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也能定标准?团体标准是“逆袭王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5:21 1

摘要:但有一部分企业却逆势突围,不靠补贴、不打价格战,只靠一个动作:制定团体标准。

在“卷”已经成日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焦虑:
客户越来越难谈、市场越做越薄、价格越压越低……

但有一部分企业却逆势突围,不靠补贴、不打价格战,只靠一个动作:制定团体标准。

你没听错,今天这篇文章就来揭开这个隐藏玩法——团体标准,如何成就小企业的大机会?

一、什么是团体标准?先说人话版的定义

团体标准,通俗来说就是:由你所在行业的协会、联盟、龙头企业组织制定的规则和技术规范

它不是国家强制标准,但它有备案、有权威、有影响。

打个比方,国家标准是“全国人民都得遵守的宪法”,但团体标准更像是“行业内的地方法规”——虽然不是法条,但谁不照做,谁就出圈。

所以,当一个企业能牵头制定团体标准,它其实是在“定义行业游戏规则”。

二、小企业为什么要做团体标准?五个原因让你秒懂

很多人一听“标准”,就觉得那是大企业干的事。
但其实,小企业更应该尽早布局!理由非常简单:

1. 占位行业话语权,让客户对你刮目相看

你想想,当客户在考察供应商时,发现你的公司不光产品质量稳定,还主导制定了行业标准,那这可信度、专业度是不是一下就上来了?

团体标准,就像一块“行业身份证”,让你快速跳出“打价格战”的泥潭,走向价值竞争。

2. 提前锁定未来政策红利,招投标、评优全靠它加分

近年来各地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里,“参与或牵头标准制定”几乎都是评审重点项。

科技项目申报:加分!

高新技术认定:加分!

专精特新“小巨人”:加分!

有标准在手,很多政策红利就是优先给你发的。

3. 绑定客户信任,间接提高复购和粘性

试想一下,你的客户不仅用你的产品,还遵循你主导制定的标准来采购、验收、培训。

这关系,堪比“绑定”,客户跳都跳不掉。

4. 吸引人才、投资者,更容易讲好“技术+标准”故事

今天的投资人和高端人才,不再满足于“做个产品”,他们更在意的是——你能否建立行业壁垒

能制定团体标准的企业,天然有了技术护城河,这比单纯的专利、软著更有说服力。

5. 实实在在影响上下游资源,成为产业链“中枢”

当你的标准被上下游企业采纳时,你不再是“某个产品的供应商”,而是整个链条的“流程制定者”。

资源、数据、机会,都会自然而然向你聚拢。

三、做团体标准难吗?说实话,其实没你想得那么“高大上”

很多老板担心:“做标准是不是很麻烦?有没有资质门槛?”

放心!现在国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标准制定”,你不需要多大的规模,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机会主导:

有一定的行业经验或技术沉淀;

有明确的标准主题(例如:智能搬运设备验收规范、直播电商仓储配送流程等);

找到对口的行业协会或标准服务机构牵头组织。

从立项、编写、评审到发布备案,大概流程在4-6个月,完全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辅助完成。

四、团体标准能带来哪些“真实红利”?两个真实案例说明一切

案例1:广州某冷链物流企业,从“服务商”升级成“平台商”

这家公司原本只做生鲜配送,后来他们发现客户常因“温控不达标”拒收,于是牵头制定了《预包装食品冷链配送操作规范》。

标准发布后,不仅成为了他们服务合同中的质量依据,还被多个商超客户要求其他配送商“参考执行”。

结果:这家小企业,硬是变成了行业的流程“设定者”,还获得了某地政府冷链平台项目的支持资金。

案例2:苏州一家工业软件公司,靠标准打进500强供应链

这家公司开发了专门用于设备健康管理的AI系统,但因为没有大客户背书、市场打开难。

于是他们主导制定了《智能设备健康管理系统接口标准》,把自己的技术“写进”了行业共识。

不久后,该标准被行业协会采纳并推广,在一次工业展会上吸引了一家世界500强关注,成为其中国区供应商。

一句话总结:标准,是小企业打入大格局的“VIP通道”。

五、如何选对“团体标准”的切入点?三个关键词助你破局

不是每个标准都有价值,想做出有影响力的团标,建议你紧扣这3个关键词:

1. 空白领域

哪里缺规范、用户痛点多,就从哪里入手。比如:

新兴行业:AI教育、虚拟数字人、电动滑板车……

交叉行业:医疗+物流、家政+数字化……

快速增长赛道:即时零售、社区团购、低空飞行器……

2. 可量化

标准内容不能太“虚”,需要明确指标、可执行。

例如:“直播商品打包效率不得低于600件/工时”、“预制菜冷藏温度不得超过4℃”。

3. 可落地

选题要能实际执行,不要为了高大上而空谈。

写一个没人看、没人懂、没人用的标准,就是浪费时间。

来源:妙卡带你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