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贝岭:驱动未来汽车电子的车规级芯片与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实践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02:20 2

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加速,车规级芯片和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成为全球产业链竞争的核心领域。作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上海贝岭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布局,在车规级芯片和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持续突破,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加速,车规级芯片和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成为全球产业链竞争的核心领域。作为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上海贝岭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布局,在车规级芯片和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持续突破,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车规级芯片:高可靠性设计赋能汽车电子升级

车规级芯片需满足极端环境下的高可靠性(AEC-Q100认证)、长寿命(15年以上)及功能安全(ISO 26262)等严苛要求。上海贝岭依托其在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领域30余年的技术积淀,已构建覆盖电源管理、驱动控制、传感器信号链等关键环节的车规级产品矩阵:

1. 电源管理芯片(PMIC)

针对新能源汽车高压平台需求,推出支持48V系统及800V快充架构的DC-DC转换器与LDO芯片,具备低功耗、高精度电压调节能力,已通过国内主流车企验证并量产装车。

2. 智能驱动芯片

车规级MOSFET驱动芯片可精准控制电机、车灯等负载,耐受-40℃~150℃温度范围及50kV浪涌冲击,适配BMS(电池管理系统)及ADAS传感器模块。

3. 传感器信号链芯片

高精度ADC(模数转换器)与隔离器产品满足电流/电压传感需求,支持功能安全等级ASIL-B,应用于电驱系统、车载充电机(OBC)等场景。

二、第三代半导体:SiC与GaN技术突破行业瓶颈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凭借高耐压、高频、低损耗特性,成为提升新能源汽车能效的关键。上海贝岭通过自主研发与产业链协同,加速布局相关领域:

1. SiC功率器件与模块

针对电驱系统主逆变器,开发1200V SiC MOSFET模块,较传统IGBT方案损耗降低30%,助力整车续航提升5%-10%。2023年,其首款车规级SiC模块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目标配套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

2. GaN快充解决方案

推出650V GaN HEMT器件,集成于车载OBC和DC-DC转换器,支持22kW以上大功率充电,效率达96%,显著缩短充电时间并减少系统体积。

3. 先进封装技术

采用银烧结、铜线键合等工艺提升散热性能,结合模块化设计优化寄生参数,确保器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

三、全产业链协同:从芯片设计到生态共建

上海贝岭通过“垂直整合+开放合作”模式,构建车规级芯片全生命周期能力:

1.设计与验证:自建AEC-Q100车规实验室,完成温度循环、机械冲击等50余项可靠性测试。

2.制造与封测:联合华虹宏力、长电科技等战略伙伴,保障车规产线一致性。

3.应用生态:与上汽、比亚迪等车企联合定义芯片规格,并与Tier 1供应商共建测试平台,缩短产品导入周期。

四、未来展望:锚定智能化与全球化

据Yole预测,2027年全球车规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超100亿美元,其中SiC占比超30%。上海贝岭规划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聚焦三大方向:

1. 智能化集成:开发集成MCU的智能功率模块(IPM),支持域控制器架构。

2. 全球化认证:加速推进ISO 26262功能安全流程认证,拓展海外市场。

3. 产能升级:扩建车规级SiC产线,目标2025年实现年产能50万片。

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在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浪潮下,上海贝岭以车规级芯片与第三代半导体为支点,正从“国产替代”迈向“技术引领”。其技术突破不仅为车企降本增效提供支撑,更将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地位。未来,随着智能驾驶与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上海贝岭的创新实践或将成为中国汽车芯片崛起的标志性样本。

来源:思学财经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