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在高端母婴护理品牌圣贝拉坐月子的价格,它被称为"月子界爱马仕",吸引了包括戚薇、唐艺昕等明星在内的一众中产以上用户。
铅笔道作者 | 海有梦
28天套餐,起步价13.88万元;高端套餐50万元。
这是在高端母婴护理品牌圣贝拉坐月子的价格,它被称为"月子界爱马仕",吸引了包括戚薇、唐艺昕等明星在内的一众中产以上用户。
2025年5月,圣贝拉正式启动港股IPO。
圣贝拉以独特的"五星级酒店+全护士制"轻资产模式,不仅快速扩张出中国最大的高端月子中心网络,更吸引了腾讯、高榕资本等明星机构的资本加持。
然而,在另一面,是中国出生率连年下滑至6.39%(2023年)的行业困境,以及消费降级背景下高价月子服务的需求拷问。
01
圣贝拉创始人向华,是一位80后。牛津大学生物工程硕士、曾任职于瑞士银行香港分行。在7年投行工作中,向华参与了包括和睦家、平安好医生等在内的国内大部分私立医院上市IPO、门诊并购项目。
2017年,他以"高端酒店+全护士制"模式切入母婴护理赛道,耗时半年说服杭州柏悦酒店合作,让产妇在酒店坐月子,由专业护士照顾,打破以月嫂为主的传统行业格局。
据福布斯报道,在起步阶段,向华还与合伙人亲自跑学校、酒店,联系海外医疗顾问。在护理学校的招聘现场,向华摆起地摊,拿出大喇叭吆喝招人。
向华精准捕捉到90后高净值人群对"去家庭化"产后服务的需求,将月子中心嵌入瑰丽、柏悦等奢侈酒店,定价对标五星级套房——例如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女王套餐"38.88万元,新加坡嘉佩乐别墅套餐高达179万元。
截至2024年6月,圣贝拉已在全球20多个城市布局72家高端月子中心(58家自营),覆盖一线至下沉市场。
附圣贝拉业务明细表:
02
在市场层面,圣贝拉以2023年超高端月子中心收入计算位居行业第一,2024年上半年市场份额达1.0%。
通过与柏悦、华尔道夫等顶级酒店合作,其"奢华月子"2023年客户推荐率达36%,自有渠道销售占比显著。
但财务表现却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2021-2023年销售额从3.90亿元增至7.75亿元(涨幅99%),营收从2.59亿元增至5.60亿元(涨幅116%)。
值得注意的是,其同期亏损分别为1.22亿、4.12亿、2.39亿元。
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3.58亿元,但2024年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4.80亿元。
亏损主因是营销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2021-2024年上半年租金及相关成本累计3.9亿元(占销售成本37%),销售及分销费用从0.33亿元增至0.82亿元。
03
圣贝拉的“酒店即场景、护理即奢侈品”策略,一开始并没有太多投资人“买单”。当时的投资人对“月子中心+高档酒店”的直营化模式不太“感冒”,大都认为其计划的增长速度太慢,品牌定位太高,全国化的品牌很难实现。
随着90后、95后成为母婴市场的主力消费者,圣贝拉模式逐渐得到认可。投资机构也转变了态度,这其中不乏腾讯、高榕创投、中国人寿等知名机构。
自 2017 年成立以来,其已完成 7 轮融资,累计募资超 3 亿元。其中,腾讯在 2021 年 C 轮领投 1.5 亿元,持股 11.61% 成为最大机构股东。
到了2022年底其完成C-3轮投资,这其中,太古地产旗下雅畔投资2000万元认购0.7%股权,将圣贝拉的估值推高到30亿元。
向华曾对媒体称,他们的目标是达到百亿级别。
此外,通过资本杠杆,圣贝拉展开收购扩张。2021 年收购月子餐品牌广禾堂,2023 年战略投资杭州美华医院,2024 年入股香港媒体公司 Nexus Media,构建 “服务 + 产品 + 医疗” 的生态链。
04
圣贝拉所处的母婴护理赛道,正经历“高端化加速”与“新生儿锐减”的剧烈撕裂。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高端月子中心市场规模从2018年142亿元增至2023年3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2.7%),超高端板块增速更达31.5%。
然而,这仅是存量市场的结构性迁移。同一时期,中国新生儿数量从1523万暴跌至902万,传统母婴消费规模收缩超40%。
这种矛盾也催生行业畸形竞争。
一边是圣贝拉、爱帝宫等头部企业疯狂“跑马圈地”(爱帝宫提出“五年五十城”计划),另一边却是区域性品牌批量倒闭。2024年,福建静憩轩、广东仕馨等中端月子中心接连爆雷,甚至全款预付20万元的客户亦陷入维权困局。
更深的隐患在于供需错配。
一线城市五星级酒店月子中心覆盖率已超40%,但二线城市高净值客群支付意愿存疑。
苏州、宁波的“小贝拉”门店虽将套餐价格降至6.8万元,入住率仍低于一线城市15个百分点。
而试图破局的海外扩张(新加坡、美国门店)收入占比不足5%,文化差异与需求培育成本让全球化故事难以为继。
05
圣贝拉的亏损并非偶然,而是行业通病的放大镜。
单店年均租赁成本超150万元,一线城市核心地段酒店租金年涨幅8%-10%,如杭州柏悦酒店日租金3000元,28天套餐中35%收入需支付给酒店方。
人力成本方面,"1对1护理+医疗团队"模式推高支出,资深护理师年薪超50万元(较行业溢价40%)。
合规风险更不容忽视:北京贝康泽恩因无证行医被罚,广禾堂虚假宣传遭处罚,收购的"悦阁"月子中心引发维权金额涉及数万至数十万元的集体诉讼。
行业监管真空下,月子中心的服务边界模糊成为潜在隐患。
06
资本对圣贝拉的追捧,本质是对"她经济"生命周期的押注。腾讯借其打通母婴社群运营,国寿布局养老护理衍生场景。
但早期投资者已显露撤退迹象,高榕资本2023年套现2100万元,昆山唐陆也多次减持圣贝拉的股份,其中一次约1315万元。
对赌协议压力下(若2025年前未上市,大股东需回购本息),圣贝拉能否突破标准化服务、成本重构与合规化运营三重关卡,将决定其港股IPO后的真实价值。
当资本退潮,这场围绕生育、消费与阶层的商业实验,终将回归最朴素的真理:盈利,才是对用户价值最诚实的度量。
来源:铅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