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控制灯光、电视、冰箱,早就不稀奇了。现在,连车也快变成“手机的外设”。苹果最近正式发布了新一代车载系统——CarPlay Ultra,不仅让车主在车里继续用熟悉的iPhone界面,还把操作范围拓展到了仪表盘、空调、座椅这些核心部分。
手机控制灯光、电视、冰箱,早就不稀奇了。现在,连车也快变成“手机的外设”。苹果最近正式发布了新一代车载系统——CarPlay Ultra,不仅让车主在车里继续用熟悉的iPhone界面,还把操作范围拓展到了仪表盘、空调、座椅这些核心部分。
这次更新,不只是“更好看”,而是让手机真正参与了车辆控制,甚至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车机系统。
以前的CarPlay,更像是个外挂——能播歌、能导航,但核心操作还是得用原厂系统。CarPlay Ultra变了,不再只是“投屏美化”,而是深度整合到整车系统里。
比如仪表盘,现在能显示导航、音乐、车辆状态等内容。中控方面,也不再只是点点歌、切切地图,空调温度、座椅通风这些功能现在也能通过CarPlay Ultra控制。甚至连仪表盘的样式都可以换,苹果一口气做了12套风格,车主可以按喜好切换。
简单来说,插上手机,车就“变脸”了——不仅界面是苹果风,操作逻辑也是熟悉的那一套。
这套系统的运算核心,其实不在车上,而在你的iPhone里。车机屏幕更像是个“显示器”,所有计算、交互都交给手机来完成。这种设计带来了明显的流畅度提升,实测比传统车机快了不少。
但也有代价。要用CarPlay Ultra,你必须用iPhone 12以上机型,系统要升级到iOS 18.5。也就是说,手机性能直接决定了你在车上的使用体验。
这次首发支持CarPlay Ultra的是阿斯顿马丁,听起来不奇怪——毕竟这是个愿意尝试新技术的豪华品牌。不过出人意料的是,现代、起亚、捷尼赛思也出现在了支持名单里。
这些品牌普遍价格亲民,说明苹果也在尝试把CarPlay Ultra推向更广的市场。现在,在北美市场,新款阿斯顿马丁车型已经可以体验这套系统,未来一年内会陆续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品牌。
不过,老车主暂时没什么机会。2018年前的车型几乎都不支持升级,即便是后来几年生产的车,也得看车企是否推送OTA更新。
除了视觉和交互上的改变,CarPlay Ultra还加了不少实用功能:
空调、座椅加热/通风等直接可控
主界面支持App小组件,比如显示胎压、电池健康
界面支持个性化主题,品牌风格统一
支持杜比全景声,音响体验更好
有用户尝试播放空间音频时,连座椅震动都跟着节奏走,沉浸感更强。这对于喜欢音乐的车主来说,是个不小的提升。
目前来看,CarPlay Ultra只在北美市场上线,国内用户暂时还不能使用。主要是数据安全的问题,苹果希望把一部分控制数据上传到美国服务器,这在中国是不被允许的。是否会推出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版本,目前还没有公开说法。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这次苹果的合作车企里,没有出现BBA(奔驰、宝马、奥迪)。不少人猜测,是因为他们已经投入巨资研发自家系统,不愿完全交出控制权。
但这也带来了尴尬。比如宝马的iDrive系统,被用户吐槽操作太复杂,而CarPlay Ultra的界面和逻辑,显然更容易上手。相比之下,一些用户甚至更愿意为了CarPlay而换车。
首批试用者给出了不错的反馈,有人直接表示:“用了CarPlay Ultra之后,才意识到以前的车机有多糟糕。”
但也有不满的声音,比如每月9.9美元的订阅费,就引发了不少争议。有用户调侃:“下次是不是连开车门也要付费?”不过站在车主角度,尤其是那些本来就买得起阿斯顿马丁的人来看,这个价格并不算什么。
甚至在加拿大,有人成功把CarPlay Ultra装进了一辆1997年的福特老车里,虽然功能有限,但车的二手价格直接涨了两万加币。车商也开始在广告中强调:“支持CarPlay Ultra”,比“无事故”还吸引人。
各家车企反应CarPlay Ultra的发布,确实让一些车企感到压力。
有国产品牌工程师私下评价:“功能我们也有,但苹果做得更精致。”华为、理想、小米这些厂商虽然有自家的智能座舱系统,但在设计、生态联动上,和苹果还是有差距。
更有趣的是,有些车主尝试“破解”CarPlay Ultra,比如小米SU7车主在群里传教程,希望能实现投屏兼容。显然,这场系统之争,还远没到定局的阶段。
CarPlay Ultra不是简单的UI更新,而是一种思路上的转变——从“车企做系统”,到“手机主导一切”。这背后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产品逻辑:一种是封闭而复杂,另一种是统一而开放。
苹果这次推出CarPlay Ultra,可能只是个开始。未来是不是会有更多厂商跟进?是不是每台车都会像手机一样,支持“操作系统升级”?是不是连买车,也要看它支持不支持iPhone?
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智能车载系统的竞争刚刚开始。
来源:友建钟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