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跑步的入门门槛较低,理应是一项非常好的面向大众的运动方式。但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跑步浪潮的兴起,跑步才从赛场渗透到大街小巷。在此之前,在公共场合跑步是一件非常小众的事。也就是这轮跑步热潮,使跑鞋市场从红海变成蓝海。原本在专业运动场打得不可开交的运动
跑步不仅是双腿的运动
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近两个月是路跑旺季,最近上海有多场活动开赛或官宣,这样的繁荣景象让我想起美国70年代的慢跑热潮。
跑步的入门门槛较低,理应是一项非常好的面向大众的运动方式。但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跑步浪潮的兴起,跑步才从赛场渗透到大街小巷。在此之前,在公共场合跑步是一件非常小众的事。也就是这轮跑步热潮,使跑鞋市场从红海变成蓝海。原本在专业运动场打得不可开交的运动鞋服品牌,转而扩大到更广域的市场。
70年代,跑步从竞技体育成为大众运动;到今天,跑步正在从“大众运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以前几天开赛的2025渣打上海10公里跑为例,“渣打跑”是全球知名路跑IP,覆盖了多元的精英运动人群。在这样的活动中,跑步和精英人群的事业、生活高度融合。
另外我关注到,迪桑特DESCENTE是本次赛事的首席合作伙伴,这是迪桑特冲击跑步领域、触达精英跑步人群的重要标志。
跑鞋这个品类非常难做,因为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容易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除了头部的那几家,还有一大批玩家在行业里疯狂内卷。《中国跑者跑鞋使用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跑鞋市场共计有超过20个国内外品牌发布近300款跑鞋。而熟悉迪桑特的人应该知道,迪桑特擅长的是滑雪、高尔夫、铁三这三个专精品类。
这让人非常疑惑:为什么没有先发优势的迪桑特,要冲击跑鞋市场,而且入局后做得很好?
原因就在于,迪桑特的逻辑并不是通过品类拓人群,而是在精英人群里种下成熟心智,再在这个人群里扩场景。
瞄准“品质生活方式人群”
围绕人群做生活方式延伸
迪桑特有很强的研发团队、技术能力、科技实力,我们不否认这一点。但它能在跑鞋品类里获得认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在某一个人群中有极强的品牌势能。
迪桑特的用户画像有这样一个特点:追求健康的运动生活,不但看重产品品质,也看中品牌的价值感。
我们在分析商业课题和品牌的时候,经常提到“高净值人群”“精英人群”“中产人群”这几个标签。迪桑特的用户与这些人群高度重合,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品质生活方式人群。
“品质生活方式人群”不完全等同于高收入、高消费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为了向往的生活方式支付溢价。在功能之外,他们同样在乎情绪价值、精神认同和个性表达。对于这个人群来说,跑步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而是把装备、场地、参加的活动甚至跑步的心情融合到一起,变成一种综合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品牌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用努力打动用户,告诉用户为了找到最适合的材料我试验了一千次,我下了很多很多的苦工;还有一类品牌是告诉用户,我和你的生活方式是最契合的,我的产品和品牌价值感,对你生活质感的加成是最高的。
奢侈品品牌就属于第二类,在品质生活方式人群里种下成熟心智,让品牌和消费者达成一种超越产品本身的契合。例如,LV作为一个卖包袋的品牌,做个发夹也有人买账。为什么?因为搞定了品质生活方式人群,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还是生活方式和圈层社交身份。
深挖迪桑特的品类扩张路线,会发现它也有很相似的逻辑。
迪桑特在品质生活方式人群中完成了心智培养,用户并不是跟风购买,而是认同迪桑特的调性,及其与自身生活方式的契合。它对精英人群心智的塑造并非单纯依赖产品功能,而是通过专业性、文化价值共鸣与高端服务体验的立体化渗透,将品牌与用户的生活方式深度绑定,最终形成“品质生活符号”的强认知。
