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5月底,我院超声科副主任张峰副主任医师作为广东省第十批“组团式”医疗人才,远离家乡和亲人,奔赴喀地一院担任超声科主任,开启了为期1年的援疆生涯。
2015年我院派出第一位援疆干部
十年来
20余位中六医者接力奔赴喀什
扎根边疆
将木棉的热烈化作胡杨的坚守
建立起“带不走”的医疗队
为喀什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动力
如今,2024年“组团式”援疆干部将载誉归来
让我们循着坚守足迹
走进他们的故事
本期援疆故事主人公
超声科副主任 张峰 副主任医师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年的援疆归期将至,对于张峰来说,内心仍有太多的牵挂与不舍,他早已对喀什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情感。
2024年5月底,我院超声科副主任张峰副主任医师作为广东省第十批“组团式”医疗人才,远离家乡和亲人,奔赴喀地一院担任超声科主任,开启了为期1年的援疆生涯。
踏上援疆征程的那一刻,张峰就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一年来,他怀揣着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计划,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心绘就了喀什医疗新画卷,为当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
优化诊疗流程
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来到喀地一院后,张峰迅速投身工作。他第一时间深入超声科,对设备配置、人员技术、诊疗流程及当地疾病谱展开调研。
调研中,张峰发现医院叫号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患者就医体验和诊疗效率。比如,叫号顺序不够精准,患者过号、久候现象频发;叫号信息显示不够清晰明了,导致部分患者错过叫号;系统与医生工作站未能有效联动,阻碍了诊疗流程的顺畅进行。
凭借着多年来在医疗信息化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张峰主动协助喀地一院改进叫号系统。他与医院的信息科、门诊部等部门深入沟通,全面了解了现有叫号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及运行数据,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详尽的改进方案。
方案实施过程中,张峰全程参与。他和技术人员一同优化叫号系统,使叫号顺序更加合理、准确。患者能够提前知晓大致等待时长,有效缓解了就医焦虑。此外,他还对叫号信息的显示界面重新设计,通过增大字体、运用醒目颜色和滚动播放,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叫号信息。
随着叫号系统的不断优化,喀地一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患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同时,此项措施也进一步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为智慧医疗在边疆地区的推广和应用积累了实践经验。
以技术引领医疗
用仁心服务患者
“以技术引领医疗,用仁心服务患者。”在喀地一院超声科,张峰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将精湛医术和赤诚之心融入每一次诊断,不仅为医院超声医学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无数患者点亮希望的曙光。
在临床工作中,张峰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对超声诊断技术的深入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诊断难题。每天,张峰都会坐在超声诊断仪前,专注地为患者进行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影像。面对复杂的心血管疾病,或是其他脏器的病变,他都能以敏锐的观察力,剥丝抽茧、作出精准的判断。他的诊断结果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关键的方向,也让许多患者在迷茫和焦虑中看到新的希望。
曾有一位长期饱受腹痛困扰的患者麦先生,辗转多家医院都未能明确病因。张峰接诊后,通过反复分析影像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最终锁定了一处极为隐蔽的病变,及时给出了准确的诊断结果,为患者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张医生,多亏有你细致地诊断,帮我找到了病根,让我少受了不少罪。”康复后的麦先生,第一时间找到张峰,眼里满是感激,紧紧握着张峰的手表示感谢。
教研赋能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自投身医疗援疆工作以来,张峰始终铭记援疆的重大使命。他深知,医疗援疆不能仅着眼于解决患者一时的病痛,更为重要的是,要赋能系统教学与前沿研究,毫无保留地把专业知识、实操技能、科研思维传授给科室医护人员,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张峰定期组织开展超声诊断技术培训课程。每周五,在喀地一院开展超声诊断技术培训已成为惯例。从基础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操作,再到疑难病例分析,张峰都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和演示。同时,张峰奔赴岳普湖、伽师、叶城、疏附县人民医院和947医院等开展专项培训,围绕血液透析疑难内瘘评估、颈动脉超声诊断思维等方面技术,通过现场演示、讨论等方式,助力基层超声诊疗水平的提升。此外,张峰还经常深入病房和手术室,现场指导当地医生进行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等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经过张峰的悉心指导,当地超声科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不仅能独立应对常见病症,在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提升当地医疗团队超声诊疗水平的同时,张峰不忘学术深耕,积极参与各类线上学术交流活动,跟踪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不仅充实了自身知识储备,还将前沿的科研思路分享给科室医护人员,显著地拓宽了团队的学术视野。援疆期间,张峰参与撰写发表了《脑血管超声检测若干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4)》《2024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超声介入治疗专家共识》,同时发表了3篇学术文章和立项1项软件著作权,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贡献了重要力量,也为医疗援疆事业赋予了深厚的学术内涵。
“有一种奉献,感动岁月;有一种情怀,温暖山河。”在援疆的日子里,张峰心系基层群众,将这份奉献与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积极参与义诊活动,背着沉重的医疗设备,翻山越岭,深入到偏远的乡村和牧区,为那些交通不便、就医困难的群众送去医疗服务和健康关怀。每到一处,张峰都会亲切地拉过就诊群众的手,让他们坐下,一边仔细地为他们检查,一边轻声地询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对于群众们提出的每一问题,张峰都耐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们讲解疾病防治知识,给出治疗建议,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援疆生涯,是我一生的荣幸!”张峰满怀深情地说,看到如今科室团队逐步壮大,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他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医疗工作者加入援疆队伍,让优质医疗资源扎根边疆。
本文指导专家
超声科 张峰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超声科副主任、教学主任,天河区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主持参与课题二十多项,发表论文43篇、第一/通讯作者20篇,主编/副主编专著3部,专利2项,参与执笔《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测指导规范》等规范共识7篇。主办六届广东血管超声论坛,中国超声医学网金牌讲师,中华医学会超声学院优秀讲师。擅长领域:从事超声临床工作23年,擅长脑颈动脉病变超声评估,透析血管通路评估及介入治疗。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专委会血管通路介入学组常委,中国卒中专科联盟血管超声专家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心血管组副组长。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稿件来源:中山六院
来源:中山六院