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为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涵,创新文化服务形式,新城区长乐西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与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结对共建,创新推出“电宝梦工厂”儿童科创项目,以清单制和项目化方式,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果叠加”,持续探索技术温度与文明实践的深度
近年来,为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涵,创新文化服务形式,新城区长乐西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与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结对共建,创新推出“电宝梦工厂”儿童科创项目,以清单制和项目化方式,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果叠加”,持续探索技术温度与文明实践的深度对话,撬动社区内生发展的无限可能。
破界:
当“电力基因”植入文明实践肌体
随着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文明实践活动想要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必然要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探索更权威、更专业、更新颖的角度和形式,这是摆在长乐西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必须答好的一张答卷。
当需求导向明确之后,寻找资源的目光便开始了聚焦。国网西安供电公司既是长乐西路地区乃至新城区的骨干企业,也是全国文明单位,技术实力雄厚、实践氛围浓郁,尤其在电力、环保等领域具备丰富资源,是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因和沃土。
经过商讨对接,双方一拍即合,立足阵地建设、资源集聚、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以区域内资源、技术、文化等为基础,以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打造“电宝梦工厂”儿童科创项目,通过开展电力知识科普、沙盘演绎节能社区模式、绿色生活课程研学等,探索出社区营造的“内生式发展”共创模式,也找到了专业技术与文明实践痛点的“转化密码”。
什么是“电宝”?这是国网西安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婷专门为电力科普系列课程设计的卡通形象代言人。“电宝”的原型即电荷,灵感来自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战国小刺猬,头戴兽面纹紧箍纹饰,可爱又危险,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电宝”的前世今生,平时高耸的高压电塔、上天入地的电力工作者等也通过卡通化的形象,成为“电宝梦工厂”的家族成员。
为了让“电宝梦工厂”儿童科创项目在地区落地生根,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00平方米活动空间,以做原创、强引领、建渠道为核心,将“电力基因”融入实践项目,量身打造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科技含量高的优质活动内容,进一步提升了文明实践广度与深度。
共生:
在“蜂窝式”服务里氤氲文明新风
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圆心,通过空间再造和内容创新,催生了“电宝梦工厂”项目的“蜂窝式”服务模式,聚焦群众所需所想,立足电力科普、零碳实践与文化赋能三大维度,构建起立体化文明实践体系。
趣味科普童心探电。“电宝梦工厂”团队的老师们通过研发电力主题类系列科普课程,将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通过一个个电力相关的小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问题探索、思考,每次科普课程后,老师们还通过杆塔模型、电缆构造模型、绝缘子、触电实验、短路试验以及各类手工课程等,以生动直观的演示和通俗易懂的讲解,将“电”带到课堂上。
绿色创想社区零碳,为生动展现零碳电力的产生、传输、储存和使用过程,“电宝梦工厂”的老师们,以及西安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以电建社区露台为载体打造“零碳沙盘”,规划有太阳能滴灌设备联动、雨水收集装置、光能及游乐设施动能回收、新能源电力供应等系统。为了让沙盘“活”起来,还专门设计了针对露台的零碳课程,即通过亲子家庭认领种植的模式打造楼顶的“益亩农场”,该模式依托光伏板打造全过程智能菜园系统,形成了从种植到义卖再到餐桌的“零碳动线”,被居民们称为“用科技种出的菜香”。
文化赋能心智成长,针对低幼龄儿童,团队老师们原创科普绘本,设计“益亩书香”项目,通过打造儿童友好阅读空间、培育社区在地阅读志愿者力量、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普启蒙活动,让儿童在阅读中积累自然知识、提升语言表达与创造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家长的阅读教育理念和协助能力,帮助解决亲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树立家庭教育科学理念。
此外,“电宝梦工厂”还结合春节、端午、中秋、暑期、寒假等时间,推出了历史文化系列科普课,并不定期邀请儿童参与分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历史文化传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蝶变:
解码“电宝模式”可持续生长的核心密码
为了破解以往文明实践项目在团队建设、志愿者培育、群众参与度等方面的困境,“电宝梦工厂”着力推进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生长”转变,有效推动文明实践项目“可持续发展”。
多元力量打造过硬团队。项目充分发挥国网西安供电公司人力资源优势,将“西安好人”张婷等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热情的在职员工培育成项目发展的中坚技术力量。同时在西安高校吸引招募一批电汽、动力等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常驻志愿者参与设计和活动开展。此外,在“电宝”团队的带动下,长乐西路地区涌现出一批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儿童科创教育的“故事妈妈”,她们有的是全职主妇、有的是社区达人,但都是在电宝的文明实践活动中被吸引、被激发。这些力量的不断涌现和支持,“电宝”将个体经验转化为系统性知识资产,确保创新成果不会因人员更迭而流失,保持了团队人员的稳定性和知识内容的传递性。
自治闭环实现正向输出。在项目化的运营中,“电宝梦工厂”逐渐形成了“实践产生资源-资源激发参与-参与创造新价值”的正向循环模式,比如,亲子家庭在“益亩农场”种植的蔬菜,一部分捐给社区困难家庭,另一部分反哺“农场”,剩下的注入“技术创新基金”,基金又将投入用于下一轮的蔬菜种植,同时也鼓励了更多人参与环保播种,这既能激发群众参加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引发更多人关于环保、治理的共鸣和反思,社区粘性得到有力提升。
体系内容构建实践矩阵。“电宝梦工厂”自运行以来,街道就支持其申报成社会组织,具备了承接项目的能力和资质,随后通过共建共商,系统谋划了电宝的内容体系,即利用户内户外2种形式,能源主题、文化主题、环保集市主题、心灵成长沙龙4个基础类活动,新能源课题研究、社区主题原创绘本2个探索类活动为中心,立足这样的主线不断开枝散叶、细分延伸,每一次新活动都探索着新形势、实践着新方向、结交着新朋友,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共同思考探索,赋予了“电宝”无限可能。
“电宝梦工厂”儿童科创项目,这场始于电力技术赋能的实验,最终目的是让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中心的为民服务阵地成为文明传承的活态载体,它以实践证明,新时代文明建设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框架,让企业技术资源找到落地的接口,让居民参与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下一步,长乐西路街道将继续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优质阵地,整合多方服务资源,擦亮“电宝梦工厂”志愿服务品牌,以喜闻乐见、有趣有益的活动,不断满足地区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来源:西安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