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莉教授解析CKM综合征:争议与机遇并存的跨学科管理新篇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8:33 2

摘要:在医学不断发展与细分的当下,跨学科研究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作为近年提出的重要医学概念,揭示了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和代谢紊乱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焦点领域。为提升我国慢性肾脏病管理水平,第24届北京肾

在医学不断发展与细分的当下,跨学科研究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作为近年提出的重要医学概念,揭示了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和代谢紊乱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焦点领域。为提升我国慢性肾脏病管理水平,第24届北京肾脏病学术会议于2025年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日友好医院的卓莉教授在《CKM综合征——跨学科管理的新篇章,还是概念泡沫?》主题演讲中,系统梳理了CKM综合征的诞生背景、争议焦点、临床价值、实践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新兴领域提供了全面而专业的视角。

专家简介

卓莉 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后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第11届)

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常委兼秘书

北京市肾内科与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副秘书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评审专家

CKM综合征:从发病机制到精准管理的全面认知

2023年10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表了关于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的建议,将CKM综合征定义为一种健康紊乱,由肥胖、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之间病理生理相互作用导致的全身性疾病,是以功能失常的脂肪细胞为中心,包括炎症、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内皮功能不全所致心血管、肾脏疾病的疾病综合体,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较高的不良心血管结局风险1。

发病机制方面,CKM起始于脂肪组织功能失调与异位沉积,中心病理过程包括四大驱动因素:炎症、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功能障碍。心-肾交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通过神经激素激活与血容量扩张,导致心衰加重和肾功能进一步恶化1。

CKM提出了明确的分期系统,强调从初级预防到终末期疾病的全周期管理(图1)。分期标准综合考虑了代谢风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事件,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框架性指导1。

图1 CKM分期

CKM,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VD,心血管疾病; CKD,慢性肾病; T2DM,2型糖尿病;KDIGO,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HF,心衰;CHD,冠心病;PAD,外周动脉疾病

0期:理想心血管健康

目标:维持健康指标(血压、血糖、血脂正常)

措施:青少年期学校/家庭健康干预;终身控制体重,避免随年龄增长发胖

1期:体重管理

目标:减重5-15%,改善代谢

措施: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或代谢手术(BMI≥35)

2期:风险因素控制

目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CKD

措施:

3期:亚临床疾病干预

目标:延缓进展为临床疾病

措施:

动脉粥样硬化:冠脉钙化评分≥100,强化他汀+阿司匹林

心功能减退:ACEI/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衰

4期:临床疾病治疗

目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

措施:

心血管病:个体化手术/药物(如血运重建)

肾病:透析或肾移植准备

CKM综合征争议焦点:科学突破还是概念包装?

卓莉教授指出,CKM综合征作为一种新型疾病概念,在临床上尚存争议。第一个争议焦点是其本质是真正的科学突破还是仅仅为概念包装。在命名逻辑上,有专家认为代谢异常应是"因",心肾病变是"果",建议更名为"代谢相关性心肾综合征(MACKD)",认为当前命名存在因果倒置问题,可能误导临床诊疗方向。另有专家质疑,糖尿病、CKD等已是独立疾病,将其合并为综合征可能混淆诊疗逻辑。这种模糊定义可能导致临床实践中难以精准把握治疗重点,特别是当不同器官系统治疗目标存在冲突时。

另一个争议焦点是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CKM与传统的代谢综合征(MS)存在明显相似性,均以代谢紊乱为核心,关注心血管结局。但两者也有重要差异:CKM更聚焦心肾结局,提出明确分期;而MS则泛化代谢异常对全身的影响2,缺乏针对性干预框架。有专家质疑CKM是否只是MS的"心肾特供版",缺乏独特价值。支持者则认为CKM的分期管理路径清晰,能更好推动早期心肾保护,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方向。

