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标题,许多人最先想到的或许是上周末在杭州举办的 CP31(COMICUP 同人创作交流展)——今年的 CP 直到距离开展仅两天的时候才在晚间开票,单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有够极限的。
看到标题,许多人最先想到的或许是上周末在杭州举办的 CP31(COMICUP 同人创作交流展)——今年的 CP 直到距离开展仅两天的时候才在晚间开票,单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有够极限的。
但在几乎不到 15 分钟的时间里,这些门票就销售一空。
这届 CP 预估观展人数超过 25 万人,光是同人摊就超过 12000 个,开设的商业区里展位也是满满当当,一个周末里小红书上十条热搜能有半数是各种 CP31 相关内容……用热度拉满来说也不为过。
这些则正是替代了原本在上海举办的 CP、对位撑起了这个周末上海二次元浓度的 Utopia Festi 游戏音乐嘉年华(以下简称 UF 音乐节)在当下所羡慕不来的。
只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所付出的代价,目前来看甚至有些惨烈。
但至少 " 爽到了 "
但凡参与了两天 UF 音乐节的观众,应该没人会否定这次演出本身的内容质量。
两天的演出本身汇集了 21 个游戏 IP,按理来说吸引的观众成分复杂,但两天的观众人群还是各自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倾向性。
第一天冲着《最终幻想 14》来的观众占了多数,因为日本音乐家祖坚正庆作为这款游戏音响导演和主要作曲,会在当天携自己组建的乐队 THE PRIMALS 登台演出,而距离他们首次在国内表演已经过去近 6 年。
这首曲子里包含一段副本 Boss 在释放 " 时间停止 " 技能时的读秒背景音,每到这时乐队成员就会完全停止演奏动作有如遭遇时停,现场观众通常也会默契地停下所有动作,屏息凝神,直到这一段过去后再爆发欢呼——这次 UF 台下的观众不止是 FF14 的玩家,但也不例外。
第二天的现场则遍布着日本女子摇滚乐队 " 有刺无刺 "(TOGENASHI TOGEARI)的歌迷,这支乐队近期和鹰角旗下的音乐品牌塞壬唱片合作了《明日方舟》新版本的联动曲《Heavenly Me》,并在 UF 音乐节上首次现场演出了这首歌。
当台上的屏幕播放出动画中的乐队在舞台上被荧光棒所包围的画面,台下数不清的观众也正跟着节奏为几位真人乐手欢呼——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 " 墙 " 似乎真的一时消失了。
一场注定亏本的音乐节
直到 UF 音乐节开演的前一晚,两日的门票依旧没有卖完。
这当然不是主办方最初预期中的结果——就在不久前的五一假期,鹰角和米哈游各自举办了《明日方舟》和《崩坏:星穹铁道》的主题音乐会,加起来十几万张门票同样都是开票即 " 秒空 ",为没能抢到票而遗憾的大有人在。
按这来说,UF 音乐节同时汇集了这两个 IP,演出内容也有做差异化,其他游戏也没哪个说是凑数的,理论上应该也挺有票房号召力的。
但这最终只停留在了 " 理论上 "。
这种现象的成因可能归根结底在于信任问题——在最早期的宣传中,UF 音乐节甚至没太强调自身的品牌,只是对外输出 " 一场演出汇集了当下游戏行业诸多知名作品 " 这样一个概念,靠内容本身去吸引人。
结果是没有太多人相信真能有这样的事——就像上面提到的,这样的活动国内外几乎都没有先例,你也很难想象各家游戏公司愿意拿出旗下最有含金量的游戏 IP 去参加这样一个 " 拼盘 " 音乐节,或者说即便给了授权,也不知道实际会出多少力。
直到这时,作为这次演出总制作人的 Ayu 才走到了台前,包括接受一些媒体采访,借助自己一切可用的资源来做宣传。
这算是解释了 UF 为什么真能做到把这些游戏厂商请到一起来凑一场演出,但人脉再怎么攒也不是万能,从另一些事情上不难看出 IP 方的信任也不是凭空而来——这次 UF 请的舞台导演、音响工程团队、灯光配置团队,至少在亚洲范围内,都算得上顶尖,是能够让 IP 方对演出团队的基础硬件服一颗定心丸的程度。
