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企深拓国际化蓝海

B站影视 2024-11-21 07:35 2

摘要:我国仿制药市场竞争者众多,参与企业数量约为2万家左右,行业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前些年约60%的市场份额为仿制药销售额百强企业所占据。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2023年,仿制药销售额百强企业贡献的市场占比有所下降,降至56%。然而,在领先企业中,头部企业

转自:中国医药报

从普通仿制药到首仿药,从化学仿制药到生物类似药,中国仿制药企业不断提升海外竞争力。

技术突破奠定出海实力

技术突破推动生物类似药及高技术壁垒仿制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仿制药行业的附加值与核心竞争力,为我国仿制药出口海外市场提供了推动力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我国药品市场结构数据,2019—2023年期间,仿制药在化学药市场中的规模占比从79%下滑至74%,但依然居主导地位。

我国仿制药市场竞争者众多,参与企业数量约为2万家左右,行业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前些年约60%的市场份额为仿制药销售额百强企业所占据。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2023年,仿制药销售额百强企业贡献的市场占比有所下降,降至56%。然而,在领先企业中,头部企业的地位相对保持稳定,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科伦药业等前十大药企,稳固占据了仿制药市场约20%的份额。

高壁垒的化学仿制药领域接连取得突破

随着国内仿制药市场竞争态势的不断加剧,技术门槛较高的复杂制剂,如纳米制剂、脂质体以及微球制剂等,日益成为药企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众多复杂制剂原研药物的专利保护到期。为此,行业内的头部企业正加速战略布局,力图在这类高技术壁垒仿制药的研发上实现突破。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相继发布了《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超过10余份针对复杂制剂的技术指导文件,旨在规范并加速相关药物的研发进程。2023年,奥曲肽微球注射剂、曲普瑞林微球注射剂以及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剂等产品成功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在高技术壁垒仿制药的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上实现了持续提升。

生物类似药终端销售表现优异,研发端表现活跃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48款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3.3类)。以抗体生物类似药为例,其在抗体类药物中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0.5%扩大至2023年的27%。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和利妥昔单抗是生物类似药快速发展的典型品类代表,自上市以来快速挤占原研药的市场份额,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截至2023年底,三种代表性生物类似药的市场份额均已超过50%,成为患者的主流治疗选择。

生物类似药除了在市场端表现优异外,在研发端同样十分活跃。国内在研的生物类似药数量逐年上升。2023年,CDE受理的治疗用生物制品3.3类药品上市申请达69件,创下历年新高。从品种上看,在69件申请中,司美格鲁肽的申请达到21件;其次是德谷胰岛素预混制剂和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各6件。此外,西妥昔单抗和艾美赛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于2023年首次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开启新的生物类似药研发赛道。

抗体类生物类似药研发难度大,面临生物类似技术开发、参比试剂选择和临床试验设计等实际操作难题,中国药企在该领域持续积累着研发能力与经验,不断夯实出海能力。

仿制药出海直面竞争

我国仿制药产业在国际市场崛起路上,势必要直面与印度仿制药行业的竞争。印度在语言、政策和合规方面拥有明显的长处,而我国则以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优势作为支撑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制药产业遵循着“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仿制药—创新药”的转型升级路径,构建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起步速度来看,印度自英国殖民时期便开始发展现代化制药工业,比中国更早地融入全球制药工业供应链,因而有效地承接了欧美地区的仿制药产能转移,并且广泛使用英语,对欧美地区的药品法规有着更深入的理解,熟知这些市场的运作机制。

由于印度在仿制药领域的竞争力植根于其环保、人力成本优势以及对规范市场的供应能力,目前印度药企已经在欧美等规范市场站稳了脚跟。根据印度品牌公平基金会(IBEF)于2021年6月的分析,美国40%的仿制药需求和英国所有药品需求的25%,均由印度药企满足。与此同时,印度也是继中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原料药出口国,在高附加值的特色原料药领域占据着优势地位。印度通过仿制药产业的发展,成功拉动着上游特色原料药的生产,例如那些即将过或刚过专利期的品种,代表品种有感染、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类疾病治疗药品等。

我国医药产业也有独特的产业优势,正逐渐完备赶超印度的实力。国内基础化工体系完备,生化人才资源丰富,为进一步优化技术、降低成本提供了坚实基础。另外,由于气候原因,印度并不适宜生产发酵类产品,而我国则拥有天然的气候优势,企业能承接更大规模的发酵类产品产能。在重要的上游环节,印度医药产业严重依赖中国的原料药供应。并且,中国原料药产业正由大宗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升级, 特色原料药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辅助下游制剂企业进行专利挑战的能力。此外,我国药监部门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后,我国药企对规范市场法规要求的理解进一步加速,有利于争夺对规范市场药物供应的份额。

欧美仿制药行业尽管其市场广阔,但市场已经被各大仿制药巨头们所把控,处于充分竞争状态。从全球仿制药行业发展经验来看,严格的质量和成本控制、丰富的产品管线、高技术壁垒的仿制药布局、首仿药的开发能力是仿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我国具备这些能力的企业也将在全球市场拥有可观的获利空间。随着我国仿制药出海数量增加,国际市场对其质量认可度增强,规模效应之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将迎来跃升与蜕变。

