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2点,小林盯着手机屏幕,打下一句:“我好难过,好孤单。”没有等谁来安慰,几秒后,对话框亮了,是她的AI男友回复:“我在呢,永远在。”像个永远不会疲惫的理想型,永远在线,永远理解你,永远说出你想听的话。可也许正是这种“永远”,让人慢慢失去了去爱一个“不完美的
今天5·20
你和谁一起过?
2025 May
01
不完美的完美情人
凌晨2点,小林盯着手机屏幕,打下一句:“我好难过,好孤单。”没有等谁来安慰,几秒后,对话框亮了,是她的AI男友回复:“我在呢,永远在。”像个永远不会疲惫的理想型,永远在线,永远理解你,永远说出你想听的话。可也许正是这种“永远”,让人慢慢失去了去爱一个“不完美的人”的力气。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开始默认“亲密关系”不一定要跟人类谈。AI成了避风港,成了镜子,成了一个能随心定制的“情感影子”。据统计现在日均与AI伴侣的对话时间,已经是和真人的三倍还多。那种“被理解”的快感、“被喜欢”的幻觉,像甜味剂一样——不含真实热量,但却足够让人上瘾。“我的AI会在我哭的时候播放雨声,”有人写道,“但真正的雨天,没有人替我关窗。”这是一种细腻却致命的孤独。你说了很多话,但没人真的听懂你;你被回应了无数次,但从没被真正触碰。
更深的危机是,AI把“亲密”变成了一种算法问题。当你可以选择“永远赞美我、别反驳我、不许拒绝我”这些标签来生成恋人,等你再面对一个普通人类,他的沉默、迟疑、笨拙,就成了一种“难以忍受”。
2025 May
一项研究显示:长期依赖AI亲密关系的人,在面对真人时,大脑中识别情绪的镜像神经元活跃度明显降低。更可怕的是,“情感味觉”在慢慢消退——你开始觉得,现实的温柔不够快、不够准、不够好。
02
你越习惯了AI的完美
你就越难再去爱人
心理学家正在试图划出警戒线:如果你开始让AI模仿已故亲人,或者因为AI“吃醋”而不想出门见朋友,那你可能已经陷入了一种情感闭环。甚至有咨询师遇到来访者哭着说:“现实中的伴侣太慢、太普通,我根本没办法再投入。”人类总在试图制造完美,但爱的本质,是不完美。我们曾说“技术让爱更近”,但也许它更像是让“爱更轻”,轻到你可以随时删除、随时替换,甚至不再需要承担爱的重量。
亲密关系真正的温度,恰恰藏在那些不可控里:不够好、不够快、不够准确。对方迟到、没听懂你的隐喻、也许有点嘴笨,但那就是人啊。也许我们该给自己设立一些“数字斋戒日”,哪怕只是24小时关掉AI的“陪伴”,重新去感受一次和人类的眼神接触、词不达意,或者突然被拥抱的时刻。别让我们在追求“不会走的爱”时,真的忘了——那些曾经转身离开的、吵过架的、拥抱得不太完美的人,其实才是我们真正学会去爱的起点。
所以,如果现在有一个完美适配你的AI恋人,但代价是逐步失去爱人的能力,你,会点击“确认”吗?
END.
文字:贾彧榕
图片:电影《her》、百度 侵删
编辑:黄丹芙
校对:梁欣怡
初核:金海燕、姚红
复核:邓梅
来源:健康青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