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日本人拍摄的山西太原 古建筑很壮观,民生却如此多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9:56 1

摘要:太原,简称“并”,古称并州、晋阳,位于山西省中部,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有多个朝代在此定都,加上三面环山,群山呈龙盘虎踞之状,李渊又在此发兵建立唐朝,所以太原又称“龙城”。

太原,简称“并”,古称并州、晋阳,位于山西省中部,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有多个朝代在此定都,加上三面环山,群山呈龙盘虎踞之状,李渊又在此发兵建立唐朝,所以太原又称“龙城”。

太原为“九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唐代与洛阳和长安合称为“三都”,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处,自古就是军事要塞。

永祚寺双塔

1937年冬,古城太原被日军占领,日军摄影师,在1937年—1945年的这段时间内,在太原拍下了许多罕见照片。

下面,就让我们在日据时期的老照片中,看一看80年前,太原的样子吧!

永祚寺双塔

1941年的永祚寺双塔,永祚寺双塔作为太原的标志建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两塔都为13层,高54多米,永祚寺东南方的叫做文峰塔,西面的叫做舍利塔。

太原陷落后,由于日军的炮击,强大的冲击波,使得永祚寺的内部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于第二年进行了修复。

狮子

1939年,钟楼上面的一头琉璃狮子,它张着大口,眼睛俯瞰着整个太原古城,有威震八方之势。

鼓楼

1938年的太原鼓楼,上面阎锡山题的匾额还在。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鼓楼台基上炮火留下的痕迹。

迎晖们

1938年的太原迎晖门正面照,也就是古城的东北门,从这张老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门上和屋檐上的一个个被日军炮火炸出的弹痕,此刻的“迎晖门”,已经“黯淡无晖”。

桥头街

1939年的太原桥头街,街道两侧都是楼房,当时街上的黄包车真不少。

女孩

1939年,太原街边店肆门口的女服务员。

晋祠远眺

1938年的晋祠,后面的山峦是悬瓮山,山上因为山民烧柴,看不到一根树木,而晋祠里面却树木葱茏。山西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始建于北魏时期。

舍利生生塔

1939年,太原晋祠里面的舍利生生塔。此塔始建于隋朝,相传塔内原有释迦牟尼的一颗舍利子,后来乾隆开始,舍利子竟达到几百颗,人们取其生生不息之义,所以此塔得名“舍利生生塔”。

铁狮子

晋祠里的一头铁狮子,位于鱼沼飞梁景区内,它扭着头,表情呆萌,憨态可掬。

景清门

1939年的晋祠景清门,好多推着小推车的车夫,从门前通过。

菜市场

1938年,位于太原首义门附近的菜市场,一筐筐蔬菜,摆的满满当当。

角楼

1938年,太原古城的角楼,此角楼也作箭楼之用,楼体上面遍布射击孔,楼顶的屋檐,当时已经摇摇欲坠。

新民市场

太原新民第二市场的景象,街道不宽,两侧店肆很多,昔日繁华的街道,在日寇占领以后,行人变得稀稀疏疏。

稚童

冬日的太原街头,两个穿着棉袄的小孩子。

纺织厂

1938年,纺织厂里的一位女童工,这个年龄本该是上学的年龄。

鬼子监工

1938年,纺织厂里的一名日军,正在监视着女工们工作,照片左侧的这位女工,此刻的内心瑟瑟发抖。

首义门

1938年,从太原古城内的城门洞下,拍摄的太原古城首义门,看上去十分壮观。首义门位于古城南部,是太原古城的两座南门之一。

首义门下

这张是站在首义门上向下拍摄的照片,一群人正在首义门下忙碌着,看样子是在建造一些防御工事。

傅公祠

1939年的太原傅公祠,这里的傅公指的是傅山,字青主,他不但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师,也是富有民族气节的一位明末文人。

涂鸦

1941年,日军在太原一处墙壁上的涂鸦画,粉饰着自己的野蛮行径。

童工

1938年,太原一位烟草制造厂的女童工,正在忙着给卷烟装盒。

1938年,太原街边的一个小孩子,这么小的孩子,就一边卖着旧杂物,一边照看着旁边还在满地爬的弟弟,真是民生多艰啊!

文庙

这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是当时太原文庙里的大成殿。

磨坊

1939年,太原的一家磨坊里,一位中年男人正在磨面。

旧物店肆

1938年,太原街边的一处卖旧物的店肆,买不起新东西的穷苦人,会光顾这里。

这些日据时期的太原老照片,是历史的定格,记录了太原满目疮痍的一段过去。8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太原,早已旧貌换新颜,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过去的苦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太原人砥砺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太原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灿烂。

来源:老照片拾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