在这背后,自然也是高昂的设备租用费用和人员成本。
这届 UF 音乐节的商业气息实际相当淡薄:没有冠名赞助、没有见缝插针的广告、参演 IP 也没哪个能说是来刷脸蹭热度的,现场摊位也多是演出 IP 相关方,简单布置下就只管打卡送物料……所以营收基本就是靠门票支撑,票价看起来也是因此比一般音乐节高了些——这当然也造成了不少玩家对购票的犹豫,以及提高了对演出服务的要求。
从这里其实也能看出些这次 UF 主办团队的行事作风和理念,大概接近于 " 只要我们的内容足够过硬足够好,总归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认可 "。这是活动最终实现了上面提到的演出效果的根基,但同时也能解释事前事后所发生的不少问题。
临近第一轮预售结束时,UF 的售票状况稍有好转,但很难说 Ayu 的 " 亮明身份 " 来换取观众信任究竟起到了多少作用,因为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嘉宾阵容的进一步公开、KOL 的宣传跟进、线下的地推铺开,这些本身也意味着更多的营销支出,摊平成本变得更加困难。
再到 Ayu 在四月底被通知说 UF 的可使用的场地面积要减半,单日可容纳人数也随之锐减时,这次活动收回成本的希望算是彻底破灭了。
Ayu 曾对外提及这次音乐节仅是制作成本就超过 3000 万元,这还没算上后续不断增加的各种预期外支出;而根据事后本地媒体的报道,这次音乐节的观众总人数在 2 万人左右,意味着举办这次音乐节至少给 Ayu 成立两年的新公司带来了近 2000 万元的亏损。
说实话,当出现这样可预计的亏损时,更理性的主办方通常会选择取消活动——毕竟算上给已购票观众退票和报销机酒,再加上合作方的违约补偿,亏的数目多半还是比真把活动办起来要少。这种做法在演出行业也并不少见。
最终,Ayu 还是选了把活动办下来,争取 " 赔钱赚吆喝 " ——但即便是这么朴素的愿望,也没那么容易实现。
被辜负的 " 二次元 " 们
这次 UF 音乐节的举办场地是上海国际赛车场,也就是 F1 车迷所熟知的 " 上赛道 "。
这听起来和音乐活动不怎么沾边,地理位置也相当偏僻,已到上海地界边缘。但这就是上海目前极少数几个可申办音乐节的场地之一,在两周前刚刚举办了 dreamland 电音节,还一度遭遇 " 扰民 " 投诉。
作为成熟的举办地,自然也有着成熟的安保规则——禁止携带雨伞入场、禁止携带瓶装水入场、禁止在折叠椅入场、禁止在演出场地内席地而坐、禁止在演出中甩动荧光棒、严格禁止在动线内逆向走动。
这些规则每一条单拉出来都有说头:不让带伞是防止人挤人时戳伤彼此或遮挡后排视野,不让带瓶子是防止有人将其灌水砸向舞台、禁止席地而坐和逆向走动是避免踩踏、禁止荧光棒是避免击打他人引发纠纷以及避免和现场的引导用灯光混淆……其中有不少是国内音乐节举办时的常规,大概 " 每一条离谱的规矩背后,都有过更离谱的事件 "。
只是对于来参加 UF 的这些二次元爱好者们来说,这样的规矩有些近乎于 " 欺负老实人 " 了——在两天各长达 8 小时的演出散场后,这群二次元甚至连垃圾都没怎么留在场地上,却遭遇各种防备,不得不在在周六 30 度的阳光直射下排长队买溢价的冰杯,在发烫的水泥地上连个歇脚处都不好找……难免感到委屈。
此外,这次演出的内容尽管称得上过硬,但效果也并不能说是十全十美的。
两天的音乐节里,两个主舞台以游戏为主题不间断地轮流进行着演出,副舞台也定时会有嘉宾的个场演出,和主舞台同时进行——这本身自然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观众享受到尽可能多的节目,更多看到自己喜欢的歌手的演出。但由于主副舞台相隔距离不够远(本身也有音响效果比较好的因素),时常造成两边演出的声音混合在一起。有几次连演出者都会略显尴尬地等对台演完一曲的高潮后,再开始自己的节目。
在小红书和 B 站上搜索 UF 音乐节相关信息,最前排的一度都是对这些情况的抱怨和避雷贴;官方账号以及 Ayu 账号的评论区里,也充斥着来自观众的指责。
不同的是,当时国内二次元社区的整体氛围尚且更友善些,大部分 ACG 爱好者对于还是 " 小破站 " 的 B 站有着近乎无尽的包容,对这样的活动表达了支持,才有了后来的 BW。
至于现在的 UF,尚未有品牌效应加持,只是观众们口中冰冷的 " 主办方 ",是旺盛的二次元经济中并不起眼的一家公司,容忍度自然也低了许多,甚至 Ayu 作为 " 前 BML、BW 制作人 " 的身份,比起作为背书,反倒更多成为了被攻击的点。