与代谢综合征相比,CKM聚焦心、肾、代谢三轴互动

心肾代谢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是当前临床关注焦点之一,卓莉教授认为CKM聚焦心、肾、代谢三轴互动,弱化对肝、脑、生殖系统的影响,这种专注有助于深入研究心肾代谢疾病的病理机制与治疗策略。相比之下,MS泛化代谢异常对全身影响,涵盖心、肾、肝、脑等多器官疾病,更适合广泛筛查。

与代谢综合征(MS)相比,CKM的优势在于分期管理路径清晰,能推动早期心肾保护;而MS的优势在于能预警多器官风险,适合基层广泛筛查。

CKM综合征临床价值评估:潜在优势与实施痛点

卓莉教授指出,CKM综合征强调了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和代谢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在跨学科整合方面,推动内分泌、心血管、肾脏科协作,如建立多学科会诊流程,可打破学科壁垒,提升诊疗效率。已有案例显示这种协作能优化治疗方案,减少重复检查与治疗冲突。

其次,在药物革新方面,CKM强调优先使用具有心肾获益的药物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这些药物能兼顾代谢控制与心肾保护,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尽管有潜在优势,CKM在临床实施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诊断标准模糊:缺乏量化指标,易导致过度诊断,增加医疗资源浪费风险。

科室目标冲突:如内分泌科注重血糖控制(HbA1c

患者认知负担:复杂命名降低依从性,调查显示许多患者不理解"综合征"含义,影响治疗配合度。

专科协作壁垒:不同科室考核指标各异(如血糖达标率vs心衰再住院率vs eGFR下降速度),缺乏统一目标。

CKM综合征的临床转化瓶颈与创新解决方案

随着CKM的患病率持续攀升,其跨学科综合管理已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路径3。尽管《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4。为CKM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重要指导,但临床实践中,CKM跨学科管理仍然面临多重现实障碍:

治疗目标冲突:不同专科对血压、血糖等关键指标的控制目标存在分歧。如CKM2期患者的血压目标值,肾脏科建议

学术评价困境:跨学科研究成果常面临归属难题,CKM相关论文可能被期刊拒稿,因被认为"既非纯心血管也非纯代谢领域"。

证据标准差异:心血管科依赖RCT证据(如强调他汀类药物在CKM3期的地位),而代谢科更关注真实世界数据(如GLP-1RA的减重效果)。

基层实施困难:基层医疗机构缺乏CKM协调员,难以落实跨学科随访;各专科电子病历系统互不兼容,信息难以整合。

预测模型缺失:缺乏"代谢-心-肾"联合预测模型,导致分期管理精准度不足。

卓莉教授提出,为使CKM跳出"概念泡沫",需要多方面的突破

规范化命名与定义:牵头制定代谢相关疾病分类标准,统一命名与定义,减少争议,明确CKM的临床定位。

高质量证据积累:开展CKM注册研究,通过队列验证分期预后,为临床应用提供坚实依据。

技术赋能:开发AI工具辅助多器官风险评估,如代谢-心-肾联合预测模型,提升诊疗精准度,弥补人力不足。

试点示范:在区域医疗中心建立CKM示范单元,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基本概念、自然病程的理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总结

卓莉教授总结到,CKM的争议反映了当代医学面临的普遍挑战:如何在专科细分的背景下实现系统整合。这场争议正推动代谢性疾病管理从"单一器官"走向"系统整合",促进跨学科合作,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必须警惕以"新概念"掩盖旧问题的风险。学术界应回归疾病本质,优先解决代谢紊乱的共性机制;临床界则应以患者结局为中心,而非纠结于概念之争。只有通过学术与临床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CKM综合征从争议走向成熟,真正造福患者。

审核:卓莉教授

参考文献

1.Ndumele CE, et al. Circulation. 2023 Nov 14;148(20):1636-1664.

2.Nicholas WSC, et al. Circulation. 2025 Jan 7;151(1):98-119.

3.Neeland IJ, et al. Am J Manag Care. 2024 Dec; 30(10 Suppl):S197-204.

4.夏经刚,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 23(3):193-228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