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农民一姐”的石玉莲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
“
“我这个人就是喜欢折腾,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苦再累也值得。”
”
作者 | 康美权
题图 | 石玉莲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留影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农民一姐”的石玉莲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
在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南下村广袤的田野上,经常可以看见石玉莲熟练地驾驶插秧机,启动、变速、取秧……不停在田间穿梭。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为何能多次走上全国领奖台?她的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笔者走进金坪民族乡南下村,聆听她的故事。
石玉莲为村民讲解无人机操作技巧。
一颗不甘服输的心
熟悉石玉莲的乡亲都知道,她是个不服输、爱“折腾”的人。曾经的她,因为爱“折腾”背负一身债务,被人奚落一事无成。
石玉莲出生于1974年,1993年高考落榜后南下打工,“当时去的是深圳,但那时候在深圳我只能干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
1995年,石玉莲带着弟弟回到峡江,开启了养蛇创业之路。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几番尝试后,最终以失败告终。
之后,她在镇上开了家商店,做批发生意。生意风生水起之际,石玉莲心中又燃起了新的创业梦,这回她利用开批发部所赚的钱全部投入到新梦想中去。
通过分析市场,石玉莲于2002年开办了一家酒厂。开业之初,生意尚好,接了不少订单。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番周折之后,致富梦想没有实现,反倒背负着十多万元的债务,石玉莲只好另谋出路。
在迷茫中,石玉莲想到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她决定回归田园,脚踏实地做农民。
石玉莲到金坪华侨农场南下分场,承租了40多亩土地,开荒种药材、种果树,养鸡、养猪,还栽种了芝麻、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石玉莲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换来了大丰收。当年收获芝麻1千多斤,大豆2千多斤,花生8千多斤,玉米上万斤。但这些经济作物市场售价并不高,一年下来,并不能立马还清外债。逢年过节,家里面还是挤满了要债的人。
后来,养猪、养鸡、种药材枳壳等也不顺利,又亏了钱。一次次创业,一次次失败,并没有消磨石玉莲的意志,反而磨炼了她的韧劲和拼劲。“我这个人就是喜欢折腾,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苦再累也值得。”
石玉莲给社会实践团的大学生讲解水稻种植知识。
一股不断攀登的劲
2012年,南下村委会成立,石玉莲当选为村委会委员。
就在石玉莲发愁求学无门时,“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引入高等教育函授学习模式,为石玉莲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学的门。除学习期间的生活费、交通费外,不用再花一分钱。
石玉莲铁了心要好好进修,于是借来课本起早贪黑复习备考,经村乡县三级推荐后,她参加了2012年度全国成人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峡江县一共录取17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石玉莲考了第一名。2013年3月,石玉莲进入江西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
“地要种得好,光靠经验还不够,得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懂政策。”江西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水发听说石玉莲的经历后,给她支招:“你对土地有感情、肯吃苦,但技术不到家,也不分析市场,得加强知识储备。”从此,石玉莲就像着了魔一样,痴迷于上课。除了上好自己的专业课外,她还到其他的专业班去“偷师学艺”。
2013年暑假,石玉莲学成归来,在自家的几亩荒田里做起了“水稻免耕直播栽培”试验。她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观察、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遇到问题及时与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联系求教,学到了就用在试验田里。没想到,这次小试牛刀便大获成功。
用“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法,省工省力,一个成人一天可种30-50亩,且产量比传统耕作方式高出15%。这个结果令她喜出望外,当年创业的折腾劲又上来了——她有个大胆的想法,扩大种植规模。
之后几年,她在周边县市承包耕地,并陆续购置大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插秧机、旋耕机、植保喷雾器、无人机等农业机械。从几年前种10多亩“自留地”到后来“跨乡出县”种植水稻1000多亩,全部实行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管理,年纯收入达20余万元。
石玉莲操作播种器进行“水稻旱作”播种试验。
一个不愿清贫的梦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尝到科技种田甜头的石玉莲,自担任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后,不忍心看着缺资少技的乡亲过着清贫的生活,她决定普及水稻直播技术,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然而,彼时多数乡亲却选择犹豫观望。石玉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从自家亲戚入手,说服他们试用新技术,并倡议组建水稻专业合作社,由她全程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一番努力,由74户农户组成的金坪民族乡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
村民缺少技术、没有良种,石玉莲就自掏腰包买种子;无力催芽,石玉莲专门购买自动催芽机供村民免费使用;农资款短缺,她垫资将化肥农药拉到田间地头,让大家先用;农忙季节,人力不足,她家的收割机免费借给村民。
在石玉莲的努力推动下,合作社所有农户全部采用了水稻科学施药、测土配方施肥、“三控施肥”、免耕直播等种植管理新技术,每亩可增收300多元。良好的效益带动了更多群众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社员迅速增加到136户,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5000余亩。
2022年,石玉莲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到北京参会,期间,石玉莲一边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一边惦记着家乡的农业发展。在党代表通道上,当她听到水稻种植专家朱有勇院士介绍水稻旱作技术时,深受启发。她还邀请朱院士到南下村进行水稻旱作技术指导。
2023年2月,石玉莲发起成立了江西菜篮子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村民售卖桃胶、蜜橘、脆桃等特色农产品。同年10月“石玉莲乡土人才工作室”在南下村成立。工作室采取导师帮带模式,一对一帮扶,定向培育“新苗”,在短短3个月内培养出优质水稻种植能手15名、直播带货能手8名。
工作室还与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合作,开展了旱地优质水稻种植试验。2024年6月,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石玉莲创建了旱地水稻科技小院。她还以短视频的形式,将个人总结的水稻直播技术特点和要点,公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她说:“别人用得上的,我都讲,越多人用得上越有意义。”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