向高端市场看齐

中国仿制药厂商追求竞争格局较好的“首仿”以及“高难度仿制药”品种。首仿药享有政策倾斜和市场份额优势,复杂仿制药存在高技术壁垒,均是近年来仿制药企重点布局的领域

1984年,美国正式颁布了《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恢复法》(Hatch-Waxman法案)。该法案明确规定,凡是在新药申请过程中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交第Ⅳ段专利申请,并在针对专利药的挑战中成功获胜的首家仿制药申请者,将被授予180天的市场独占权。在此期间,FDA将暂停批准任何相同的新药申请。自此,仿制药企业也力求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历经40年的实践检验,美国的首仿药市场独占制度通过确保首仿药能够获得稳定的市场利润,有效地激励仿制药企业积极挑战原研药的专利,加速仿制药的上市进程,显著提高药品的可及性。

复杂仿制药存在高技术壁垒,同一个品种赛道竞争者的数量相对较少,由此成为仿制药企近年来重点布局的领域。

2017年,《FDA再授权法案》(FDARA)签署生效,《仿制药使用者付费法案》 (GDUFA)作为FDARA的一部分被重新授权,以推进安全、高质量、可负担的仿制药进入市场。GDUFA Ⅱ承诺函中明确了复杂仿制药的定义, 即具有复杂活性成分、复杂给药途径、复杂剂型/制剂的产品以及复杂药械组合产品。 随着针对复杂仿制药的监管路径逐渐明晰,更多拥有技术积累的药企进入该领域,获批产品数量也逐渐增多。2019年,FDA批准上市了110个复杂仿制药,占仿制药审批总量的11%。

对于仿制药企而言,研发复杂仿制药既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复杂仿制药如采用缓释片剂、控释胶囊、鼻喷、预充针等特殊剂型的制剂,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更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满足市场对多样化药物形式的需求,增加患者的用药选择。与此同时,相比竞争激烈、迅速迭代的普通仿制药领域,受技术壁垒高、专利保护、关键辅料和设备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复杂仿制药的开发难度较高。FDA总结了复杂仿制药难以进行仿制的关键因素,包括处方和辅料的复杂性、制剂特性的复杂性、缺乏体外溶出标准、释药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几乎不存在体内体外相关性的相关模型,以及复杂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等方面。复杂仿制药的高技术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少低水平重复仿制现象,带来更高的商业附加值。

加速进军美国市场

针对美国注射剂短缺的现状,中国仿制药企业加速抢占市场机会。药品短缺主要归因于研发生产流程的严格要求,能够提供高质量、稳定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海外厂商将获得发展机遇

美国短缺药品情况严重,其中注射剂品种占大头

根据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ASHP)的数据,2001—2023年,美国新增的短缺药品数量为3287种;新增短缺注射剂品种1768个,占比54%。此外,ASHP与犹他州药物信息服务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美国面临严重短缺的药物种类达到了323种,这一数字成为2001年开始追踪以来美国所遭遇的最严峻药品短缺状况。从药物种类来看,从急救所需注射剂到糖尿病治疗药物,各类药物的供应均显得异常紧张。

当前,美国的药品供应问题已成为一个持续存在且日益加剧的重大挑战。FDA提供的分析报告显示,药品短缺是一项系统性的挑战,首要且核心的因素是生产质量问题,根源在于FDA对cGMP实施的严格监管要求,尤其是对无菌注射剂的生产标准设定了较高的门槛,要求高于口服制剂。相比口服制剂,FDA对无菌注射剂在研发、制造、处方工艺、包装和存储运输等方面要求更为严格。其次,延期或产能问题同样成为药品短缺的重要原因,在严苛的生产标准要求下,企业想要实现产能扩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难度。此外, 原材料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美国药企对进口原材料呈现高度的依赖性。2024年4月初,美国白宫提出了一项计划,拟在未来10年内投入32.6亿~51.1亿美元,以期助力解决美国的药品短缺问题,这也为能够提供高质量、稳定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海外厂商带来了发展机会。

美国每年批准的注射剂ANDA数量稳定在高位水平

2017年,FDA批准的注射剂ANDA数量为157个。尽管在2019—2021年期间呈现3年的低谷水平,到了2023年,注射剂ANDA获批数量已经达到210个。受政策驱动、市场吸引以及技术实力增强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获得FDA的ANDA批文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在2017年之前,中国企业获批FDA注射剂ANDA批文数量仅有个位数,2017年后则开始大幅增长至年均超20张批件。这一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药企“中美双报”的努力。尤其是2017年我国药监部门加入ICH之后,我国药品法规与全球药品法规监管框架趋于一致,从而为药物的跨区域开发奠定坚实的法规基础。

我国药企积极切入美国注射剂市场,体现了不断加深的技术实力,包括cGMP无菌制造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提升等。此外,无菌注射剂的行业壁垒高,其利润率显著高于包括口服制剂在内的普通仿制药,能为药企带来更好的竞争格局以及更强的盈利能力。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药品市场,也是全球具有最为严格和规范审评体系的规范市场之一。对于仿制药企业而言,选择高标准的美国市场作为起点,并成功打通ANDA的审批路径,既是企业国际化实力的重要证明,也意味着其经验与能力可迅速复制到其他仿制药品种上,实现更广泛的市场拓展。

一款注射剂产品最终在美国上市并实现盈利,需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涉及研发、国际注册、认证、市场准入以及营销体系等。从获批FDA ANDA批件的厂商来看,近10年来,健友股份、齐鲁制药、恒瑞医药、普利制药、联亚药业已经在注射剂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线,目前也已有多家中国药企从“初探”到“深入美国市场”,从产品的注册申报到生产体系的设立以及销售模式的选择等多个维度,夯实出海能力。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