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竟,东来哥一直是胖东来的灵魂人物,是这个乌托邦式企业的主心骨。
胖东来和柴怼怼的大战终于迎来大结局!
从抖音热搜、舆论漩涡一路打到监管审查、法院起诉。
直到昨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发声:
“我非常想我今后跟胖东来企业没有任何关系”
图源:抖音@胖东来于东来
不止是笔者吓一跳,一众网友也表示:
“东来哥没必要为了一次舆论而闹的脱离胖东来。”
毕竟,东来哥一直是胖东来的灵魂人物,是这个乌托邦式企业的主心骨。
此前,于东来扬言,如果不处理谣言,或将关闭胖东来,如今又放话自己要脱离胖东来。
而就在近日,乱咬胖东来的柴怼怼在近日终于收到了法律的制裁, 被法院冻结600万!
与此同时,东来哥也在今早发抖音表示:
“无论任何方式,这条路我会一直走到最后......”
图源:抖音 @胖东来于东来
真相揭晓
胖东来被误读了
回顾这场风波的源起。
4月初,抖音博主柴怼怼 (本名柴向前) 发布多条视频,指控胖东来销售玉石“牟取暴利”,甚至质疑其背后存在偷税行为。
图源:B站
他声称, 胖东来几百元进货的玉石能以数万元高价售出,借此引导大众认为“良心企业”的背后另有隐情。
这些内容迅速吸引了大量流量,柴怼怼的粉丝数短时间内暴涨至28万,直播间人气激增,个人带货销量也随之暴涨。
图源:抖音
这种操作路径对很多自媒体人来说并不陌生: 用“正义”之名制造质疑焦点,用所谓“揭露”的外衣掩盖流量变现的实质。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选错了对手。
胖东来,一个以“服务透明”“员工幸福”和“行业良心”著称的企业,第一时间便做出回应:不仅公开2025年第一季度的和田玉销售数据 (占总营收仅0.34%,毛利率为15%—16%) ,
图 源:胖东来商贸集团
还提交税务记录、采购台账和第三方鉴定证书,甚至主动配合许昌市场监管局接受实地审查。
事实很快说话: 监管部门确认,胖东来销售的4177件和田玉商品进货手续齐全,明码标价,鉴定资质齐全,毛利率与同行基本持平。
对于所谓“暴利”指控,监管结果直接击碎了柴怼怼的核心论点。
对此,有网友表示:
“ 你怀疑就自己拿出证据,而不是你怀疑然后让被怀疑的对象自证清白。谁质疑谁举证。
你拿不出证据就是诽谤,拿出证据但是证据不对就是诬蔑,要被反坐,你告人家什么罪名你自己也要承担什么罪名的罪责,这才能从根源解决诽谤、诬蔑、碰瓷这种事的发生。
你说我撞了你,那拿出证据,而不是让我证明我没撞你。我去扶你是我身为正常人有良善之心、有仁爱之心,而不应该是,不是我撞的我为什么去扶 ”
与此同时,他过往的“黑料”也被网友挖出: 2010年因故意伤害罪入狱,其自营玉石产品也被质疑染色售卖。
而最令人愤慨的是,他在视频中嘲讽曾发生火灾的胖东来门店,并对创始人于东来进行侮辱性攻击,毫无底线地揭疤,只为博眼球。
电商最前线认为,流量可以创造财富,但不能颠倒黑白;网红可以监督企业,但不能违背良知。
不能让于东来寒心
胖东来高管含泪发声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事件发酵的一大原因在于,“柴怼怼”的爆料视频并未因缺乏数据被第一时间拦截,
而是随着流量发酵屡次登上平台热榜。
而在五月初, 于东来多次亲自发声,胖东来方面宣布起诉!
@抖音黑板报才于5月3日晚发布处理通告,称共29条视频 涉嫌侵权、内容下架, 并限制账号投稿权限一个月。
此时,距离“柴怼怼”首次发布相关视频,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 在这段“无人审核”的时间里,公众如何辨识真假?企业又如何自证清白?
更何况,“柴怼怼”的视频内容多以“画外音+商品实拍+配字幕”的形式呈现,辅以激烈措辞与带情绪口吻,哪怕没有实质证据支撑,却能瞬间引导观感偏差。
图源:B站
当“质疑”成为一种低门槛流量入口,当“炒作”得以变现获利,我们离真相就只会越来越远。
“柴怼怼”的账号虽然目前内容清空,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未真正结束。
于东来团队多位高管在5月18日联合发声时均强调,“事件已持续一个半月,企业员工压力巨大、舆论污蔑持续扩散,企业正常经营受阻。”
高管刘改敏表示,自 3 月 30 日,柴怼怼事件发展到今天,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柴怼怼的言论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毫无底线的炒作赚取流量,并主观猜测推断,恶意诬蔑,毫无做人的基本底线和原则。面对造谣、诬蔑、诽谤行为,胖东来人绝不妥协,善良的正义不容亵渎和伤害。
高管申红丽更是一度哽咽落泪,
直言 :“希望让好人不必以死明志, 让坏人不能再无法无天。”
如果平台不设防、监管机制不进场,那所谓“舆论监督”就会变成“伤害免责”。
当企业的声誉可以被“非真实陈述”击穿,当一个品牌要靠“全网自证”才能恢复清白,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定义: 什么是监督边界?什么是恶意泼脏水?
或许,这也是胖东来执意提起诉讼、并向“柴怼怼”索赔500万元的真正用意——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划线”。
这条线不仅是给造谣者的,也是给平台的,更是给公共舆论场的。
做厚信任
比做薄成本更重要
真正难的,不是省成本,而是保住信任。
胖东来到底有没有“被黑”?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已经不是最关键的。
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 是为什么当一个企业已经足够透明、足够守信,仍然会被“无中生有”地攻击?
胖东来过去之所以被称为“商业良心”,并非靠某一项单独的福利政策,而是靠一整套与主流商业逻辑相悖的坚守: 员工高薪、节假日休息、不逼销售、不靠价格战。
图源:微博 胖东来员工福利
试问,哪一项不是“自找麻烦”?
但也正是这些看似不合时宜的选择,构成了它最珍贵的品牌气质, 可信、可感、可敬。
这正是胖东来在舆论风暴中被如此多人力挺的原因。在这个过度包装、缺乏真诚的市场里,它是少有的“用原则做生意”的公司。
换句话说,它不是靠薄利在卷利润,而是靠“做厚信任”赢得未来。
“希望网络平台和自媒体能够建设更高品质的分享,而不是没有底线的攻击与炒作。”
这句出自胖东来高层的话,不是委屈,也不是抱怨,而是一种集体呼吁:我们是否还有能力守住舆论空间的“最低良知”?
是否还有勇气为那些“不是靠营销而是靠实干”的胖东来说一句公道话?
胖东来能撑过这一波,是它多年积攒下来的消费者信任起了作用。
但话说回来,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有这样的底气。
写在最后 ,
真正的正直,往往不喧哗;真正的善意,也从不张扬。
在这个逐利成风的时代,坚持良心做事的人看起来有些“不合时宜”,但正是这种“不合时宜”,才显得尤为珍贵。
图源:抖音@胖东来
把顾客当人、把员工当家,把良知当底线,不是因为他必须如此,而是他愿意如此。
能赚的钱不全装进自己口袋,而是想着如何与员工共享、与社会分担,这不是能力问题,是格局选择。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荆棘丛中走正道,但总有人选择擦亮一盏灯,照亮人心,也照亮这个复杂世界的一角。
来源:财经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