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难治性病例:抗组胺药与奥马珠单抗联合方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21:06 1

摘要:慢性荨麻疹(CU)指风团和 / 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超过 6 周,全球患病率约 1-5%。其中,难治性病例(约占 30%)表现为:

慢性荨麻疹(CU)指风团和 / 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超过 6 周,全球患病率约 1-5%。其中,难治性病例(约占 30%)表现为:

常规治疗(如第二代抗组胺药)足量足疗程(4 周)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夜间瘙痒致失眠、日间工作效率下降);可能合并自身免疫异常(约 40% 患者存在抗 IgE 或抗组胺受体自身抗体)。抗组胺药局限性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是一线用药,但约 20-30% 患者即使剂量加倍(如西替利嗪从 10mg 增至 20mg / 日)仍效果不佳;副作用限制:嗜睡(第一代药物)、心脏毒性(如阿司咪唑,已退市)。糖皮质激素的风险:仅用于急性重症发作,长期使用可引发骨质疏松、糖尿病等严重副作用,禁用于慢性维持治疗免疫抑制剂的挑战:如环孢素、甲氨蝶呤,需监测肝肾功能,且起效慢(2-4 周),长期安全性存疑。

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是全球首个抗 IgE 单克隆抗体,通过与血清游离 IgE 结合,阻断其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FcεRI 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从源头控制荨麻疹发作。

独特优势:不直接影响已结合在细胞表面的 IgE,避免 “脱靶” 过敏反应;降低循环中 IgE 水平达 90% 以上,作用可持续至停药后 6-12 个月。关键研究GA2LEN 研究(2014):纳入 326 例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奥马珠单抗治疗 12 周,70% 患者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下降≥50%,风团数量减少≥75%;中国多中心研究(2020):奥马珠单抗联合标准剂量抗组胺药,治疗 8 周总有效率达 89.7%,显著优于单药加倍组(58.3%)。指南推荐:《中国慢性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 版)》明确将奥马珠单抗列为二线治疗首选,适用于抗组胺药治疗失败的 CSU 患者;欧洲变态反应学会(EAACI)指南建议:对传统治疗无效的 CSU,尽早启用奥马珠单抗,避免病程迁延。

核心条件

确诊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排除物理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等特殊类型,后者对奥马珠单抗响应较差);第二代抗组胺药单药最大剂量(如西替利嗪 20mg / 日、依巴斯汀 20mg / 日)治疗≥4 周无效;血清总 IgE 水平>30IU/mL(非必需条件,但高 IgE 水平患者疗效更显著)。药物类别代表药物常规剂量联合方案调整要点基础治疗第二代抗组胺药标准剂量(如氯雷他定 10mg / 日)维持原剂量,不建议加倍(避免副作用叠加)二线药物奥马珠单抗300mg/4 周(皮下注射)根据体重调整:体重≤60kg 可考虑 150mg/4 周

疗程建议

初始疗程:16 周(4 针),若疗效显著(VAS 评分下降≥70%、风团完全消失),可尝试每 6-8 周注射一次维持;长期治疗:对停药后复发者,可转为每 4 周一次长期维持,最长治疗周期尚无明确限制(需权衡成本与获益)。早期评估:治疗 4 周后,若瘙痒减轻<30%、风团数量无明显减少,需排查是否为 CIU 或其他类型荨麻疹;中期评估:8-12 周,若 VAS 评分下降≥50%,可继续原方案;若无效,需考虑加用环孢素(2-3mg/kg/ 日)或转风湿免疫科排查自身免疫病。给药方式:上臂三角肌或大腿前侧皮下注射,避免臀部(吸收速度较慢);自备冰袋冷敷注射部位,可减轻局部红肿(发生率约 15%,多在 24 小时内消退)。治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总 IgE、过敏原筛查(明确是否合并食物 / 吸入物过敏,需同步规避);甲状腺功能(约 20% CSU 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注射部位反应:表现:红肿、瘙痒、硬结,发生率约 20-30%,多为轻度,无需特殊处理;预防:每次注射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重复注射。超敏反应:罕见(<1%),可表现为喉头水肿、低血压,需在注射后留观 30 分钟;急救措施:备肾上腺素注射液,一旦发生立即皮下注射 0.3-0.5mg。感染风险:理论上可能增加上呼吸道感染风险,但临床研究显示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建议:治疗期间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合并慢性感染(如结核)者需先控制感染。妊娠期间:仅在病情严重(如影响呼吸、胎儿发育)时权衡利弊使用,优先选择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FDA 妊娠分级 B 类);哺乳期:奥马珠单抗分子量较大,乳汁中浓度极低,可谨慎使用,但需监测婴儿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协同效应:奥马珠单抗对合并哮喘的 CSU 患者疗效更优,可同时改善皮肤与呼吸道症状;剂量调整:若哮喘控制不佳,需优先按哮喘指南调整吸入激素剂量,而非增加奥马珠单抗用量。奥马珠单抗(国内规格:150mg / 支,单价约 600 元):标准方案(300mg/4 周):每月费用约 1200 元,年费用约 1.4 万元;医保覆盖:部分省市已将 CSU 纳入医保特药报销,报销比例可达 50-70%(需提前申请大病医保)。一项英国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治疗难治性 CSU 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增量成本为 £23,000,低于传统免疫抑制剂(£35,000),具有较好经济性;长期效益:减少因瘙痒误工、反复就医的间接成本,尤其适合中青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奥马珠单抗需冷藏保存(2-8℃),避免冻结;漏打处理:若错过注射时间,尽快补打,下次注射间隔≥2 周,不可双倍剂量。生活方式调整:规避已知过敏原(如食物、尘螨),建议记录 “荨麻疹日记”(记录发作与饮食、运动、情绪的关联);避免热水烫洗、抓挠皮损(加重皮肤屏障损伤),可外用冷敷凝胶缓解瘙痒。心理支持:慢性荨麻疹常合并焦虑抑郁(患病率约 30%),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必要时转诊心理科。

奥马珠单抗与抗组胺药的联合方案,为慢性荨麻疹难治性患者提供了 “精准破局” 的可能。其核心优势在于:

机制互补:抗组胺药阻断组胺受体,奥马珠单抗抑制上游 IgE 通路,形成 “双节点控制”;安全性优:避免传统免疫抑制剂的肝肾毒性,适合长期使用;生活质量改善:多数患者在治疗 4 周后即可显著减轻瘙痒,恢复正常睡眠与社交。

但需强调:任何药物都不是 “万能钥匙”,治疗前需通过详细病史、实验室检查排除特殊类型荨麻疹,并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随着生物制剂时代的到来,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正从 “控制症状” 迈向 “精准治愈”,更多创新疗法值得期待。

来源:阿力是个药剂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