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鲜明,款款特色」拜雅Beyerdynamic DT IE系列耳机横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05:27 2

摘要:相比头戴耳机的种类和产品数量而言,拜雅的入耳式耳机会相对少一些,但每一款的表现都相当不俗。像是榭兰图、榭兰图二代以及与艾利和联名的T8iE、T9iE等,都有口皆碑,甚至长期以来都是被友商拿来做对比的参照物。再考虑到榭兰图一代和二代之间长达五年的迭代研发时间,我

相比头戴耳机的种类和产品数量而言,拜雅的入耳式耳机会相对少一些,但每一款的表现都相当不俗。像是榭兰图、榭兰图二代以及与艾利和联名的T8iE、T9iE等,都有口皆碑,甚至长期以来都是被友商拿来做对比的参照物。再考虑到榭兰图一代和二代之间长达五年的迭代研发时间,我认知中的拜雅,颇有些不求数量,只做精品的态度。不过最近拜雅却一反常态,一下子推出了四款新品,同样不寻常的还有这四款产品专业级监听耳机的定位,以及五千多的定价。这么多反常加在一起,都让我不由得对这个名为“DT IE”的新系列产生了好奇。

介绍产品之前不妨先来解析一下“DT IE”这个名称。自1937年拜雅推出全球首款耳机DT 48之后,DT作为“Dynamic Telephone”的缩写,就一直作为拜雅耳机的前缀传承至今(之所以是Telephone,因为那时候甚至还没有Headphone耳机这个概念)。有趣的是,DT这个前缀是第一次出现在拜雅的入耳式耳机产品上,DT这个充满历史传承的前缀加上IE这个“in ear”(入耳式)的缩写,足以看出拜雅对这一系列的重视和传承有序的态度。

同一系列的产品,自然有着相似的外包装设计,而DT IE系列也确实很符合我对于德系产品的印象,即设计语言直接明了,包装风格简约干练。四款产品都采用了黑色小方盒设计,尺寸小巧。至于型号区分只能通过左下角标注的型号分辨,型号下方的图标,则注明了适应曲目,四款产品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风格。配件方面则与包装一样突出实用性,除去收纳包、两种共8副耳套之外,就只有6.35转接头赠送,可谓工具属性拉满,没有多余的噱头与花哨。

对于一款工作用监听耳机,强调实用性就意味着佩戴要舒适,而自榭兰图开始,拜雅的入耳式耳机就一直以佩戴舒适著称,DT IE系列也继承了这个优点。它们的耳廓设计与榭兰图系列相似,都是小巧且与耳廓紧密贴合的类型,再加上壳体由金属变为磨砂树脂材质,不仅增强了摩擦力,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重量,佩戴体验自然更加良好。但不止如此,考虑到音乐工作者需要长时间佩戴耳机工作,拜雅还对耳机配线进行了深入处理,凯夫拉材质与可塑型耳挂的加入,不仅使配线的坚固程度禁得起考验,耳挂可塑型的特点也更使佩戴更舒适,利于长久佩戴。

除去优秀的佩戴,DT IE系列也继承了拜雅的核心技术,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TESLA动圈单元。它曾在榭兰图、榭兰图二代以及T8iE、T9iE等产品上展露过风采,而DT IE系列所搭载的就是拜雅最新的TESLA.11单元。对于这款动圈的设计、细节,在之前介绍榭兰图二代的文章中已经详细讲过,这里就不多赘述。但需要强调,相比于榭兰图二代,DT IE系列产品所使用的这枚动圈,在信息量、解析力等硬素质层面算是再进一步,至少听感会更加清晰澄澈,对于器乐人声的解析还原也更加真实,分离度与动态也更为优秀。如此,再加上开发到装配完全由严谨的德国工艺负责,DT IE系列产品在细节处理和做工上也都有了保证。

但相比于单元素质,DT IE系列产品最大的特色还是在于迥乎不同的调音风格,这也是其诞生的初衷。对声音有一定理解的朋友肯定清楚,这世界上不存在一条能适应所有风格的耳机,所谓的杂食都只是相对而言的均衡,无论如何都有短板。比如擅长摇滚的耳机面对弦乐四重奏就会显得力有不逮,而注重器乐还原的耳机处理流行人声时多少会显得感情寡淡。且多数音乐工作者都有相对侧重的工作,我们这些发烧友的音乐喜好,也有相对固定的类型,面向大众的均衡未必适合个人。而DT IE系列四款产品的设计理念,就是针对不同种类的歌曲的特点进行侧重调音,从而将某种音乐风格的表现发挥到极致,进而换来了对不同口味的精准适配,接下来我分别叙述一番:

