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发现现代很多年轻人觉得耳带蓝牙耳机是一种超酷的形象。其实,长期戴耳机会对耳朵造成一种损害,可能却又很多人不知道吧。现在的数码产品几乎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随身物,大人、小孩回到家后吃完饭或者做完应该的事情后就是看数码产品,年轻或者孩子们就喜欢把音乐放得整天响后
我发现现代很多年轻人觉得耳带蓝牙耳机是一种超酷的形象。其实,长期戴耳机会对耳朵造成一种损害,可能却又很多人不知道吧。现在的数码产品几乎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随身物,大人、小孩回到家后吃完饭或者做完应该的事情后就是看数码产品,年轻或者孩子们就喜欢把音乐放得整天响后带上耳塞听音乐或者打游戏。
可是人们却不知道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长时间戴耳机处于大于120分贝的环境中,噪音、高分贝的刺激,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失常,造成内耳缺血、缺氧等,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长时间带着耳机听音乐玩游戏,会对耳鼻喉等造成损害。
前天,一位家长带着一名15岁的孩子到耳鼻喉科就诊,孩子诉述:最近总是感觉耳朵痛、有翁翁声,好似有蚊子在耳边叫鸣,并且听别人说话总是很费力才能听清楚。家长担心孩子可能因为学习而出了精神问题,立即带着孩子到精神就诊;后医生建议到耳鼻喉科就诊。
孩子的家长表示,发现孩子的问题是在星期天在家的时候喊孩子吃饭时,总是需要多次呼喊才姗姗出来。并且看见孩子还戴着耳机,赶紧吃完饭后又回到了他的房间。
经过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噪音性耳聋。
医学研究表明,当噪音强度超过90分贝的声音,会对听力造成严重影响。数码产品已经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随身产品,有些人为了方便自己听音乐或者玩游戏不打扰身边的人而戴上耳机全神贯注沉浸于其中,戴着戴着就几个小时不放手;甚至有些人在睡觉的时候依然还是戴着耳机,这种行为不知不觉低=地损害者耳朵的听力。
人类的听觉是由耳蜗传导得来声音的装置。耳蜗形似盘旋的蜗牛而而得名。人类的耳蜗围绕亿2中轴盘旋2s/4转,从底部到顶部高约5毫米。蜗管全长约35毫米。盘绕的耳蜗结构复杂,医学上形容为迷走宫殿,由骨质迷路的外壳与内部相应的膜迷路相嵌而成。骨迷路的直径向耳蜗的顶端逐渐变窄,膜迷路的直径随长度的变化是底部最窄,顶端最宽。膜迷路分成后5个空间,瑞士膜与基底膜之间的空间叫中阶,中阶或瑞士膜上方的空间叫前庭阶,中阶或极低膜下方的空间叫鼓阶。
耳蜗(cochlea),内耳中主管听觉的装置。因形似盘旋的蜗牛而得名。在人类,围绕一中轴盘旋2s/4转,从底部到顶端高约5毫米。其蜗管全长约35毫米。盘绕的耳蜗结构复杂,常被形容为迷路,由骨质迷路的外壳与内部相应的膜迷路相嵌而成。骨迷路的直径向耳蜗的顶端逐渐变窄,膜迷路的直径随长度的变化是底部最窄,顶端最宽。膜迷路实际上被分割成5个空间:瑞氏膜与基底膜之间的空间叫中阶,中阶或瑞氏膜上方的空间叫前庭阶,中阶或基底膜下方的空间叫鼓阶。耳蜗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而得名为迷走神经路。
佩戴的耳机长期时间超过90分贝,会对精细的耳蜗感觉器官造成高分贝的刺激,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失常,造成内耳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
听力一旦受损,是无法逆转的。简单地说,耳蜗神经受损后,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再生和修复。并且治疗起来也是非常困难,可能只能依靠佩戴助听器来辅助听力。因此,建议,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或者不要戴耳机。
听力受损后就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就会让你失去精彩的世界。保护好听力一点都不能马虎。我们该如何保护好听力呢?
日常生活中对播放的电视机或者电脑的声音,及说话的声音等都应该尽量控制在低于90分贝以下的音量。听的时间也不要超长。如果生活当中发现孩子的说话声音大或者呼叫喊声反应迟钝,学习或工作中出现情绪烦躁等异常的表现,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测听力。
此外,出现突然听不见或突然听力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及时治疗。临床上发现,突发性耳聋一周内积极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可以有效恢复正常的听力;如果发病2周后才开始治疗者,治疗效果就会差一些;如果发生耳聋超过三个月,并且听力已经稳定,则治疗的效果就非常差甚至没有在需要治疗的意义了。
来源:妇内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