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秦时期:《尚书·禹贡》将远古中国划分为“九州”,其中“冀州”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分冀州东北是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
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地区所包含的范围:
古代
先秦时期:《尚书·禹贡》将远古中国划分为“九州”,其中“冀州”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分冀州东北是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
秦汉时期:汉武帝统一旧域后,在朝鲜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史称“汉四郡”。此时东北范围除了今辽宁部分地区,还包括朝鲜半岛北部一些地区。
唐朝时期: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大唐王朝。
辽金时期:辽朝鼎盛时的疆域,东至当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金朝灭辽后,继承了辽朝在东北的大部分疆域。
元朝时期:东北地区分属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管辖。
近现代
清朝时期:初期对东北实施军府制,设立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管辖范围包括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晚清边疆危机日甚,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民国时期:民国初年为张作霖父子的奉系东北军统治,包括奉天(除关东州、满铁附属地)、吉林、黑龙江、热河和部分时期的察哈尔特别区。伪满洲国时期,东北被划分为19个省和新京特别市。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丁元明豆包)
来源:西安王唠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