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波罕见发声,4000亿美的直面挑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1 00:07 1

摘要:5月19日晚间,美的集团(000333.SZ)董事长方洪波接受访谈,在谈及此前被热议的“美的6点20强制下班”事件时作出了如上回应,并称“95%以上的加班都是形式主义的加班。”

出品|达摩财经

“我从来不加班,没有说6点之后还上班,这绝对不可能,周末加班也从来没有,我过去20年都是这样。”

5月19日晚间,美的集团(000333.SZ)董事长方洪波接受访谈,在谈及此前被热议的“美的6点20强制下班”事件时作出了如上回应,并称“95%以上的加班都是形式主义的加班。”

但查询方洪波过往的微博内容时可以发现,10年之前,他对于加班的认知与现在截然不同。2015年时方洪波曾发布微博表示,“加班有时会上瘾,陶醉在工作中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发博时间则是凌晨0点09分。10年前后截然相反的两次表述,让方洪波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作为美的集团的掌舵人,方洪波向来低调,不但甚少接受访谈,甚至在公司内部也禁止悬挂自己的照片。此次方洪波突然出面进行深度访谈,在颠覆了其留给大众的一贯印象的同时,也将自己置身于聚光灯下。

此前,美的集团还曝出简化工作流程,反对无效加班等内部管理举措。管理提效反映的是业务焦虑,可以看出美的正在积极谋变适应新竞争形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国内白电三巨头的掌门人在互联网上频频露面。除了老牌“网红”企业家、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外,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在今年2月因“与雷军同框”走红后,也开始孵化个人IP,更带动海尔系高管集体直播。

据奥维云网数据,2019年,国内家电零售规模创下8910亿元的新高,但此后4年间市场规模均低于2019年,直到2024年大规模国补开启,市场规模才突破2019年纪录,达到9071亿元。在存量市场中,小米等后来者持续蚕食市场份额,曾经的白电三巨头也不得不作出改变。

直面焦虑

在白电市场陷入存量竞争的当下,美的集团的2024年年报依然亮眼。

2024年,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090.84亿元,同比增长9.47%;归母净利润385.37亿元,同比增长17.29%。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美的集团赖以起家的家电业务仍对公司的营收及增长作出了主要贡献。在2024年年报中,公司一改往年将暖通空调、消费电器单独列示的成例,选择将两个科目中的部分业务合并为智能家居业务。年内,智能家居业务贡献营收2695.32亿元,同比增长9.41%,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66.20%。

智能家居业务收入高增背后,美的集团旗下多类型单品在国内市场中销量居前,2024年共有家用空调、干衣机、台式泛微波等9个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额均位列行业第一,较2023年增加了干衣机产品。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的成本增速处在较高水平。2024年,其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8.38%。一些非核心业务作为早期多元化战略的产物,反而消耗了资源,影响核心业务的发展。

身处存量市场,美的集团仍面临竞争压力。除了格力、海尔等传统竞争对手外,近年来,以小米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也在拓展传统家电业务。目前看来,美的集团已经受到了一定影响。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家用空调产品的线上市占率为33.2%,虽然仍排名第一,但比率已较上年同期的34.5%下滑了1.3个百分点。

在此次访谈中,方洪波也提及了这一问题。方洪波称,我们所有的领域小米都进入了,空调、洗衣机全做了。并称小米的愿景是三年之内成为大家电行业的前三名。方洪波表示,“我当时差一点就想问,美的、格力、海尔,你想把哪一家挤下去?”

竞争者的出现或许让方洪波产生了“危机感”。他在访谈中表示,很长一段时间,家电行业的格局有点固化了,小米进来对家电行业是好事。我们刚做了三份研究小米的报告,也在不断学习。

在智能家居业务外,美的集团的B端业务同样面临增长瓶颈。在2024年年报中,公司将新能源与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等B端业务统一归属在了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之下。不过,该业务2024年的增长仅为6.87%,低于C端业务的增速。

其中,以德国库卡为核心的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甚至出现了业绩下滑,2024年收入为287.01亿元,同比下降7.58%。

收入增速最高的新能源与工业技术业务同样面临盈利难题。目前,美的集团新能源业务主要依赖合康新能(300048.SZ)、科陆电子(002121.SZ)两家上市公司运营。但上述两家公司均未实现稳定盈利。其中合康新能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0.10亿元,利润率仅约0.22%。而科陆电子在2024年则录得了4.64亿元的归母净亏损。

正如美的集团在财报中所述,“上一个周期的宠儿,如果跟不上变化,就会在下一个周期消亡。”对于美的集团而言,业绩增长背后的种种隐忧,让公司开始寻求转变。

持续转型

自2012年开始掌舵美的集团以来,方洪波已多次开启转变。他在访谈中也表示,“我认为企业的意义就是不断地动态变革。你不变革,你一年、两年不变革,就会遇到挑战,这是一定的。”

2012年接班之初,方洪波就曾手起刀落,将美的集团原有的产品型号砍掉了7000个,几乎关停了全部非家电业务。此后又开始大手笔进军To B业务。2022年,方洪波再次出手精简业务条线,To C业务仅保留家电核心品类,To B业务保留“四大四小”,其余关停并转。

如今,美的集团再生隐忧,方洪波也开启了新一轮转型。在C端业务方面,方洪波表示,“我现在的策略很简单,即第一条曲线,我要往上走,促进产业转型,找到附加值高的产品。同时我今年要改变策略,要往下走。我不能坐视小米蚕食这个市场而不反应,我要往下走,拼成本,要跟他们干。”

从年报中看,美的集团C端业务“向上”走,主要是通过COLMO和东芝两个品牌推进高端战略。而在“向下走”方面,美的集团提出了 “以简化促增长”。

在方洪波看来,企业大了会生病,层级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多余的、没有价值的经营活动。比如小米做空调可能产品型号少一点,我们一上来就几百款产品,里面有很多是多余的。

这或许意味着美的集团将再度对现有的产品条线进行改革,进一步简化SKU。此外,组织结构的简化和工作方式的简化同样属于“以简化促增长”的范畴,此前公司开始推行的强制下班等制度正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但“简化”不止于减负,“减员增效”也在同步进行。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以来美的多条业务线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裁员。年报显示,2024年,美的集团的员工数量为19.84万人,较上年微降181人。人均薪酬也由2023年的22.22万元降至22.10万元。

此外,出海也是美的集团未来要重点布局的方向。2024年初,方洪波就表示,美的在海外市场要坚定OBM(原始品牌制造商)优先战略,加大资源投入,加强研发、制造、市场、服务等全价值链的本土化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构建第二主场。2024年9月,美的集团在港上市,也是为了加强在海外的融资,以推进海外业务的发展。

持续推进之下,目前美的集团的海外业务增势良好,2024年收入为1690.34亿元,同比增长12.01%,远高于国内业务增速。

当然,对于美的而言,无论是想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中拓展份额,还是想进一步拓展B端业务、海外市场,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正如方洪波所言,“我们要在第一条曲线上,建立一个新的优势,做产品和科技的投入研究,跑通第二曲线。但这个很难,需要漫长的周期。”

来源:达摩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