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瓦店的棚,瓦店的料,瓦店的蘑菇品质妙。”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瓦店镇瓦店社区食用菌产业基地,一排排智能温控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辉,棚内层层菌架上,圆润饱满的双孢菇如繁星般簇拥生长,馥郁清香扑面而来。种植大户王艳手持测温仪穿梭其间,仔细检查菌菇生长情况,并不时叮嘱
“瓦店的棚,瓦店的料,瓦店的蘑菇品质妙。”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瓦店镇瓦店社区食用菌产业基地,一排排智能温控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辉,棚内层层菌架上,圆润饱满的双孢菇如繁星般簇拥生长,馥郁清香扑面而来。种植大户王艳手持测温仪穿梭其间,仔细检查菌菇生长情况,并不时叮嘱工人:“喷水要均匀,出菇期温度必须精准控制在17到18度,这是品质的关键!”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的“蘑菇达人”曾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养猪大户。2005年,王艳投身肉猪养殖,凭借敢闯敢试的劲头和出色的管理能力,到2009年,她的养猪场生猪存栏量已达3000头。与天邦企业合作后,经营风险有效降低,也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与资金。2022年,王艳毅然转型,投资2000多万元,在瓦店社区流转土地,建成占地5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基地,其中包括78座智能温控大棚及冷库、储料仓等配套设施,开启了双孢菇种植的全新征程。
“创业之路满是艰辛!”王艳回忆道。为攻克种植技术难关,她带队远赴灵璧等地取经,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只为保障每一朵蘑菇的上乘品质。双孢菇种植对基料和环境要求严苛,她跑遍全县养牛场锁定优质牛粪,从河南等地购入高品质玉米芯。“每个大棚一茬菇就需13.5吨牛粪、7.5吨玉米芯,上料时棚内温度超70度,全靠人工搬运,大家出来时浑身湿透,每个人出来都像洗了澡一样。”即便如此,王艳和工人们始终坚守,工人胡秀娥说:“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就像一家人。”凭借这份执着,从基料发酵、菌丝播种到覆土出菇,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如今每个大棚年产出商品菇达45000斤,一茬可采摘四五次。
如今,瓦店镇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从养殖转型到菌菇种植,从单打独斗到联农带农,瓦店镇正以“小蘑菇”为支点,撬动产业发展大格局,书写着强村富民的崭新篇章。(杨倩莹)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