会递出那个200块钱的红包吗?
答案是:会的。
因为那是我当时能拿出的全部诚意。
而十年后我拿出80万救急,也是我应该做的。
不是因为他跪下了,不是因为血缘关系,而是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
人应该帮助人。
尤其是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
后记:
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小军的公司刚刚在邻市开了第二家分店。
他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声音里满含激动。
“姐夫,我想请你来剪彩。”
“好啊,我一定到。”
挂了电话,我坐在办公桌前,望着窗外的风景。
春天又来了,梧桐树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在循环,总是在向前。
昨天的痛苦会成为今天的财富,今天的努力会成为明天的收获。
那个200块钱的红包,现在看来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的一次投资。
它告诉我,金钱有价,情义无价。
它让我明白,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而最重要的是,它让我相信:
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还有温情;除了计较,还有包容;除了冷漠,还有善良。
愿所有的好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愿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保持初心,守住善良。
愿这个故事,能够给正在困境中的人一些力量,给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一些启发。
因为我始终相信:
给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就是最好的修行。
来源:笑料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