迪桑特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精英人群的深层诉求:运动不仅是功能需求,更是身份表达与精神归属。因此,在赞助渣打上海10公里跑时,迪桑特并未将重点放在竞技成绩上,而是强调无畏挑战、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传递“跑出新境界”的精神内核,从而引发超越产品本身的情感共鸣。
另外,迪桑特构建了某种差异化的体验壁垒,其会员模式并非中国传统的折扣优惠模式,而是提供高端定制服务。比如:会员可以享受私教课程,获得高端运动赛事参赛名额,等等。
迪桑特的心智培养逻辑,是在精英人群中构建“运动-生活-身份”的认同。当用户穿上迪桑特的产品,享受的不仅有前沿科技,更是对精英生活方式的投票。
这种心智占领,是迪桑特扩大品类范围的关键。迪桑特的扩品类不是通过扩人群和大众化路线找新增长点,而是围绕品质生活方式人群,做生活场景的延伸,不断拓宽精英运动市场的版图。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跑鞋市场规模已达513亿美元,瞄准其中的一部分用户,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跑鞋市场高度内卷,而迪桑特作为品类里的后发者可以实现突破,关键就在于独特的人群策略——以人群为中心,而非以品类为中心。这样类奢侈品的思路,使用户不需要花大量心思比较、挑选,就可以凭借此前已经建立的信任感轻松选择,享受运动带来的放松和健康。
当然就像前面说的,我们并不否认迪桑特的专业性。“契合用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制造更好的产品”同样重要。专业性,是迪桑特能和品质生活方式人群“跑”在一起的重要底盘。
自顶峰而来
做专业主义者
现在很多品牌在做人群,做价值观,做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些东西非常重要,但只有这些一定很难支撑一个品牌的持续增长,长期主义的发展一定是行驶在扎实的产品策略之上。
尤其在运动鞋服行业,能够获得持续增长的品牌,一定是专业主义者。
近几年运动鞋服赛道竞争激烈,老牌外资巨头难逃业绩压力,垂类赛道里的新锐品牌时常遭遇增长不可持续的困境。另一边的迪桑特却持续、高速增长,在垂类运动赛道上冲击百亿目标。为什么?因为迪桑特对专业性的坚持,是一种能持续创造收益的复利思维。
迪桑特最初以滑雪装备闻名于世,自1954年开始,品牌邀请专业滑雪运动员出任顾问,研发专业滑雪装备。以滑雪为起点,迪桑特的专业精神延续到了高尔夫、铁三等专业赛道。其长期与国际知名运动员和战队保持密切伙伴关系,为瑞士、英国等铁人三项国家队提供服装和装备支持。此外,迪桑特还签约了巴斯(李鹏程)等中国顶尖铁三运动员,全方位强化品牌在铁三领域的专业性标签和影响力。
迪桑特的聪明之处在它不但聚焦专精,也辐射到了生活骑跑场景。即使是面向日常训练的产品,同样坚持采用最新科技和极致工艺。
全新的DYNAMIC FLUID 3.0流体鞋,针对跑步人群和5K-10K日常运动需求设计。D-FLUID应变流缓震核心搭配超临界发泡中底,双重缓震、快速回弹,缓震极限高。
基于这样的技术支持,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跑者,还是缺乏跑步经验的入门者,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获得舒适的跑步体验。
以强大产品力为底盘,再加上品质生活方式人群的Buff,迪桑特在不断拓宽精英运动版图这件事上,无往不利。
小众专精运动不一定只能做小生意
当人们谈论滑雪、高尔夫、铁三这类小众专精运动时,往往将其与“高门槛”“受众窄”的标签绑定。但迪桑特用90年的实践证明:小众运动的商业价值不在于赛道本身的规模,而在于能否将专业精神转化为生活方式的共鸣,在目标人群中构建起不可替代的生态圈层。
2023年迪桑特在中国地区就已经实现年入50亿元的业绩,并立下了三年内做到100亿的目标。可见,小众专精运动不一定只能做小生意。
这次赞助渣打上海10公里跑也并非单纯的营销行为,而是将精英跑者“以跑步重构生活秩序”的需求,与品牌“设计驱动运动精神”的价值观精准对接。赛事中的参赛者画像,与迪桑特会员画像高度重叠。品牌以“缓震新境界”为传播主题,以“跑出新境界”为沟通线索,和用户开展了一场以跑步为主题的精神互动。当品牌与目标人群在精神层面达成深度默契,从滑雪、高尔夫、铁三到跑鞋的品类延伸,本质是对同一人群生活场景的持续渗透。
《2025淘宝天猫运动户外跑步圈层人群洞察报告》显示,国内跑步用户规模已超5亿,用户不仅注重探索专业知识,更在意跑步的情感价值与社交体验。这恰恰预示了迪桑特跑步品类的巨大增长潜力。
我甚至觉得:迪桑特如果能坚守住“专业基底+精英人群生活方式外延”的模式,未来它无论做什么品类都能成功。
编辑:关珊月
总编:沈帅波
来源:进击的沈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