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助力县域发展 调研为剑绘就潼关蓝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20:52 2

摘要:在时代的浪潮中,县域发展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在这股浪潮之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笔为剑,以调研为刃,默默耕耘,为县域发展出谋划策。潼关县的王军同志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他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厚热爱和高度责任感,扎根调研一线,用一篇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

在时代的浪潮中,县域发展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在这股浪潮之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笔为剑,以调研为刃,默默耕耘,为县域发展出谋划策。潼关县的王军同志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他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厚热爱和高度责任感,扎根调研一线,用一篇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为潼关县的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多次荣获中省市优秀调研成果奖项,成为县域发展征程中的闪耀之星。先后在中省市杂志刊发优秀调研成果40余篇,10余篇文章荣获中省市奖项。

崭露头角,多领域探索

2021年,乡村人才振兴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王军同志积极投身其中,深入基层,如同一位寻宝者,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挖掘典型案例。他参与撰写的《秦王寨“三变改革” 带来“人才股”引得“凤凰归”》一文,聚焦秦王寨的创新改革。通过“三变改革”,秦王寨如同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乡村活力被极大激发,成功吸引人才回流。村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股东,不仅获得了分红收益,还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村里的年轻人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机遇,纷纷返乡创业,有的发展特色种植,有的开起了农家乐,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一案例为全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荣获2021年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王军同志也因此在乡村振兴领域崭露头角。

同年,潼关县全域旅游发展的重任也落在了王军同志的肩头。潼关,这座古老的县城,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潼关古城,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还有秀美的自然风光,黄河湿地景色迷人。然而,其旅游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崎岖难行,旅游标识不清晰;旅游产品单一,多为传统的观光游,缺乏体验性和参与性项目。王军同志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深入景区、乡村,与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交流,经过深入调研,撰写了《潼关“五化融合” 探寻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文中提出的“五化融合”策略,即资源整合一体化、产业发展融合化、服务设施品质化、市场营销精准化、管理体制创新化,犹如一盏明灯,为潼关县全域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一策略的指引下,潼关县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了宽敞平坦的旅游公路,完善了旅游标识系统;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如黄河文化体验游、民俗风情游等,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该文荣获中共渭南市委政研室、渭南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2021年度渭南市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在媒体领域,王军同志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作为全国第三产金大县,潼关县面临着“矿竭诚衰”的魔咒,资源枯竭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潼关县经济过度依赖黄金产业,随着黄金资源的逐渐减少,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接踵而至。王军同志撰写的《全国第三产金大县如何破解“矿竭诚衰”魔咒》荣获中国黄金报2021年新闻奖评选三等奖。文章深入剖析问题,从产业转型、生态修复、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破解之策。例如,建议加大对非黄金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如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加强对矿区的生态修复,改善环境质量,吸引投资;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来潼创业就业,为潼关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让人们看到了摆脱资源依赖、实现转型发展的希望。

此外,《镇街党校建起来 基层领导力强起来》这一案例,强调了镇街党校在提升基层领导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镇街党校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培训中,不仅有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有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基层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建立镇街党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创新模式,荣获2021年度“中国基层领导力”典型案例。2021年的王军同志,在多个领域开疆拓土,用一篇篇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潼关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深耕,多领域突破

进入2022年,王军同志的调研工作更加深入,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党史教育等多个领域展开。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潼关县的黄金产业特色鲜明,但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摆在眼前的难题。王军同志撰写的《实施“黄金强县”战略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荣获2022年全国党的基层建设与思想工作成果汇编一等奖。文章结合潼关县黄金产业特色,提出实施“黄金强县”战略,从技术创新、产业整合、品牌打造等多个方面入手。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采矿、选矿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黄金企业之间的整合重组,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潼关黄金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实施这一战略,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潼关县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城市中的“三无小区”一直是治理难题。这些小区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居民生活存在诸多不便,安全隐患也较大。潼关县的 “三无小区”基础设施陈旧,环境卫生差,居民之间矛盾纠纷不断。王军同志深入调研潼关县的“三无小区”,撰写了《潼关县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的实践探索》,荣获中共渭南市委政研室、渭南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22年度渭南市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如成立小区党支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居民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引入志愿者服务,为居民提供生活帮助和安全保障;建立居民自治机制,让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三无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小区环境得到了改善,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同时,在党史教育领域,王军同志也积极探索。潼关县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如杨震廉政博物馆,承载着深厚的廉政文化;还有一些革命遗址,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王军同志思考的重点。他撰写的《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践探索》荣获渭南市延安精神研究会2022年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以及潼关县2022年“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优秀奖。该论文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活动,如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革命纪念馆、邀请老党员讲述革命故事、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比赛等,让红色基因在潼关大地代代相传。