在两天的活动结束后,有一段来自 Ayu 的聊天记录传开,他提到自己低估了举办户外活动的难度,为大家的不佳体验抱歉,以及" 未来要是还做的话,我也不打算室外了 "。
《Across the wind》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明日方舟》衍生歌曲。它在 2021 年伴随着游戏的夏日版本推出,概念主题是 " 在海边和沙滨,风是否会停息?吹拂大地的温度和潮气啊,托起生长与勇气 "。
我曾在鹰角自家举办的音乐会音律觉联上听过这首歌的现场,效果和观众氛围也都很好。但当它的旋律在这次的 UF 上响起,伴随着真实的夏日风浪拂过台下的观众们——这确实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但也正是室外环境的多变性,才让这样的活动展现出自身吸引人的特色。
第一天傍晚轮到《绝区零》的表演时,恰好夜幕落下,整个舞台的激光灯随着电子乐的节奏起雾,延伸向无尽的夜空……这里一小时前还在由上海爱乐乐队为《传说》系列演奏交响弦乐,此时却仿若两个空间。
实际上这次一早就自掏腰包去支持这次 UF 的游戏从业者不在少数,上百人的业内面基群有好几个。
UF 本身称得上是填补了一块行业空白,它的意义在于证明国内游戏行业在音乐这样单项的内容创作领域里,也普遍有了拿得出手、和海外一线内容产品同台也不逊色的东西,且能得到受众的真心认可——所以大家希望它能办成。
这部分行业观众对演出的预期其实可能是低于一般观众的:大家都清楚光是把这些 IP 授权谈下来就得花多少功夫,也没人指望来参演的厂商会为一场第三方主办的演出花费多少额外的心思。
所以当看到米哈游、鹰角、黑羽等公司的音乐部门搬出的都是明显为这次演出专门准备的素材;看到远道而来的日韩美澳等国的艺人不遗余力地表演,充分发挥出这次音乐设备的效果;看到大家在面对观众时,都称得上使出百分百的全力……很难不感慨这个行业里确实还是有许多人在凭着热情做事,想来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当下游戏业在国内所获得的发展。
种下未来
长远来说,UF 这样的活动显然很有潜力成为一片试验田,供国内外的游戏厂商及相关音乐人们,来验证自身在中国市场的适应度和号召力。
像是作为 " 被游戏耽误的音乐公司 ",拳头在国内举办的音乐活动还基本停留在浅尝即止的阶段,而从 UF 上《无畏契约》表演时的台下气氛来看,或许是时候做些更大胆的尝试了。
当然以现阶段来说,更迫切需要得出的结论,是国内的游戏玩家受众与音乐节这种形式究竟是非匹配。
如果只看售票情况或是这次活动上所显露的种种问题,很可能会得出一个否定的结论——音乐节本身就常被称作一种 " 军训 ",对于普遍更喜欢窝在家中打游戏的玩家群体来说,这样的活动强度通常会高于预期。
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原本并不会参与这类 live 活动(甚至连漫展也不去)的玩家来说,正因为 UF 的主题是游戏,大家才会来到这里,但通常仍会呆在自己的行为舒适圈里——不会蹦跶、不会做一些集体应援,甚至连欢呼都小心翼翼,更多时候只是默默地观赏,或者掏出手机拍摄,作为回家后追忆此刻的留念。
这导致现场有时会显露出一种略显诡异的气氛,时不时会有人努力地试图带动气氛喊口号或是打拍子,但响应者寥寥,往往只几下就会再度陷入尴尬的沉默。
但这种状况并非不可打破的。
事实上在第一天《蔚蓝档案》进行舞台表演时(也是第一场带有较多电音元素的演出),在场上 DJ 的带动下,就能见到在短短的 40 分钟里,人群逐渐从一块默不作声的硬石头,变得有起伏、有跃动。
还是那句话:早个十五年,没人敢想象二次元和电子游戏能像今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登堂入室;也没人能想到 CP 同人展这样的活动,甚至能成为一张城市名片;UF 在此刻攒的经验、踩的坑,也一定会成为其自身或其他人迈向未来的基石。
在这个以想象力为根基的产业中,还存在着太多可能性——而这一切,总要有先行者来尝试。
来源:远山和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