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竹签背后的诚信崩塌:武汉串串店风波启示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19:45 1

摘要:2025年夏夜,武汉光谷藏龙岛某串串店内,刚结束加班的林女士和另一位同事围坐在红油翻滚的砂锅旁。这家号称“牛油锅底现熬”的网红店,是她们用手机软件反复比价后的选择。

引言:一串签子的信任危机

2025年夏夜,武汉光谷藏龙岛某串串店内,刚结束加班的林女士和另一位同事围坐在红油翻滚的砂锅旁。这家号称“牛油锅底现熬”的网红店,是她们用手机软件反复比价后的选择。

签子标价签写得清清楚楚——每根0.8元,三人谈笑间将毛肚、嫩牛肉、掌中宝投入沸腾的锅底。边吃边聊的心情正如这火锅里的锅底——热火朝天!

出人意料的是,两个小时后,收银台前的场景却让林女士如坠冰窟:店员用某款数签软件扫描后,显示屏赫然跳出“222根”的结果,折合177.6元。

“我们才两个人怎么可能吃掉两百多根?”林女士虽然心中有疑问却也只是拍了张照片便按照上面显示的价格付了款。

回家后,林女士与她的同伴越想越觉得不合理,“两个人不可能吃了那么多”,于是打开手机同款软件重新扫描,画面中的竹签数量骤减至119根。

以防出错,两个人又仔仔细细的人工数了一遍那照片上的签子,确实是119根。气不过商家的欺诈行为,林女士与同伴回打到店里求证。

对峙:从退差价到三倍索赔

店长王某匆匆赶来,抹着额头的汗珠解释:“软件偶尔失误,退差价68元行了吧?”

林女士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据理力争:“你这是欺诈行为,应该按照价差的三倍赔偿于我们!”

围观食客中有人举起手机录像、拍照,很快此事就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评论区瞬间涌入数百条相似遭遇的控诉。

这场冲突像投入油锅的水滴,炸开了餐饮业的潜规则。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发现,该店使用的竹签直径仅1.2毫米,同类店铺多为2.5毫米标准签,且存在“荤菜强制多插签”的隐性规则。

视频中,该店铺墙上挂着的“2024年度诚信商户”的铜牌显得是那么的讽刺,像一个个嘲讽的笑脸贴在那墙上。

代价:数字背后的诚信崩塌

根据《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24条,该店被处以3万元罚款并停业整顿。

执法人员调取三个月流水发现,类似纠纷日均发生2.3起,累计多收金额超万元。

事件发酵后,该商店在某点评平台评分从4.8星暴跌至2.3星。老顾客李女士翻出消费记录:“上周两人吃出180根签,原来被坑了60根!”

更有供应商爆料,该店为压缩成本使用回收竹签,这不仅仅是在经济上对于消费者进行欺诈,也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隐患。

市场监管部门随即启动“竹签专项行动”,光谷片区37家串串店中,19家存在签数虚标问题。某连锁品牌紧急更换加粗防伪竹签,并在电子秤旁增设实时监控。

觉醒:消费者权益的破茧时刻

林女士事件催生了“数签维权群”,群成员突破千人。他们总结出反欺诈攻略:

餐前拍摄签筒初始数量;

更有技术达人开发出开源数签APP,可识别竹签密度与材质。某次突击检查中,这款软件甚至揭穿某店“泡水增重竹签”的伎俩。

结语:失德商家的末路狂奔

涉事店铺重开后推出“签数公示直播”,却再难挽回人心。周边商户见证着它的衰败:

曾经排队的门店,如今服务员比顾客多;贴着“旺铺转让”的玻璃窗上,还残存着“数签黑科技”的广告贴纸。

当市监局公布整改合格的87家串串店名单时,一组数据耐人寻味:采用透明计数系统的店铺,客单价反而提升15%。

某老字号店主道破天机:“顾客知道不会被坑,更愿意尝试高价菜品。”

夜幕下的武汉长江大桥车流如织,霓虹灯牌映照着某火锅店新挂的标语:“本店竹签可带走核验,作假赔偿十万元。”

这或许是对林女士事件最深刻的回应——商业的本质从不是技术博弈,而是人与人之间诚信的博弈。

来源:积极的松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