厚积薄发,成果丰硕

2023年,王军同志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新的调研成果。在乡村振兴领域,潼关县的软籽石榴产业发展迅速,但如何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王军同志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撰写的《陕西省潼关县:建设软籽石榴第一县,打造乡村振兴硬实力》荣获人民网2023年乡村振兴创新案例。该案例详细阐述了潼关县通过发展软籽石榴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从品种选育、种植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到产业融合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在品种选育上,引进优质软籽石榴品种,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适合当地生长的新品种;在种植技术推广方面,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在品牌建设上,打造“潼关软籽石榴” 品牌,通过举办石榴文化节等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发展石榴采摘、石榴加工等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通过这些措施,让潼关县的软籽石榴走向了全国,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品牌战略对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王军同志撰写的《强化品牌战略驱动 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对潼关县实施“五大品牌”创建的调研思考》荣获中共渭南市委政研室、渭南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23年度全市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文章深入分析了潼关县实施 “五大品牌”创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五大品牌”即黄金品牌、软籽石榴品牌、潼关肉夹馍品牌、旅游品牌、文化品牌。通过创建这五大品牌,提升了潼关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游客,为潼关县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提供了理论支持,让潼关县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此外,《弘扬建党精神提升乡村振兴基层领导力》一文不仅荣获渭南市延安精神研究会2023年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还获得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2023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的重要讲话精神”征文优秀奖。该文深入探讨了建党精神与乡村振兴基层领导力提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提升乡村振兴基层领导力提供了指导。在理论层面,阐述了建党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其对乡村振兴基层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在实践层面,提出了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开展党建活动等方式,将建党精神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让建党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视野拓展,多维度研究

进入2024年,王军同志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红色基因传承以及个人与媒体的故事等多个领域。在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研究方面,王军同志撰写的《坚持“两个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之基》荣获渭南市延安精神研究会2024年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该论文从理论高度深入剖析了“两个结合”对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的重要意义,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提供了理论支撑。“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方法。通过深入研究,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发展路径,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潼关县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红色基因传承方面,《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提升“政治三力”》荣获潼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202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文章强调了传承红色基因对于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传承措施和方法。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红色历史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刻领悟红色基因的内涵,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让红色基因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同时,王军同志在个人与媒体的互动中也展现出独特的视角。他撰写的《我与渭南日报的故事》荣获渭南日报2024 年“我与渭南日报的故事”征文优秀奖。通过讲述个人与媒体的故事,展现了媒体在县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桥梁,能够及时报道潼关县的发展成就和先进经验,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能够反映群众的心声和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通过王军同志的讲述,让人们看到了媒体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2021-2024年这四年间,王军同志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扎根调研一线。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了解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他走进企业车间,与企业家交流,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他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关注基层治理的难题。他用脚步丈量潼关县的每一寸土地,用文字记录潼关县的发展变迁。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潼关县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等,也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在县域发展的征程中,王军同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县域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2025年,王军同志依然在调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撰写的《“小县城” 的 “大交通”之路——潼关县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性的思考》,深入探讨了潼关县在交通领域的发展思路。潼关县虽为小县城,但交通对于其发展至关重要。王军同志在文中分析了潼关县当前交通现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交通网络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如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加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等。这一调研成果为潼关县在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望进一步推动潼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持续为潼关县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王军(潼关县委政研室)

编辑:赵佳欣

责编:严江珂

审核:姚启明

来源:陕西法制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