先来讲讲DT 70 IE,在官方的介绍中,这款产品侧重混音和音乐鉴赏,其调音理念遵循 Fletcher-Munson曲线(即等响度曲线,常用于混音领域)相对而言也是更为均衡中正的一款。它的声音风格与拜雅之前的产品榭兰图、榭兰图二代有些相似,一样是在均衡杂食的理念下,略微侧重低频表现,从而换得了对大多数曲目的适配性。详细来讲,它的三频框架均衡,能量略偏下盘,同时注重回弹速度,因此有着偏蓬松流畅的听感。对于合成乐器以及人声低沉嗓音的处理,虽略偏还原向,但不生硬干瘪也不缺失味道。如此再加上优秀的厚度和密度加持,DT 70 IE就能够充分还原出低频泛音在下盘空间中的弥散感,而尺度又不过度,同时强调平顺、温润的中频,对于各种人声也会有较为出色的表现能力,厚度密度的处理也是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恰当的尺度。因此在实际聆听和混音工作中会有不错的表现,可谓聆听、工作两不误。对于流行男声、女声以及大多数乐器solo都有不错的表现力。

与整体均衡,只是略有些侧重低频表现的DT 70 IE相比,DT 71 IE的低频量感更加丰腴、下潜深度更为深厚,可以说它的低频存在感要明显强烈了许多。拜雅官方对它的定位是鼓与贝斯监听,而实际表现也确实如此。DT 71 IE的低频相当浑厚,同时注重低频的打击感和弥散感,因此对于各种低音鼓、贝斯以及大提琴等频段大多位于低频和中低频的乐器有着相当良好的表现力,同时对于下盘空间的描述更加突出,能将各种低频泛音向四周行进的过程清晰描述,尤其是那种低频声浪涌动的听感颇为澎湃。至于细节,DT 71 IE可以充分揭示出许多以往难以察觉低频弱音细节,且加以强调,听感因此而显得颇为浑厚。这样的调音风格,在监听工作中自然是有利于展现低频细节并方便调整,而在聆听强调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欧美歌曲中也有不错的表现力。

不仅低频表现优秀,DT 71 IE的高频在四款产品中也是颇为突出的那一款,只是它的低频表现相当强势,因此高频就显得不那么抢眼。实际无论表现力还是素质展现,DT 71 IE的高频并不会逊色于它的低频多少,当然从这种描述中,有经验的朋友能感知到DT 71 IE是个俗称的“两头翘”调音。而拜雅之所以这样选择调音,主要还是为了整体通透度,也正是这种理念的加持,DT 71 IE的低频虽然澎湃浑厚,但基本的通透感依旧在线。

与DT 70 IE的均衡杂食和DT 71 IE的热情澎湃相比,DT 72 IE在保留DT 70 IE低频量感的同时,略微减少了中低频存在感,从而换得了相对突出的中频表现力,人声因此而存在感更强。不过,若是单论风格,DT 72 IE的中频其实并不比另几款产品隆起多少,中频厚度密度还有信息量,也不算有多么突出。但拜雅巧妙降低中低频段的些许量感,换得了更为明显的人声表现,同时因为低频的遮掩更低,人声形体以及边缘的轮廓也会显得更加清晰。如此再加上相对清晰的高频线条,DT 72 IE就在几款产品中,取得了相当优秀的人声表现,尤其是在各类女声,如日系女声、港台女声中,可以凭借纤细优雅的中频表现,将这些歌曲的味道诠释得更加生动。

在四款产品中,如果想寻找一款更突出弦乐、管乐以及键盘乐器表现的耳机,那自然就是DT 73 IE,它也是调音风格与前几款产品差距最大的一款。至于原因,是它与前几款产品的调音思路不同,中频、低频相对均衡平直,更注重中高频表现。这样的调音理念,使得DT 73 IE在突出弦乐器、铜管、木管等中高频乐器的轻音乐和室内乐中有相当不错的表现力,同时相对平直的中频调校,也实现了更加中性的音色,使其更善于还原器乐。细节方面,由于侧重中高频表现,DT 73 IE的通透程度是相对更优秀的,高频泛音丰富,发散速度适中,因此能充分体现高频乐器的细节,以及乐器形体。而相对平直的中频调校,除去带来还原度更佳的器乐音色,相对也有利于声场规整程度,相比其他几款产品,DT 73 IE的声场表现也确实显得更为开阔规整,几乎呈正圆型分布的横纵声场对于器乐的间隔、形体把握出色,且泛音细节保留完整,拜雅官方称其擅长弦乐和键盘乐,可谓定位精准,实至名归。

在很多品牌的思路还停留在“全能通吃”的时候,拜雅DT IE系列却选择了以精准的调音切割细分需求,这或许是更能满足专业用户实际需要的明智选择。这四款产品虽然定位监听,但并不缺乏乐感,做到了工作娱乐两不误。而它们个性分明的调音风格,也恰好将耳机系统往往难以兼顾的音乐种类进行分类,是一种更具针对性的取舍,同时鲜明的个性也有利于消费者选择不易踩坑,可以说将“术业有专攻”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我看来,只要你有明确的音乐喜好类型,或是工作针对性,那就肯定能在这四款产品中找到更适合你的那一款。

来源:肖宇科技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