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肿瘤专家患癌,赴美治疗一年后离世,临终前留下2.5万字感悟

B站影视 2024-12-17 14:59 18

摘要:在医学界,72岁的肿瘤专家楼钦元因癌症赴美治疗,临终前留下了2.5万字的抗癌日记和两大遗憾,这位曾致力于癌症研究的专家,最终却未能逃脱病魔的侵袭。

文|娱栀

编辑|娱栀

在医学界,72岁的肿瘤专家楼钦元因癌症赴美治疗,临终前留下了2.5万字的抗癌日记和两大遗憾,这位曾致力于癌症研究的专家,最终却未能逃脱病魔的侵袭。

他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癌症治疗和预防的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在面对疾病时感到无力?他临终前的两大遗憾又是什么?

楼钦元浙江医科大学毕业,曾赴美深造,专攻生物医学和癌症研究,成为知名的肿瘤专家,退休后,他在国内担任大学英语讲师。

2017年他开始出现持续咳嗽等症状,但因自信于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医学知识,他未予以足够重视,直到症状加重,他才在家人的劝说下前往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肺癌。

确诊后楼钦元前往美国接受治疗,尽管美国在癌症治疗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和药物,但他的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在尝试了多种疗法后,楼钦元的病情仍持续恶化。

他在治疗过程中写下了长达2.5万字的抗癌日记,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治疗经历和心路历程。

确诊肺癌的那一刻,楼钦元的内心仿佛被击垮了,他研究了一辈子的癌症,却最终落到了自己身上,这种命运的安排,不禁让人唏嘘。

更让他明白自己所面对的,远比想象中要残酷,楼钦元的儿子在美国担任医生,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决定将他送往美国治疗。

有人问为什么要去美国?难道国内的医疗水平不够吗?当时的国内靶向药物刚刚起步,处于第一代阶段,而美国已经更新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新的疗法意味着更大的希望,即使飞行十几个小时,即使治疗费用是国内的数倍,楼钦元的家人也愿意搏一把。

到达美国后楼钦元被送往当地的医疗中心进行全面检查,医生很快给出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已经扩散,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癌症类型。

不仅罕见,治疗方案也极为复杂,楼钦元自己深知,癌症一旦扩散,治愈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他依然没有放弃,选择配合医生,尝试一切可能的疗法。

医生为他制定了免疫疗法方案,使用“K药”进行治疗,刚开始效果确实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楼钦元的肿瘤缩小了,咳嗽症状也缓解了不少。

他的家人甚至开始憧憬:也许老天还会给楼钦元一次机会,只不过这种希望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两个月后病情突然急转直下,K药的效果逐渐消失,副作用却接踵而至——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甚至连呼吸也变得更加困难。

楼钦元的身体仿佛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每一次疗法的失败,都是在让他失去一根支柱,医生无奈地告诉他,如果没有新的治疗方法,剩下的时间只有三个月了。

面对这样的现实,楼钦元选择加入临床试验,这是他最后的希望,尽管充满未知,但他别无选择。

幸运的是新的靶向药物初期带来了惊喜,肿瘤再一次被抑制,体内癌细胞的扩散也暂时得到了控制,家人和医生都松了一口气,甚至一度认为奇迹即将发生。

可是现实没有给他太多喘息的机会,几个月后癌细胞再度卷土重来,楼钦元的身体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这一次没有任何疗法可以让他的病情好转,医生只能劝他放弃治疗,回归平静,他被迫退出临床试验,也意味着他所有的努力走到了尽头。

楼钦元在治疗过程中不断面对希望与失望的反复折磨,身体的痛苦、心理的恐惧,让这位曾经无所畏惧的肿瘤专家,也不得不直面自己的脆弱与无力。

他明白此刻的自己再也无法逆转结局,只能等待死亡的来临,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开始深刻反思自己在抗癌之路上犯下的错误,写下那份长达2.5万字的日记。

是什么让一位研究癌症的专家感到如此后悔?他的反思与遗憾,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警示?

楼钦元的反思与2大遗憾

人生总有许多“如果”,可一旦走到尽头,那些“如果”就变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楼钦元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写下了长达2.5万字的抗癌日记。

这份日记不仅是他与病魔抗争的记录,更是他对自己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反思,在日记中,楼钦元坦诚地讲述了两大让他痛彻心扉的遗憾。

第一个遗憾,是忽视了早期症状,癌症从来不会突然降临,它往往会悄无声息地给身体释放出求救信号,而这位资深的医学专家,却错过了这些信号。

最初只是一次简单的咳嗽,他以为是慢性咽炎发作,或者只是季节更替引发的小毛病,他甚至还尝试通过增加运动量,爬山、骑车、打篮球。

试图“强身健体”来摆脱这种不适,然而,癌症没有因为他的自信而停下脚步。

长达数月的反复咳嗽、逐渐加重的症状,已经是肺部问题的明显征兆,但楼钦元自视甚高,始终认为以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可能患上癌症。

他错过了最佳的诊疗时机,而当他终于前往医院检查时,病情已发展到晚期,癌细胞开始扩散。

所有的治疗选择都变得异常艰难,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我当时能够多警惕一点,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

第二个遗憾,是忽略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楼钦元一生研究癌症,深知癌症的早期发现对于治疗的重要性,而他年轻时身体强壮,几乎从未患过大病,便自以为健康无虞。

加上自己身为专家,对医学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楼钦元便放松了对体检的重视,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身体的变化来察觉异常,然而事实证明,人类的感知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敏锐。

癌症的进展,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当症状明显时,病魔已经悄然占据了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而定期的体检,正是发现早期癌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楼钦元的反思让人不禁深思:如果连一位肿瘤专家都会犯下这样的疏忽,普通人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健康?

面对这两大遗憾,楼钦元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悔恨与无奈,他曾在抗癌日记中写道:“医生也有盲点,而我的盲点就是我自己”。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他内心的苦涩,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健康面前,任何自信与自负都是无力的,唯有敬畏身体、保持警惕,才能抓住那些被忽略的求救信号。

日记中他反复提醒大家:不要忽视那些看似平常的症状,不要觉得“体检是小题大做”,因为疾病不会因为你无视它而消失,它会在你松懈的瞬间悄悄侵袭,将你打得措手不及。

楼钦元的反思,是痛彻心扉的,但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成为别人的警示,那些平凡的咳嗽、轻微的疲倦,背后可能隐藏着无法挽回的病因,疾病无情,但我们的态度可以改变。

如今癌症的威胁正在悄悄逼近越来越多的人,我们更加的应该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便有家财万贯不如一副好的身体。

结语

楼钦元的抗癌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肿瘤专家在疾病面前的无力与反思,他用生命写下了2.5万字的日记,将自己的经历、错误与遗憾记录下来,希望后人能引以为戒。

疾病的信号往往是轻微的,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异常,不要讳疾忌医。

无论身份高低,生命都是脆弱的,珍惜健康、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倾听身体的声音,活出健康而充实的人生。

澎湃新闻2018-11-10《自述|我在美国治肺癌:参加新药实验,有一种服后咳出癌组织》

浙江日报2019-02-21《一位老医务工作者25000字亲笔自述:我在美国治肺癌》

来源:娱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