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弗洛勒斯海鹃鸠(Flores Sea Cuckoo-Dove),学名 **Macropygia macassariensis**,是鹃鸠属(*Macropygia*)中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部分岛屿。以下是关于该物种的详细介绍:
弗洛勒斯海鹃鸠(Flores Sea Cuckoo-Dove),学名 **Macropygia macassariensis**,是鹃鸠属(*Macropygia*)中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部分岛屿。以下是关于该物种的详细介绍:
---
### **1. 分类与命名**
- **学名**:*Macropygia macassariensis*
- **英文名**:Flores Sea Cuckoo-Dove
- **科属**:属于鸽形目(Columbidae)鸠鸽科(Columbidae)鹃鸠属(*Macropygia*)。
- **亚种**:目前无明确亚种分化记录,但鹃鸠属部分近缘物种存在形态差异。
---
### **2. 分布范围**
-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海(Flores Sea)周边岛屿,包括苏拉威西岛(Sulawesi)、松巴哇岛(Sumbawa)、弗洛勒斯岛(Flores)等。
- **栖息地**:偏好热带或亚热带的低地森林、次生林及灌木丛,海拔通常低于1,000米。
---
### **3. 形态特征**
- **体型**:中等体型鹃鸠,体长约30-35厘米,尾羽较长。
- **羽色**:
- **雄鸟**:整体呈红褐色,头部和颈部略带灰色,胸部至腹部渐变为浅粉色或淡棕色,尾羽有暗色横纹。
- **雌鸟**:羽色较暗淡,以棕灰色为主,背部及翅膀有黑色细纹。
- **喙与足**:喙黑色,较短且略下弯;足红色或粉红色。
---
### **4. 生态与行为**
- **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果实、种子、嫩叶等,偶尔摄取小型无脊椎动物。
- **繁殖**:
- 筑巢于树木或灌木丛中,巢材为细枝和树叶。
- 每窝产1-2枚白色卵,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约14-16天。
- **鸣叫**:发出低沉的“咕咕”声,重复节奏较慢,类似其他鹃鸠属鸟类。
---
### **5. 保护现状**
- **IUCN评级**:目前未被单独评估,但鹃鸠属整体受威胁程度较低。
- **潜在威胁**:栖息地破坏(森林砍伐)和狩猎可能对其种群造成影响。
- **保护措施**:部分分布区位于自然保护区(如苏拉威西的洛雷林杜国家公园)。
---
### **6. 相关物种**
- **近缘种**:
- 棕鹃鸠(*Macropygia phasianella*)
- 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
- **区别**:弗洛勒斯海鹃鸠的尾羽纹路和羽色较独特,分布范围更局限。
---
### **7. 研究价值**
- 作为岛屿特化物种,对研究鸠鸽科在东南亚岛屿的适应性进化有重要意义。
- 目前生态学研究较少,需进一步调查其种群动态。
---
弗洛勒斯海鹃鸠
Flores Sea Cuckoo-Dove
Macropygia macassariensis
来源:鸠由自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