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掌上春城讯校园心理剧、学术交流、经验分享……5月20日,昆明市举行第十届“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主场活动,现场既有校园心理剧展演、专题讲座等知识输出,又通过团体辅导等互动深化实践,创新融合“专业展示+沉浸体验”,让心理健康教育可听、可看、可思、可行,为昆
掌上春城讯校园心理剧、学术交流、经验分享……5月20日,昆明市举行第十届“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主场活动,现场既有校园心理剧展演、专题讲座等知识输出,又通过团体辅导等互动深化实践,创新融合“专业展示+沉浸体验”,让心理健康教育可听、可看、可思、可行,为昆明青少年心灵撑起一片晴空。
“5·20”暖心之约
昆明市第十届“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主题为“心启未来,赋能成长”。活动由昆明市教育体育局主办,昆明市西山区教育体育局、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协办。
活动除邀请到昆明市文明办、市妇联、共青团市委、市卫健委等单位参加外,还有来自全市教育体育系统的400余人次参加。同时,活动还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面向社会进行互动直播,直播吸引了5000余人次观看。
活动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工作经验分享与成果展、心理剧展演等形式,全面开展昆明市第十届“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主场活动以专业指导、交流发展、学习提升为核心,不断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昆明已连续开展了十届“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昆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促进昆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近年来,昆明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不断健全工作体系,打造前端重“固本”、中端重“预警”、末端重“干预”的全程心育“服务链”。
昆明共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两个中心,14个县区医疗机构实现精神科全覆盖。累计建成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196所、心理健康辅导室817个。组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培育5个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全市中小学1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1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法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到2025年底,昆明力争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80%以上;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学比例达100%、小学比例达30%以上;主城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占比达80%以上,其他县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占比达70%以上。
专家学者谈“心”
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昆明市第十届“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主场活动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钱志亮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为主题,从儿童成长所涉及的学科切入,指出儿童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钱志亮还从儿童成长所涉及的学科、创设满足身心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孩子人格发展过程、防止过度关注而惯坏孩子、缩短亲子人际距离、重视亲子肌肤之亲、学会亲子相互倾听、关于手机的管理、依恋理论拆解案例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亲子关系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多方面影响,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心理健康知识盛宴。
活动现场,除昆一中西山学校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探索成果展示外,还有“焦虑降噪·正念工作坊”和“化解青春期叛逆风暴·家庭对话工作坊”两大主题团辅体验。在正念工作坊音乐疗愈活动现场,国内知名阮演奏家、音乐治疗专家胡涛,带领大家一起在音乐中,通过互动活动感受放松,缓解疲惫和焦虑。
在家庭对话工作坊,昆明市盘龙区财大附中心理中心主任梁永红、云大附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葛毅,用昆明的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家庭如何相互陪伴、彼此支持共同渡过青春期叛逆风暴。
昆一中党委书记、昆一中西山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高富英,从多维度向大家展示了该校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探索成果,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心理防线。高富英介绍,昆一中西山学校积极搭建家校沟通桥梁,通过组织家长动力读书会、定期举办讲座、开展亲子心理健康活动等形式,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学校还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现在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也更加和谐。
心理“剧”解锁“心”密码
学业压力、父母教育方式、父母情感忽视……为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的困境,昆明各学校还以“戏剧”为载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师生自编自演的心理剧,把抽象的心理话题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当“双减”政策落地,仍有无数家庭被困在分数至上的焦虑中。在昆明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心理剧《光》中,同学们通过“生日快乐”“补习牢笼”“积压火山”等情景故事,用戏剧撕开家长“都是为了你好”背后的故事。剧中那句“只要心里有光,就会有希望”的台词,传递了每个孩子都该有寻找自我、拥抱希望的力量。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心理剧《谁还不是宝宝》,素材来自该校心理辅导室收到的一封表白信,信中一个孩子写到他家里有一个妹妹,他控诉爸爸妈妈总是偏心妹妹,甚至还发出:“既然不能公平对待,为什么还要生两个孩子的疑问。”于是,学校把这封表白信作为一个课题,并通过心理剧《谁还不是宝宝》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心理剧《谁还不是宝宝》的10个小演员中,有7个学生家里都是有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通过表演,孩子们理解了爸爸妈妈,提升了自信。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安宁中学教育集团心理剧《第N+1次循环》中,同学们以“光环淡去之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第N次循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场景,剧情按照问题呈现、心理冲突、认知重构的过程推进,告诉大家要全力以赴、直面挑战。
新闻助读
什么是“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
2000年5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发起首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16年5月20日,云南省心理学会、云南省社会心理学会、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昆明仵云霞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安宁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原安宁市教研室)和安宁市实验学校联合发起了全国首届“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
“5·20”的谐音“我爱你”,意为关爱中小学生心理成长和健康,让中小学生“感受被爱,爱自己,爱他人”。此后,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向全市发出倡议,把每年5月20日确定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
2016年5月20日首届“5·2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发起。该活动旨在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社会关注度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品牌活动。
自2024年起,教育部决定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
未来,昆明市将持续推动全社会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推进昆明市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化发展,深入挖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做法,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官荣/文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艳辉/图
责编:莫开井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来源:掌上春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