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4000万!黄子韬的卫生巾卖爆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17:38 2

摘要:5月18日晚,黄子韬主理的卫生巾品牌“朵薇”上线发售,在首场直播中交出了“30分钟售罄50万单,1晚销售额破4000万元”的亮眼成绩。

5月18日晚,黄子韬主理的卫生巾品牌“朵薇”上线发售,在首场直播中交出了“30分钟售罄50万单,1晚销售额破4000万元”的亮眼成绩。

其抖音官方旗舰店销量迅速突破126万单的同时,还出现了原价49.8元的组合装在二手平台被炒至150元的溢价转卖现象。

对此,有人惊叹于明星流量的变现威力,有人质疑男性跨界女性刚需品的专业性,更有人好奇:这个声称“赌上全部信誉”的男人,能否撕开卫生巾行业的暴利黑幕,重塑这个千亿市场的信任体系。

朵薇的爆火密码

在朵薇的发布会现场,黄子韬公布了产品定价:62片组合装49.8元,124片组合装99.8元,单片成本约为0.8元。

不仅价格比苏菲、高洁丝等头部品牌低了约20%-30%,而且打出了“医护级认证”“17项国家检测”“菌落总数为0”等多个卖点。

另外,黄子韬的透明化理念真的实现了:生产流程24小时直播监控、扫码可溯源、工厂环境开放预约参观,他甚至放言,欢迎消费者随时来“挑刺”。

不得不说这一点迅速击中了女性的痛点。数据显示,朵薇首场直播吸引了超800万人围观,在首批50万单组合装售罄后,追加的20万单预售也在10分钟内被抢空。

●图源:抖音

据品牌方透露,目前3条生产线的日产量为300万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即便如此,仍需实行每日分时段限量补货,足见市场需求的火爆。

朵薇计划年底前扩至12条线,届时日产量或能达到1200万片。

有网友认为黄子韬在搞饥饿营销,品牌客服对此回应称,真的是库存不够,还晒出了工厂的实时生产画面。

朵薇在二手平台的溢价转卖现象,侧面印证了产品的市场热度。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留言:“抢了三次才买到,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

黄子韬本人则是通过短视频以及直播呼吁大家,理性消费、抵制黄牛,强调朵薇正品只在官方旗舰店发售,谨防上当受骗。

在3·15晚会曝光卫生巾行业废料翻新、菌落超标等乱象后,消费者对传统品牌的信任大打折扣。朵薇的爆火,其本质更像是一场精准的信任营销。

黄子韬以明星身份背书,叠加妻子徐艺洋亲测、工厂全资收购、自动化率90%等标签,构建起了“非贴牌、真自研、严品控”的品牌形象。

就像一位消费者说的那样:“至少他敢把工厂镜头全打开,这份底气就比很多遮遮掩掩的品牌要强。”

男性入局女性刚需

争议背后的行业破局者逻辑

事实上,黄子韬这场备受瞩目的商业冒险,从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争议性。在其宣布做卫生巾时,“男性真的懂女性需求吗”、“明星跨界是不是玩票”等质疑声早已此起彼伏。

而作为“首席体验官”的徐艺洋,则成为了关键的信任支点。

黄子韬透露,妻子在立项之初就劝他:“做这个吃力不讨好,万一出问题怎么办?”

但在经过近一年的产品试用后,徐艺洋从反对者变成了代言人。这种从质疑到认同的转变,被包装成“女性视角把关产品”的叙事逻辑,试图消解“男性主导女性用品”的天然隔阂。

●图源:微博@黄子韬

朵薇的背后站着3个男人——黄子韬、直播电商巨头遥望科技CEO谢如栋、卫品行业老兵吴跃,他们形成了“流量+渠道+生产”的组合拳。

谢如栋负责渠道拓展,并计划于6月铺设线下商超;吴跃把控生产,其所在的千芝雅曾是米菲纸尿裤代工厂(虽已退出股份,但行业经验仍被视为重要资产);黄子韬则承担品牌的人格化角色,将个人IP与“透明化改革者”形象深度绑定。

谈及入局初衷,黄子韬曾多次提及卫生巾行业乱象,他声称项目启动于2024年10月,要早于今年的3·15,并非是在蹭热点。

而从商业逻辑来看,卫生巾行业的高毛利、低信任特性,或许才是真正吸引力。中泰证券数据显示,该行业平均毛利率可达45%,头部品牌如恒安国际毛利率更是超过63%。

与此同时,黑心棉、荧光剂超标等问题的频发,也说明市场急需破局者。

●图源:微博@央视新闻

黄子韬的愤怒与理想,恰好踩中了消费者对行业乱象的不满情绪。

他一边痛赚黑心钱的人太恶心,一边承诺不偷工减料、不玩营销套路,这种真性情人设与传统品牌的精致话术形成了鲜明对比,成功吸引了一批愿意为态度买单的消费者。

千亿市场的鲇鱼

朵薇能否掀起行业变革

要理解朵薇的行业冲击,需先看清中国卫生巾市场的现状。

2024年,中国卫生巾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00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1500亿元,并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而看似繁荣的背后,伴随着触目惊心的质量问题。据3·15晚会揭露,山东某企业以260元/吨的价格收购卫生巾残次品,徒手分拣后以7000元/吨倒卖;翻新产品菌落超标23倍,且涉及嫚熙、全棉时代等知名品牌。

更严重的是行业标准滞后,现行国标对回收料比例、微生物指标的限制较为宽松,直到今年7月的新国标才将加强管控。

●图源:微博@央视财经

另一方面,传统品牌的暴利逻辑加剧了乱象。以百亚股份为例,其卫生巾单片成本仅为0.1887元,终端售价0.42元,毛利率超55%,但营销费用占比高达25%。

也就是说,消费者支付的每片卫生巾中,有近三成是广告费,而用于原料升级的成本微乎其微。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高端化浪潮中,卫生巾价格不断上涨,质量却未见显著提升。

作为千亿市场的鲇鱼,朵薇采用的“透明化+低价”策略直击了行业痛点。

通过改建工厂、砍掉多层经销商、减少明星代言费用,把营销成本压缩至10%以内,进而将更多预算投入到原料升级方面:添加蚕丝纤维、维生素原B5、复配积雪草精粹等成分,主打一个敏感肌友好。

●图源:小红书@橘子汽水

目前看来,朵薇依靠去营销化、重产品力的路径,已与传统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

但它需面对的挑战同样严峻。卫生巾行业具有强用户粘性,头部品牌CR5超50%,护舒宝、苏菲等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七度空间、ABC等本土品牌把控中低端。

朵薇作为新玩家,需要在产品迭代、供应链稳定性、渠道渗透等方面持续投入。

另外,医护级认证只是团体标准而非国家强制,消费者更看重长期使用体验。男性团队能否真正理解女性需求,比如防侧漏设计、材质亲肤性等细节问题,仍需时间验证。

明星创业的长坡厚雪

是流量狂欢还是价值重构

从直播带货到亲身下场,黄子韬的身份转型折射出明星创业的新趋势:不再满足于贴牌赚快钱,而是深入产业链上游,试图以实业家形象建立长期信任。

这与陈赫开火锅店等案例一脉相承,其本质是个人IP从流量变现到价值共建的升级。

但卫生巾行业的特殊性,让其承载了更多意义。它不仅是一场商业实验,更是对“月经羞耻”“男性凝视”等社会议题的回应。

当黄子韬在发布会上大方谈论卫生巾设计细节时,当工厂镜头对准无菌生产线时,某种程度上他正在打破“女性生理话题不可言说”的社会禁忌,推动着行业走向透明化和规范化。

●图源:抖音

关于“是否蹭流量”的质疑,数据或许能给出部分答案:黄子韬宣布做卫生巾后,其社交媒体粉丝流失超46万,但首场直播吸引的超800万观众中女性占比为78%。

比起单纯的明星效应,消费者似乎更关注能否买到放心产品。

若朵薇能持续兑现“安全、透明、高性价比”的承诺,流量或将沉淀为品牌资产;反之,任何一次品控失误,都可能让消费者的信任大厦瞬间崩塌。

在这个女性健康需求被长期忽视的行业,我们既需要黄子韬这样的搅局者来打破垄断、倒逼改革;也需要更多企业回归产品本质,用技术创新而非营销套路赢得市场。

毕竟,卫生巾不是奢侈品,而是4亿女性的刚需底线。黄子韬这场商业冒险的终极意义,或许就在于让行业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用户价值。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